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背后的故事

杨守敬丰富深厚的学养、慎独高贵的品行,厚重、质朴、浑穆的艺术情趣 ,受到同道同行的朋友们赞赏,一些文人学者,金石藏家也经常和他一起唱古论今,品评书画。

端方金陵陶斋,是他们经常相聚的地方。一天杨守敬正在端方寓所为其藏品作鉴定,来了一位钦差大员王英楷。

王英楷是以钦差身份到武昌、南京等地视察两江防务之余,来拜见端方的,没想到能见到仰慕已久的杨守敬。

在这之前,王英楷曾以练兵处总参议的身份到日本考察了日本陆军,在日本认识许多崇敬中国文化的人,他们大都尊崇杨守敬的墨迹,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想结交这名扬日本的大儒,求赐墨宝。

杨守敬没有推辞,展纸研墨,为其写下行楷“其水虛映。俛視遊魚。如乘空也。淺處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飛清。傍多茂木。空岫靜夜聽之。恆有清響。百鳥翔禽。嚶鳴相和。光绪戊申九月。绍宸都获大人正。杨守敬。”

这幅清秀、空灵、天真烂漫、风神超逸的纸本行楷书法,正是杨守敬《书水经注轴》 ,至今还被王英楷后人收藏。

其中正文42字选自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七夷水条第四自然段:“夷水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恨山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垂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旁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嘤鸣相和,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杨守敬是著名的骊学大家,他对《水经注》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眼里《水经注》不仅仅是一部地理书,在记载河流的同时,也记下了流域内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用优美的文笔对自然风光、山川形象生动描写,使《水经注》文字凝炼,赋予了一种神韵之美。故而,杨守敬在书写其中文字时也融进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杨书的独特技法。峭丽峻洁,“品高”和“学富”,“胸罗万有”,把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让人爱不释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