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曹松珍原创散文《我的家风》

我的家风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将引领家人的走向,家风是从前向后推行,我的家风也自然是这样形成。
      爱读书学习是我的家风。记得家人说父亲六岁能诗经八股文,八岁双手能梅花篆,成文高等学府毕业。家祖辈给父亲给官员”监生“之女订娃娃亲,追求门当户对。因此,我父母在文才上是比翼双飞。父亲文职是教书先生,他们的才华家风传承给我们兄妹。
      我哥被人称为”神童”,流传着:"曹西宾烙锅馈,看三国《三国演义》,看了以后就会背。"这样传开来,周边人们教育孩童,都到我家取经。母亲实话说,其实自己的儿子不是人们流传的什么神童,只是他能利用时间读书罢了。家里的农活重活都是父兄干,父亲参加抗日队伍不在家,家中里里外外的活靠哥打理,哥哥喜欢读书,书从来随身带,干活时书也在田间地头。哥干活干累了,休息一会这时间要看书。他割麦子,砍玉米累了看书,他会笑着对家人说:一寸光阴不可轻!看书可缓解体力劳累……
      哥有许多朋友,他告诉朋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喜欢赵云丶关云长,这些英雄对人忠诚,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
      有一回,哥在烧火烙锅馈〈发面饼〉,他边烧火烙饼边认真看书,他朋友找他,他竟没发现,朋友问他看书内容,哥脱口而出背下来了。从此,“曹西宾烙锅馈,看三国,看了以后就会背”传为美谈,流传至今八十多年,现在故乡老人提起哥哥,都夸哥是文武双全。
哥在学校成绩优秀,给我树立了榜样,我像哥那样也酷爱读书。
      事情有不尽人意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初期,我家受到冲击,那年我才十二岁,就被当地主分子戴上高帽陪着母亲挨批斗。因我读书多,在批斗中辨理,伤了批斗坏分子的领导干部的自尊,大发雷霆,勒令校方领导停止我的学习,那时我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就失去学习机会。生产队把我编入劳劳力,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我每天干了什么,还每日定下我得给生产队的牲口割200斤青草,割不够食堂把关,不让吃饭,我经常吃不上饭,饿得肚子痛,爬树摘个果子,吃点苦菜充饥。
      我最痛苦的不是吃饭而是读书问题。我没书好像六神无主,自已想办法造书。那年代就买不到书,我有时会捡到一些破纸,脏纸,(有人擦大便)有字就行,我想办法把有文字的纸弄好,用面汤粘,或用手缝成小书本子,我会很高兴得仔细读,可母亲会在一边哭。
我爱读书的心情,谁也阻挡不住。我知道得去生产队干活,但我不能不读书。我想尽办法提着割草筐,偷悄悄来到学校(学校设在我家老宅)周围割草,听师生读书声,我特别认真听,牢牢记在心里。有时老师讲课声学生读书声小,我听不清,就赶忙躲在教室的窗户跟前或者扒在教室门缝那里仔细听讲,有时候会被老师和学生发现,有的坏学生会向我扔右头,砸土块,甚至拿教棍打我,虽然我爱学习的心伤了,但是我爱读书的思想更加坚强。
那是到1962年,经过多方调查,我家的冤案得到平反,家庭又恢复烈属的待遇。1966.年县民政把我安排到内蒙古去工作。劳苦的活是和石头打交道修筑防御工程,手上磨出串串血泡,队友们休息时间打打闹闹玩,有的下棋打朴克,我知道我没文化,就书不离手,利用休息时间自学初中,高中教材,勤学好问的精神打动了很多队友,感动了领导万广丰,特意联系巴彦淖尔盟师范,让我去进修学习。我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学习,后来分配在中学教书,我没有理由不接受领导分配,只有学中教,教中学,我很高兴干教育工作,我继承了父业,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有更多书可读,我终于有了读书机会。我虽然学历不高,但教出的学生都出类拔萃!
     现在我虽然己经退休,但我是退而不休。我仍然为国家培养人材尽心尽力,传承我爱学爱读书的家风和精神,转变原来只考十多分的差生,这些差生经过我的辅导教育,有的当上班长,有的成了年级学霸……不仅这些,我还上了老年大学,我立志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我爱学习的家风引领了几代人,我的子女都是大学生,他们也圆了我的大学梦。
爱学习,爱国家的家风,我将牢记秉承,让子孙和学生用知识的明灯,去照亮人生的前程!
                      作者曹松珍(72岁)
                                         2017年4月23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