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下气汤十二化裁方:治诸多内科杂病疑难重症】
先师黄元御于1752年创制了著名的下气汤,载于其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
此方功能清肺降胃,为“气滞在胸膈右肋者”而设。
其组成为:茯苓、甘草、芍药、橘皮、杏仁、贝母、五味子、半夏。
业师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子、贝母、橘皮,加疏肝升陷之首乌、丹皮,理气化痰之橘红,将其化裁为茯苓、甘草、炒白芍、丹皮、制首乌、橘红、炒杏仁、法半夏。
变功专清肺降胃之下气汤成为既能清肺降胃,又能温肝升脾的升清降浊之剂,扩大了此方的用途,可谓加减下气汤,业师仍称之为下气汤。他
以此方为主方,据脉证灵活加减,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疑难重症六十余年。药虽平淡无奇,然因其切中内伤疾患之病机,故疗效显著,乃至神奇。
我承业师运用下气汤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应用下气汤的心得,将其化裁为12首下气汤系列方剂。
1加减下气汤
组成:云茯苓、炒白术、炒白芍、粉丹皮、制首乌、广陈皮、全瓜蒌、法半夏、炒杜仲、生龙骨、柏子仁、北沙参、白蔻仁、炒山药、川郁金、川续断、金毛狗脊、桉树叶、炒枣仁、车前草。
功能:健脾和胃,疏肝化瘀,清肺温肾。
适应证:脏腑不调,气机紊乱,纳差运迟,上热下寒,眠差腰困,全身不适。
2调中下气汤
组成:云茯苓、炒白术、炒白芍、粉丹皮、上肉桂、广陈皮、炒杏仁、法半夏、炒杜仲、生龙骨、柏子仁、炒小茴香、白蔻仁、炒山药、鸡内金、川郁金、石菖蒲、川续断、金毛狗脊、桉树叶、延胡索、车前草、半枝莲。
功能:健脾温胃,清肺疏肝,暖下止痛。
适应证: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胃炎,胃脘不舒,纳差隐痛,或大便偏稀,或消瘦乏困,或面色欠华。
3平胆下气汤
组成:云茯苓、炒白术、炒白芍、粉丹皮、制首乌、炒枳壳、全瓜蒌、法半夏、川郁金、生龙骨、柏子仁、北沙参、白蔻仁、广木香、川棟子、延胡索、桉树叶、半枝莲、川厚朴、白花蛇舌草。
功能:健脾疏肝,和胃平胆,顺气通便,化瘀止痛。
适应证:胆囊炎及胆结石,胆胃气滞,右胁下痛连肩背,胃脘隐痛不舒,纳差心烦,大便不利或干结。
4黄芩下气汤
组成:云茯苓、炒白术、炒白芍、黄芩炭、制首乌、广陈皮、全瓜蒌、法半夏、炒杜仲、生龙骨、柏子仁、北沙参、白蔻仁、炒山药、川续断、金毛狗脊、桉树叶、双钩藤、茺蔚子、明天麻。
功能:健脾和胃,疏肝平胆,蛰火潜阳。
适应证:血压高或偏高,眩晕头痛,眠差腰困,咽干口燥,心烦易怒。
5生地下气汤
组成:云茯苓、炒白术、炒白芍、生地黄炭、上肉桂、广陈皮、全瓜蒌、法半夏、炒杜仲、生龙骨、柏子仁、炒小茴香、白蔻仁、炒山药、川郁金、川续断、余毛狗脊、椿树叶、炒枣仁、车前草、赤丹参。
功能:健脾和胃,疏肝清肺,温肾宁心。
适应证:心血管疾病,心慌气短,胸闷怔忡,腰腿乏困,或眠差汗出。
6清肺下气汤
组成:云茯苓、生甘草、炒白芍、生地黄炭、制首乌、广橘红、全瓜蒌、法半夏、前胡、生龙骨、柏子仁、北沙参、白蔻仁、炙紫菀、炒苏子、桉树叶、车前草、炙款冬花、炙枇杷叶、浙贝母。
功能:健脾疏肝,清肺降胃,化痰止咳。
适应证: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不利,胸闷气短甚则不能平卧。
7温肾下气汤
组成:云茯苓、建泽泻、炒白芍、全当归、上肉桂、广陈皮、炒杏仁、法半夏、炒杜仲、生龙骨、柏子仁、炒小茴香、白蔻仁、炒山药、鸡内金、川郁金、川续断、金毛狗脊、桉树叶、炒枣仁、车前草、白茅根、冬葵子、炒芡实、蒲黄炭。
功能:健脾利湿,疏肝和胃,温中暖下,清肺利尿。
适应证:急、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腰痛困乏,纳呆眠差,面色青灰不泽,或腿肿睑胀。
8通利下气汤
组成:土茯苓、建泽泻、炒白芍、粉丹皮、制首乌、炒枳壳、郁李仁、法半夏、炒杜仲、生龙骨、柏子仁、北沙参、白蔻仁、桉树叶、半枝莲、金银花、焦山栀、车前草、白花蛇舌草。
功能:健脾利湿,疏肝和胃,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适应证: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带状疱疹,尿黄尿痛,尿急尿浑、艰涩不利、分叉滴沥,腰痛腿困,大便秘结,缠腰火丹疼痛难忍。
9补肾下气汤
