在战国四公子的时代,怎么没有秦国的贵公子?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可以说,这四公子在战国时期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国家的国君,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好像另外一个中原强国,最终统一中国的秦国没有出现这么一个贵公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这四大公子,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手下有门客数千!很多成语都是形容这些人手下的门客的,比如,鸡鸣犬盗又比如毛遂自荐。然而,我们忽略一点的就是养门客是需要钱的,尤其是那么多门客需要的钱是海量的。这四大公子,他们有自己的封地,他们在这些封地里就是诸侯王,他们有征税的权利,正是依靠这些钱财支撑他们拥有养上千门课的财力。而秦国的公子就要悲催很多了,自从商鞅变法以后,他们就失去了自己的封地,要想封侯,您就得去打仗。秦武王赢荡,作为秦惠文王的长子,竟然也曾经在司马错的队伍中,参与战斗。而且人家还不是坐在后方当参谋,而是在一线充当一个十夫长的小角色。这就是秦国制度和东方六国最大的区别,同样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王子,一个大富大贵,而秦国则需要在前线拼杀!
没有封地的秦国王子,就没有大笔的税收,财务无法实现自由,那就没有办法圈养门客,没有大量的门客,就没有人替他吹嘘,在当时,这个社会没有人吹嘘,他就没有知名度,没有知名度,他就无法担任执政。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普遍开始实行郡县制,已经逐步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府雏形,各国人才进入秦国以后,形成了封建官僚体系,这些人才凭借自己的能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反过来推动更多的人才从全国各地蜂拥来到秦国。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秦国官场的职务只有这些,外来户占据了多数,那么势必就将打压封建贵族势力所占据的席位,久而久之,以外国进口人才为核心的封建官僚制度,逐渐取代了封建贵族世袭制度,成为了朝堂上的主力。
这样一来,这些公子王孙们除了少数几个特别有能力的,比如赢疾成为了秦国朝堂的支柱,其他的只能成为富贵闲人。当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弹?全国的这些公子王孙们也曾经发起过反弹,他们对于自己在朝堂上彻底被边缘化,极为不满,于是就有了逐客令,眼见的这些公子王孙们就要成功,秦国的政治又要到回到世袭贵族政治的时代,惊才绝艳的李斯一封谏逐客书,终于把秦国的政治又拖回到了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终于在这些客卿这些外来人才的齐心努力下,大秦王国终于奋六世之余烈将王国变成了帝国!所以终战国之世,秦国没有一个贵公子,这也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