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郭进拴:原创评论《汝州才女牛菘》

牛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汝州市文化广电局剧目创作室主任、专业编剧,汝州市优秀人才,平顶山市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近年来有不少作品获国家、省、地市奖。其创作的大型曲剧《月上柳梢头》《春打六九头》分获“黄河杯剧本文学奖”银奖、铜奖;《河畔人家》《亲情家园》等作品曾在河南省文化厅剧本征集活动中获奖;大型现代戏《河洛人家》入选河南省“中原人文精神系列工程——艺术精品工程”;2016年创作的大型反腐倡廉现代戏《金池村》在河南电视台戏剧频道播出,并入选“全省优秀廉政戏剧巡演”。

            2016年12月17日上午和下午,由汝州市文化广电局剧目创作室主任牛菘创作的大型反腐现代戏《金池村》在汝州市文化体育中心连演两场。

      这是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委省直工委、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反腐剧全省巡回演出的汝州专场。

       一位业内人士在观看之后评论道:“这个戏有3个一流:剧本创作一流,音乐设计一流,艺术表演一流。”
      当天的汝州市文化体育中心演出大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乐队丝管叠奏,演员表演真挚,剧情真切感人,震撼人心,加之具有古老剧种靠山吼美妙的音乐和舞美场景的交错变换,观众“好”声不断,掌声雷鸣。
      据编剧牛菘介绍,大型现代戏《金池村》反映的是小官巨腐、村官腐败的故事。城乡接合部的金池村,与繁华的金川市只有一路之隔,开发商亨通看准了这里的区域优势和开发价值,准备在此建造“金池公馆”。他利用小组长金娃打通关节送礼给现任村长金刚,金刚半推半就接受了贿赂,并说服村民代表签字,把土地转让给了亨通。金刚奶奶和媳妇知道后劝阻金刚自首,利欲熏心的金刚不屑一顾。
       以金疙瘩为主的金池村民,打着“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大旗,形成合围,和金刚一伙展开了“生命地”的争夺战,老党员奶奶站在群众一方,最终选择了举报。“打老虎、拍苍蝇”调查组,及时端掉了金池村的腐败团伙,围剿了村民身边的“苍蝇”。
       该剧再一次印证了“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这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歌颂了党中央惩治腐败大快民心的决策。
      该剧音乐由国家一级作曲梁献军先生设计,国家一级演员刘爱云、焦杰英、李广敏、董彦生担任主演。

        在此之前的2016年7月17日上午,由河南省戏剧文学学会、中共汝州市纪委、汝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举行的大型反腐倡廉剧《汝水河畔》研讨会在郑州召开,省政协常委、原省文化厅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董文健,全国著名剧作家、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戏剧文学学会会长姚金成,河南省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刘景亮等7位专家出席研讨会,汝州市政府副市长杨英武,汝州市纪委副书记赵宪正,汝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张永振,汝州市监察局副局长朱江伟,汝州市文广新局纪检组长郭云洁等参加研讨会。

         会上,汝州市纪委副书记赵宪正首先介绍了《汝水河畔》的创作背景,他说道,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汝州是曲剧的发源地,汝州历来重视曲剧的发展,特别是廉政剧目的打造,河南省2015年优秀廉政戏剧巡演的9台大戏中,与我们汝州有关的就有3台。

在近四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中,与会专家们各抒己见,纷纷表示《汝水河畔》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剧本基础,而且在人物设置、情节构想、舞台创意等方面都有创新与独特之处。在此基础上,专家们也提出了进一步的合理化建议。

在研讨会上,汝州籍著名剧作家姚金成认为,《汝水河畔》剧本题材新颖,人物形象生动,真实触及到了社会矛盾,树立了党员干部的优秀正面形象。“是一部很感人,很有教育意义的反腐剧,希望这部剧能够作为汝州廉政文化的又一力作早日登上舞台演出。”

据介绍,《汝水河畔》剧本由汝州市文广新局剧目创作室主任、剧作家牛菘创作,讲述的是在河南省纪委开展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生的故事。整部剧,鞭挞了以辛峰为代表的村级官员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小官员、大腐败”“小官大贪”现象,歌颂了以辛茹为代表的党的领导干部大义灭亲、公正廉明的党员干部形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牛菘说,“感谢各位专家认真对剧本把脉号诊,我将汇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丰富剧本,达到排演水平,早日搬上舞台,将反腐倡廉的正能量传播中原大地,乃至神州大地。”。