组成:云茯苓、炒白术、炒白芍、全当归、上肉桂、广陈皮、炒杏仁、法半夏、炒杜仲、生龙骨、柏子仁、炒小茴香、白蔻仁、炒山药、川续断、金毛狗脊、桉树叶、炒枣仁、车前草、骨碎补、炒芡实、山茱萸。
功能:健脾和胃,温肾疏肝,敛精藏神。
适应证:腰腿酸软,阳痿早泄,虚乏无力,动则汗出,神疲眠差,四末湿凉。
10生血下气汤
组成:云茯苓、炒白术、炒赤芍、当归身、上肉桂、红人参、寸麦冬、法半夏、炒杜仲、生龙骨、柏子仁、炒小茴香、白蔻仁、炒山药、川续断、金毛狗脊、肉豆蔻、炒枣仁、车前草、骨碎补、鹿角胶、山茱萸、炒芡实、鹿角霜、鸡内金、仙茅。
功能:健脾温肾,疏肝开胃,补气生血。
适应证: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诸般贫血,面色?白无华,心慌气短,自汗眠差,纳呆便溏,四末发凉,甚则恍惚神迷。
11土苓下气汤
组成:土茯苓、建泽泻、炒白芍、全当归、上肉桂、广陈皮、全瓜蒌、法半夏、炒杜仲、生龙骨、柏子仁、炒小茴香、白蔻仁、炒山药、川郁金、川续断、金毛狗脊、桉树叶、车前草、赤丹参、鸡血藤、路路通。
功能:健脾祛湿,疏肝和胃,温肾活血,化瘀止痛。
适应证:风湿及类风湿,腰腿疼痛,畏寒肢冷、变天加重,关节不利或肿大,甚则步履困难。
12调经下气汤
组成:云茯苓、炒白术、炒白芍、当归身、上肉桂、广陈皮、炒杏仁、法半夏、炒杜仲、生龙骨、柏子仁、炒小茴香、白蔻仁、炒山药、川郁金、川续断、金毛狗脊、桉树叶、延胡索、棕榈炭、焦蒲黄、炒芡实。
功能:健脾和胃,温肾疏肝,调经止痛。
适应证:月经不调,少腹冷痛,腰痛腿困,白带偏多。
重视中气,扶阳抑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所谓土也,是阴阳升降之枢轴,阴阳五行变化和万事万物生化的根本。在人体,中气即脾胃之气,是人体脏腑后天之根本。
1、阴虚的治疗:宜降肺胃而助收藏,不可滥用滋阴降火之剂,方用地魄汤:甘草、半夏、麦冬、芍药、五味子、元参、牡蛎。
2、阳虚的治疗:不仅要温肾助阳,更要健脾升阳,方用天魂汤:甘草、桂枝、茯苓、干姜、人参、附子。
3、气病的治疗:人体之气,肝左升而肺右降,中气为升降之枢轴。肝气郁结之源,在于脾之不升;肺气上逆之因,源于胃气不降。气滞于右胁及胸膈者,降胃泻肺,方用下气汤:甘草、半夏、五味子、茯苓、杏仁、贝母、芍药、橘皮。气滞于左胁及脐腹者,治宜升补肝脾,方用达郁汤:桂枝、鳖甲、甘草、茯苓、干姜、砂仁。
4、血病的治疗:血瘀之标在肝,之本则在于脾土之滞陷不升,宜温中健脾,活血化瘀,方用破瘀血汤:甘草、茯苓、丹皮、桂枝、丹参、桃仁、干姜、首乌。治衄血必降胃气,降胃气必用半夏,不可以血证为阴虚而不用半夏,宜清金降胃,方用仙露汤:麦冬、五味子、贝母、半夏、柏叶、甘草、芍药、杏仁。
5、精病的治疗:肝气不升则郁结于下,扰动精室而下泄。土湿阳衰,生气不达,是以木陷而不升。治宜培土疏木而交通心肾,方用玉池汤:甘草、茯苓、桂枝、芍药、龙骨、牡蛎、附子、砂仁。木郁生热者,宜加泽泻、丹皮,以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用知母、黄柏之苦寒伤阴。
6、神病的治疗:胃气不降则心神不安,治宜和中安神,方用金鼎汤:甘草、茯苓、半夏、桂枝、芍药、龙骨、牡蛎。
7、水病的治疗:扶阳抑阴,方用黄芽汤:人参、干姜、甘草、茯苓。共奏补火泻水、升降中气之效,阳旺湿去,水火自调,诸病自愈。心火上炎,心悸烦乱,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滞不行,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调理中气者,才是治疗之根本。
附:昌邑城里田龙章请黄元御治气臌。他的病历是:“初秋病痢,服药数剂,痢愈而腹胀,得食更甚,胁内气冲作痛。用温中散滞之方,胀消,心绪烦乱,悦怒不平。又以忿恚而发。数发之后,脐内肿胀,遂成气臌,喘呼不卧,溲溺艰涩,诸味俱绝,食甘稍差。”黄元御分析,他的病源在于脾土湿陷,木郁不达。“怒伤肝气,贼虚脾土,肝脾郁迫,不得发舒,故清气壅阻而为肿胀”。他指出治疗这种病“宜燥土升陷,而达木气。土燥阳升,消化水谷,水能化气而气复化水,下注膀胱,水道清利,湿气渗泄,肝脾升达,肿能自消。庸工见其小便热涩,而以黄檗、知母清泻膀胱之热,脾阳更败,湿陷益增,是拯溺而投之以石也,岂不谬欤!若藏府之中,湿旺气结,久而不行,化生腐败。腐败瘀填,则用疏涤五藏之法,去其菀陈。腐败全消,脾阳升布,则精气动薄,神化回涌,寿命永固,长生不老。此除旧布新之法也。”他从人生于火而死于水,以阳生而阴杀的原则出发对田龙章的气臌病,用燥土达木、行郁升陷之味,十几天就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