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味“九大碗”
回味“九大碗”
陈天洪||四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摆酒宴都是进入了餐馆和大酒店,一张张大圆桌代替了“八仙桌”,朴实的“九大碗”已经不再上餐桌,取而代之以鸡、鸭、鱼、海鲜、果品、点心等丰富菜肴。原来恭敬礼让的筵席已经在推杯换盏中变得更加“上档次”了,谁还会想起代表尊老爱幼时候的“九大碗”呢?
“九大碗”,即“头碗”为主菜。
头碗是“粑粑肉”,我查阅过地方志并求证上年纪的长者得知:“粑粑肉”在老人们眼中是“捆煎丸子”。大抵是每碗16片,有序地铺在碗面上,碗底杂以火肉、蔬菜之类的。余外酥肉、豆腐、粉蒸、烧白、扣肉……不一而足,凑齐九大碗。
农村的院坝(敞坝)里都很整齐的安放了八张八仙桌,每张八仙桌四周放置四条高板凳。桌子的摆放要求缝隙必须与房屋成平行线,以显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家宣布入席以后,客人们相识的三三两两相互推让着座位,再相互观察同席的人,将年长的让“上位”后,其余依次坐好。
跑堂的每桌分发一瓶白烧酒,再端着大托盘开始传菜,口中还念念有词报着菜名。
菜上齐送上礼筷准备开启酒瓶。
开启酒瓶也是有讲究的,上下不提瓶(杯)左右不敢动,因此开启倒酒是上位长者的特权。坐在首席的长者,将酒倾倒在陶瓷碗内,先饮一口,然后顺时针得递给下一位,大家都这样循环着喝。走完一圈,客人们才在一片“请请请”的礼让声中动筷子吃菜。认识的、不认识的,年长的、年轻的客人们便在这种互相谦让的氛围中一边喝酒,一边攀谈起来,或叙前辈渊源、或论父交往——感情得到了升华。年轻的吃的急,放下碗筷后,必须要等到长者吃过了才一起离席,谁也不会先走。
“ 九大碗”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就地起灶起锅上笼的场景早已不再有。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又带动了这一文化的传承,然而文化底蕴却早已不复存在。
穿行在时空的走廊里,似乎又看到了远近闻名的“土厨师"备办九大碗的忙禄场面:“在跑堂官端的菜盘等待上菜时,他一边从蒸笼里抬出粉蒸肉,一边大声报告菜名:老婆婆生火眼——餷肉;又迅速操起漏勺从炭火边沸腾的沙缸里舀出豆腐条,一边装碗一边报告:老公公摸媳妇——长丝!”
惹得与他打帮手的妇女们哈哈大笑……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陈天洪,海军军士长退役,四川宜宾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辑: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