        在第六届河南省优秀剧本征集活动中,汝州市作家牛菘创作的剧本《月上柳梢头》和《河畔人家》获得三等奖。

        据了解,第六届河南省优秀剧本征集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厅举办,各省辖市和厅直有关单位共报送剧本68个。经评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共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4个,提名奖7个。


        牛菘是汝州市文化局剧目创作室主任,也是洛阳市艺术研究院特邀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三级编剧。她擅长写人生、写生活,其创作的大型现代戏《谁家灶房不冒烟》演出并拍摄后由安徽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作品《谁家舌头不磨牙》获第23届田汉戏剧奖三等奖。

        而生活中的牛菘,又是个大善大爱大美的人,曾被医学界判定为“不治顽症”的脑瘫病儿,在牛菘的精心照料下,竟奇迹般地能够站立行走,并从事一些简单的独立生活,这一切源于她八年来不离不弃,含辛茹苦的精心照料——

她,名叫石榴,今年十岁,长着一双“杏仁眼”,瓜子脸蛋略显瘦弱,一头浓密的头发乌黑发亮,走起路来稍带颠簸,能够说的话不多只会叫妈妈。这是笔者8月3日上午见到她时留下的印象。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法使人们与八年前的脑瘫病儿联系起来。这是居住在河南汝州市风穴办事处城北居委会的文化局女干部、昔日的“好军嫂”牛菘一家十五年来含辛茹苦,不离不弃,用爱创造的人间奇迹。

石榴的命运多舛,生下来就遭到了生母遗弃。

2001年9月16日,是个星期天,牛菘走出家门忽听对面看护汝州市东大楼板厂郭老太屋里传出孩子嘶哑的哭声,出于好奇,便约了邻居,一同前去看个究竟。经打听才知,郭老太刚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孩,正在屋里用点燃的艾蒿驱赶蚊子,狼烟洞地,对面看不见人,牛菘抱起孩子走出屋门,才看清楚:孩子有四十天大,瞪着一双可怜巴巴的大眼睛,瘦小的脸上布满了被蚊虫叮咬的红疙瘩,头顶结着黑痂的软肉包清晰可见,稀稀拉拉的头发里爬满了虱子。一刹那,一种“怜悯”之情悠然而生。

回到家里,她有了想收养孩子的想法,没想到话一出口,便遭到了爱人的反对,理由是:“第一这孩子肯定有毛病,试想谁家孩子好好的舍得扔掉?咱靠工资糊口可没有闲钱给她治病;第二,按照《收养法》规定咱们符合不符合收养条件还得另说。第三,我们现在是三口之家,有一个宝贝儿子,而且父母年事已高,今后的开支会更大,单靠我们俩那点工资再收养一个带病的孩子,今后的日子咋过?”

尽管爱人的话很有道理,但却始终改变不了牛菘收养孩子的想法。

也是从那天起,烟熏火撩的场面,爬满虱子的头发,可怜巴巴的双眼,嘶嘶哑哑的哭声,象钉子一样偰在了她的心里,拔不出去……辗转反侧,几夜无眠之后,她决定要收养这个孩子!

她和邻居嫂子一同去找到郭老太,几番苦口婆心的劝说,郭老太说自己年龄大了同意把孩子交给她“照看”。经民政部门同意,并在当时的《汝州晚报》上刊登了《声明》,三个月后,办理了收养手续,她将孩子抱回家,洗了澡,把内外衣服换了个遍,并精心作了打扮。

石榴一直瘦弱,食量小,但不哭、不闹,“三翻、六坐”她都不会,八个月大时,她先后到洛阳第四医院儿科、郑州儿童医院检查,得出的结论一样:“脑性瘫病,痉挛型从重性偏瘫”。

犹如晴天霹雳,她两腿发软,懵懵懂懂回到家里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来劝她:“养个这你可要终生受累,甭想消闲一天,非亲非故的,合不着!”“你本来就是收养的,不如送到福利院,人家有人专门看管!” ……

