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进“对方心里”的一个认知和两个技巧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7月29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换位沟通》。
这本书是由从事沟通技巧培训工作30多年的山本昭生所写。这本书脱胎于在日本深受欢迎的人际沟通课程,是世界知名企业员工的指定培训教材。作者复盘了自己30年的沟通培训经验,建立了5大沟通技巧、8个维度全面进阶练习,是每个职场人都该学的沟通技巧。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话说进对方心里?”
地基
很多人是不会沟通的,他们只会自说自话。
然后,为了学会沟通,他们学了一大堆的技巧,但是他们学习的出发点还是自己。比如,自己不会表达,就用金字塔理论,但是他聊天的场景可能是闲聊;自己不懂共情,就总是问对方问题,想搞清楚对方在想什么,但他们聊的话题却是私事。
所以,你看即便你学习了很多沟通技巧,但如果你没有做好为对方着想的心理,那么你们的沟通还是无效沟通。
这在体育领域被叫做:花架子,形容那些只会技巧,但是没有体能的运动员。
所以,沟通时,如果你不注意换位思考,就相当于运动员不增强体能,只是一味地学习运动技能。如下图所示:
赛场上的运动员经常遇到瓶颈。虽然他们练习的技巧都一样,但是没有扎实的体能做基础,再好的技巧也没用。所以,到头来,他们还是只能返回起点,加强体能训练。
同样道理,单纯地练习沟通技能,并不能提升沟通能力。
说话者首先需要建立强烈的换位思考意识,夯实基础,这才是成为沟通达人的“捷径”。
技巧
在日常沟通中,你一定有喜欢的聊天对象和不喜欢的聊天对象。
学会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才是你提供共情力的开始。
如果从自己厌烦的角度出发,我们能注意到很多自己说话时应该避免的具体问题。
比如,别人的声音太小或语速过快,我们可能就听不清楚,感觉很累;对方的语速过慢,我们可能就没耐心了,容易犯困;对方的声音过大,我们可能会想尽快切断这个对话;对方说话时间过长,容易让我们抓不住重点,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
在听别人说话时,你是不是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这些问题。
反过来讲,如果我们自己在说话时能有意识地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就掌握了一组重要的沟通技巧。
研究发现,在这些基础的沟通问题中,人们最讨厌的要数“说话太长”这一项了。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别人就会对和你沟通抱有期待。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沟通者,我们很有必要“把各种沟通事项都压缩到1分钟以内”。如果你能尝试做到这一点,你的表达能力、传达能力将发生质的飞跃。

 
『反馈』
提到沟通中的换位思考,总有人觉得很难做到。
比如,有课程就说,你要了解沟通对象,了解他在想什么,了解他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这么说没错,但是具体该怎么做呢?
好像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就是换位思考难以做到的原因。
但其实,我们还是有办法提升自己的换位思考能力的。
你只要记住,沟通中,对方的样子,就是镜子中的自己。
这句话很重要。
你讲得有趣,对方就会笑;或者说对方笑了,是因为你讲得有趣;
你讲得晦涩,对方就会一脸茫然;或者说对方茫然了,是因为你讲得太晦涩。
你直指核心,对方就会认真点头;或者说,对方认真点头了,是因为你直指核心,讲到对方心里了。
你讲得太表面,对方就会没什么反应;或者说,对方没啥反应,是因为你讲得都是对方知道的。
人总是倾向于站在自己的立场照顾自己的想法,但是,对方的样子就是镜子中的自己。
我们要多这样想想:“稍等,在疑惑别人的反应前,我自己做得怎么样?”
理解了这一点,你才知道自己该怎么提升沟通技巧。
总结一下,好的沟通者不是因为掌握了什么鲜为人知的技巧,而是在大量实践中,懂得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他们会通过观察对方的反应,了解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不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