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鲁菜不行,那是有科学依据的

没错,这又是一篇地域帖。

今天要说的是中国八大菜系之尾——最难吃的鲁菜,以及鲁菜不行的原因。

鲁菜难吃的首要原因

就一个字:

我第一次形成这种印象是在北京一家号称宫廷私房菜的鲁菜餐厅,小胡同里七拐八弯找到的门脸,把期待值吊得很高很高。时隔数年,点的什么菜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就记得每道菜我都没能撑过三口。

实在是齁到难以下咽……

当时我就在想,传说皇上吃御膳每道菜都只吃一口,如果宫廷菜真的是以这样的鲁菜为根基,那我可就完全理解了。我要是皇上我也坚决不会吃第二口。

一道菜要做得好吃不容易,要做到难吃却很简单:死命放盐!

只要盐放得够多,那么食材和调味再怎么努力用心也不可能把口味扳回正轨。鲁菜自称是咸鲜口味,听起来很美,实际上盐多的程度根本只剩下咸而已。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山东是中国主要的海盐产地之一

同样归属重口味,辣有香辣、麻辣、酸辣、糊辣等不同味型 。 咸能有什么变化呢? 特别咸,超级咸,打死卖盐的……对,这几种咸都是说鲁菜的。

当然,不能用一家餐厅的出品去否定一个菜系,只是那次体验太特别才形成了刻板印象。后来和很多走南闯北寻访美食的朋友交流,还是能持续得到类似的反馈:鲁菜咸,很咸,超级咸。

也有人说,山东很大,不同城市口味有咸有淡,不能一棍子打死,这我同意。但是在我一个外地人看来,鲁菜对外的整体形象就是咸,就是不行啊。山东哪些城市不认咸的建议你们自己先吵明白,再彼此切割清楚,这样大家挑餐厅时就不用一棍子全打死,而是对着鲁菜列表一家一家挨个儿拉黑。

鲁菜开到外省的餐厅品牌屈指可数,在餐饮市场上沦落到八大菜系最边缘化的地位,不是没有原因的。

鲁菜难吃的科学依据

即便对鲁菜怀有如此之深的成见,我以前也只限于在私下聊天时吐槽一下而已,毕竟这些鲁菜很咸的印象都来自于个人体验,不能用来严谨地论证鲁菜不行。

直到我看到了这篇论文:

论文标题:中国山东省高钠摄入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

这是中国学者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一篇论文,研究的是山东人民吃盐过多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问题。

Conclusions:

Nearly 20% of CVD deaths among adults aged25 to 69 years could be attributable to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raisingeffect of high sodium intake in Shandong in 2011.

结论:

2011年山东省25 - 69岁成人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 近20% 可归因于高钠摄入引起的收缩压升高效应。

这个20%的数据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山东每100个因心脏病死亡的成年人中平均有20位是因为平时吃得太咸。而在全世界范围内,相对应的数字是9.5%。

山东之咸,高山仰止。

吃盐过多,血压升高,心血管病变,死亡率变高,就是这么个因果链条。

上面这篇论文研究的是结果,那么原因呢?山东人到底吃得有多咸?

这就需要用到一种 很有味道的研究方法,通过测量尿液中的钠含量来倒推一个人每天吃多少盐。

论文标题:中国居民24小时尿钠、尿钾排泄量-一项系统性回顾与荟萃分析

除了崔永元等少数人之外,相信大家都知道食盐的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在人体代谢中有个特性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尿液中钠含量高,倒推过来就是吃盐多。

在同一份刊物发表的一篇综述论文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各省居民24小时尿钠的大数据,并做了一个对比图。

图片标题:中国各行政区成年居民24小时平均尿钠排泄量

这张图里,颜色越深的区域居民24小时尿钠含量越高,代表当地人整体吃得越咸。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区妥妥地排在第一梯队。山东的平均数据在220mmol/24h以上,作为对比,广东省的数值为138,只有山东的一半多点儿。 (栋梁注: 左下方颜色最深的一大块是西藏,高原地区情况特殊就不参与比较了)

至于江苏怎么进了第一梯队呢?当然是因为山东徐州和安徽南京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朋友要问了,图里河南颜色比山东还深,你干嘛不黑豫菜呢?

答案很简单,豫菜虽然也咸,但人家没有吹自己是什么八大菜系之首啊,也没有吹自己是唐朝宫廷菜卖七八百一盘啊。而鲁菜那么难吃还把牛皮吹上天,那我当然忍不住要说几句。

山东省鲁菜研究会的域名是

lucaidiyi.com(鲁菜第一)

哎,你可别说我尬黑山东啊,上面这两篇论文可都是山东人写的,而且是山东人最喜欢的“国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写的。 不服找山东省疾控中心理论去。

鲁菜难吃的历史原因

其实说起来,鲁菜难吃也不能全怪当代山东人,这个事情是有历史包袱的。

一方面是烹饪技法的缺陷

齐鲁大地自古得渔盐之利,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是中国最重要的盐产地之一,广东海南什么的当时还是南蛮之地,四川自贡的井盐也还要等几百上千年后才形成规模。

可以说,从古至今,山东就不差盐。

鲁菜烹饪技法里常见的扒、溜、炸、爆、酱等操作本身的特点就是容易多盐。

鲁菜代表菜之一扒海参

这些技法里往往有厚重的酱汁或芡汁,在调配酱汁、腌制或者勾芡时就已经放了一道盐,做菜时再放一道盐,而山东常吃的海产品食材本身就带着盐,这么多重叠加起来,盐分不超标才怪了。

放在古代就没什么,这些复杂的大菜可能一年就吃几回,直到近几十年大家普遍食盐摄入量超标,吃盐才成为一项健康负担,鲁菜引以为豪的烹饪技法也就变成了健康杀手。

另一方面是文化因素

众所周知,因为固守孔孟之乡的原因,山东民俗文化里的陈年糟粕特别多,反映到宴席上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排场高于口味。

以山东地区典型的四四席为例,八人一桌聚餐要有四平盘、四大件、四行件、四饭菜……先上一桌凉菜,吃两口撤了,再上一桌大鱼大肉,吃两口扔那儿,又上一波下饭菜,等酒过三巡还要再叠一层各种主食。

甭管你能吃多少,山东宴席排场一定要够大,分量要足,硬菜要多,那才有面子。

鲁菜四四席的排场

山东人会很骄傲地说“好客山东,实在山东人”。 可是你上一桌子撑场面的菜,最终客人还不是就着花生米喝酒?

要么在餐厅里把一桌没怎么动的菜浪费掉,要么在家里自己留着吃一星期剩菜,这算哪门子好客,又算哪门子实在呢?

百姓人家就那么点待客预算,你非要凑出那么多碗碟来,那菜品还能精致么?味道又怎么可能好吃?

所以说鲁菜难吃是从社会文化的根上就注定了的,这种形式铺张但内容粗糙的吃法不可能滋养出精细高级的饮食观念。

只能说白瞎了齐鲁大地顶级丰富的食材物产。

直观了解一下精细高级的饮食观念

作为一名深爱中餐的吃货,真心希望鲁菜能摒弃糟粕、诚意创新,配得上八大菜系的殊荣,配得上21世纪20年代的人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