福利院的院长听说后找上门来劝她和爱人把石榴送到福利院代养。说院里有专人看管,你若想他还可以去看望。但夫妻俩说啥也不忍心把孩子送出去。

日久生情。几个月的朝夕相处使牛菘一家与小石榴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亲情。此时让牛菘把小石榴送人真要比割她身上的肉还痛。儿子理解爸妈的心思乞求说:“爸妈不要把石榴送人啦,等我长大了挣下钱石榴就有我来照管吧”。从此夫妻俩铁定心要把石榴抚养长大。

几经痛苦之后,她心想:如今医学这么发达,难道脑瘫不能治愈?她做出决定,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为此,他先后带石榴辗转到洛阳脑瘫医院、北大附属医院、郑州儿童医院等地进行住院治疗。

2002年5月24日,正逢麦忙,婆母娘回乡下老家收麦去了,儿子小学升初中考试在即,需要爱人在家照顾,她一人抱石榴住进了郑州儿童医院。每天针灸、输液、电疗、按摩,忙得她不可开交,在洛阳工作的妹妹听说后只好到郑州给她帮忙。一天几百元的治疗费、医药费等化得她心疼,要知道那时候她一月工资还不到一千块钱啊!几个月下来,把从亲戚朋友借到的钱花了个净光,但看石榴,仍然瞪着一双痴呆呆的眼。

就这样十五年间,牛菘为了给小石榴治病,她先后花去10多万元,花光了爱人从部队转业时带回的钱,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为了给石榴治病她卖去了市区的房子搬到了城郊。为了省钱牛菘和党兴林夫妻俩没有买过一件贵重的衣服,家中至今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水热天舍不得买一台空调。送儿子到厦门上大学他舍不得坐卧铺车而是选择又闷又热的绿铁皮硬座车,原国防科工委的老首长说:“兴林现在什么年代啦你还是这样生活着”,当他向老首长说明自己收养了一个脑瘫病儿后,老首长执意要为他购买返程的飞机票,却被他谢绝了。厦门上大学的儿子也想方设法打紧开支。

牛菘原本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三口之家,她在汝州市文化局搞文艺创作,爱人党兴林退伍后被分配在汝州市国土资源局工作,眼下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拿党兴林的话说,如果没有石榴的加入如今也该过上小康生活啦。现在不行了,家庭的主要收入用在了她的身上,儿子上大学需要开支,65岁的老母亲为照顾石榴焦虑过度,积劳成疾患上了老年痴呆症,98岁的奶奶年老多病都需要开支,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爱人在卫生部门工作的战友悄悄告诉他们:“目前脑瘫在国际医疗界都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医疗费高且效果低,如果脑瘫可以治愈,那么多有钱人、名人家里的脑瘫孩子不早就治好啦?”

听人劝吃饱饭。牛菘只好放弃了在医院的治疗,回到家后她竭力学着大夫的样子,给石榴按摩手足,教石榴开口说话、扶石榴开步走路,可石榴仍像个石头人没有任何反应。

别说“跑”了,大夫(也是专家)说“石榴这一生会不会‘走’都是两可之间!”每每想起这句话都让她不寒而栗。

       石榴三岁多时,在学步车里可以走来走去,无论牛菘走到哪个房间里她都可以找到。有一天她在厨房里做饭,石榴带着学步车来到厨房找到她对她张着口,她说:“你喊妈妈我喂你吃饭!”这句象语录一样的话她不知说了多少遍,自己也麻木了,不指望她喊出声,可这一次出乎意料,石榴扬起笑脸、双唇一抿、却惊人地喊出了一声“妈妈”,一声妈妈出口不由得使牛菘激动得泪如雨下……

一声妈妈象一针兴奋剂注入了她们全家人的心田里,她们仿佛看到了希望和前途并坚信:只要孩子会说话,就一定会走路!

2005年6月18日(农历)、距离石榴4岁生日(郭老太拾到孩子那天是2001年6月22)4天时,石榴终于迈开了人生第一步——会抬脚走动一块地板砖了!

自搭石榴会走动一块地板砖到会走动六块地板砖又到满屋走整整经历了半年时间,奇怪的是,她在屋里满屋跑,只要打开屋门来到院里,就一步也不会挪,并且牢牢抓住大人的手不放松。为此牛菘的婆母娘曾无数次仰脸对着天半玩笑半认真说:“都说您老天爷没有绝人路,你赶紧睁眼看看石榴,赶紧叫石榴会走路吧!”

