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各种考核,为什么针对的都是一线老师?后勤人员怎么没有?

现在学校的各种考核应有尽有,可以说,老师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分出一二三等奖。不过,最近有老师质疑:为什么只考核一线老师呢?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怎么不考核?他们不是本校老师吗?

实际上这样的质疑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多年前,就有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老师们为什么会这么讲呢?与目前学校的考核管理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第一:学校的各种考核基本都是针对一线老师的,确实没有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要求。

现在学校的考核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比如针对班主任的考核,有卫生、纪律、操会、路队、课前一支歌等等;针对上课老师的,有教案、作业、教学成绩、教研会议、听课学习等等。只要有一项完成得不好,都会被张榜公布,受尽各种批评。在领导看来可能还会对你产生极坏的印象,好像你没有认真工作似的。

但只要是考核,必然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领导绝对不可能让大家并列的,所以无论大家多么努力,注定有考核最后一名的老师。

但对于学校管理人员呢?除了出勤考核几乎没有任何考核。人家的所有工作无论做得怎么样都没有量化标准。所以无论怎么样,在领导眼中,人家都是优秀的,认真敬业的好同志。

第二:学校实行的末位淘汰、县管校聘等针对的也是一线老师,与管理人员无关。

有些学校为了鼓励老师们努力工作,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和县管校聘。学校规定:凡是考试成绩有两次倒数第一的老师离开本校,或者本校不予聘用。这样这些老师不得不被调离到其他单位,或者是到乡下一些比较偏远的乡村任教。

前些年,有些成绩不太好的老师被派到乡下支教,用意就是下乡好好锻炼锻炼。

但不管什么规定对后勤管理人员都没任何影响,不管学校被调离多少老师,后勤人员也不可能被调离,更不会被派到乡下去支教。理由是人家不会上课,乡下也不要不会上课的老师。

但这样的区别待遇对一线老师真的公平吗?为什么付出最多最辛苦的老师最后结局最惨呢?谁考虑过他们的感受?

第三:一线老师最辛苦,但到头来可能一无所有,还不如不上课的很多老师。

在任何一个学校,我们都会发现,一线老师最辛苦,但待遇未必是最高的。

绩效工资,按理说应该给一线老师最多,很简单他们上课最辛苦。但看看各校,哪个学校的一线老师绩效工资最高了?我们学校,上课的一线老师很多还没有后勤人员的绩效高?各种福利待遇也不倾向一线老师?这样的待遇怎么能不让一线老师寒心呢?

有些学校还规定,如果成绩考核为倒数第一名,不但取消各种奖励,还会被扣除一定数额的绩效工资。但每学期不管怎么考评总有倒数第一的,所以总有一些一线老师是白白辛苦一年的,到头来可能一无所有,还不如很多不上课的老师。

这样的考核制度在任一个学校都存在,老师们怎么能不寒心呢?

目前的很多大学也是如此,最近很火的复旦大学实行的“非升即走”机制针对的不还是一线教师吗?对学校领导和后勤人员会这么管理吗?

科研本身是需要“冷板凳”精神的,有些科研短期可以出成果,有些科研可能几十年也出不了什么成果。如果这么急于求成,可能会有大批的人才逃离科研队伍的,这样的考核不人道也不人性化。

个人观点:

一线老师最需要的是被尊重,而不是被各种近乎苛刻的管理。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慢工程,不可能短期出现什么效益。但目前的教育显然太注重短期的成果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继续这么下去。那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老师。还有众多的学生。

但愿未来,越来越多学校能尊重一线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大家的看法呢?也分享一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