有一天中午牛菘在大门外的水泥路上,给儿子修理着书包拉链,抬起头突然看见石榴一步一趋穿过院子向她走来,当她确信不是做梦时,大声喊着“石榴,走、走、走!”石榴紧跑几步一头栽进她怀里,她把石榴揽进臂弯里,喜极而泣……

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终于有了收获,如今八九岁的石榴学会了走路,三层楼梯上下自如,日常用语都可以听懂,日常用具、家用电器都可以辨认,但仍然没有语言能力,左手不听指挥,吃饭要靠一勺一勺去喂,连口水都不会喝,平时要靠喂一些水果补充水分,饮食起居无法自理,喜怒无常,需要有专人看护,发起病来会咬人、挠人、攻击人,在牛菘夫妻身上到处可见小石榴咬挠的伤痕。尽管如此,北京来的专家却称他们是在创造奇迹,像小石榴这样的病情今天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已属罕见。

石榴吃饭挑人、挑食,除非是爸妈喂其它人概不张口,小石榴每吃一口饭就要得到家人的拍手叫好,小石榴唯一给人的反应就是摆手、鼓掌、摇头、高分贝的刺耳尖叫,让小石榴吃顿饭不知要花费家人多大精力,牛菘和党兴林常常为他累得精疲力竭,痛苦不堪,每天不管工作再忙再累俩口子就像演接力赛一样的给石榴喂饭、按摩。为了照顾石榴牛菘已记不清多少次蒸馍熬干了锅,温奶温烧了锅。尽管如此,夫妻俩却把此当作乐趣无微不至的关怀、关爱着小石榴。每当外出小石榴不想走时,党兴林就会把她高高的举在肩上驼着走,或者哥哥会抱着背着,只要小石榴开心。如今小石榴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牛菘一家当中,不是亲生似亲生。

如今小石榴成了一家人的牵挂和难以割舍的亲情。为了照顾小石榴牛菘不知多少次放弃了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哪怕是一次短暂的外出她都始终放心不下。

那一次,牛菘受平顶山市石龙区领导邀请前去搞文艺创作,临走前他把石榴托付给了丈夫和婆家爹娘照料,一切安排妥当她才放心前去。石龙区为了使牛菘能静下心来搞创作专门在宾馆开设房间,并安排专人陪同好吃好喝的招待。可到了第二天下午她怎么也静不下心来,于是她在采访结束后决定带足采访资料回家创作。谁知她车刚到汝州丈夫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说小石榴放在家里让患老年痴呆症的娘照看不放心被他带到了汝河治理工地,在这里风尘漫天,眼错不见就找不到她,很危险。听到这里牛菘是又好笑又好气,但又无奈当她看到满身泥土的小石榴时一把抱进怀里止不住泪水涟涟。

小石榴在为一家平添无尽烦恼的同时也为一家人带来了快乐,小石榴成了一家人的最爱,烦恼并快乐着。

就这样,十五年来爱心一直在她们全家传递着。丈夫只要下班回到家要么接过石榴娇嫩嫩地抱在怀里,要么忙着拖地洗衣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婆母娘从乡下老家过来当起了石榴的专业“保姆”,就连儿子也会给石榴喂奶、摇铃铛照看石榴。有一次她们在家门口的草地上乘凉,老天突然变脸暴雨骤降,她抱起石榴就跑,把儿子落在雨地里,儿子跑回家时,浑身上下全淋湿。她给儿子擦着头上的水心疼地说:“儿子,妈对不起你,俺只顾跑石榴把你也给忘了,”儿子说:“没关系,我会跑,石榴不会跑嘛!”如今在厦门上大学的儿子只要打通电话就会问妈:“石榴呢?近些天又学能(处)没有?”

石榴给牛菘一家带来无尽“灾难”的同时,也丰富了她的编剧生活,也给她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创作源泉和创作激情创作收获。2005年以来,她先后创作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谁家灶房不冒烟》《月上柳梢头》等30多个剧目等在国家、省和平顶山市获奖。
        小石榴就是在这样爱的环境里、氛围中一天天健康快乐地长大着。小石榴是不幸的也是是幸运的,我们为她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感到幸福和欣慰!

        愿汝州才女牛菘有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