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隐语为灯谜的产生做了铺垫
运用隐语的隐晦曲折、智趣幽默,回互其辞地进行交流,游戏般地提问和答猜,一种具有文学性、娱乐性的文体就诞生了。如:
淳于髡说给驺忌子的微言隐语:
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哉!髡有愚志,愿陈诸前。”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淳于髡曰:“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淳于髡曰:“弓胶昔幹,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淳于髡曰:“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淳于髡曰:“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脩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矣。”居期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驺忌子以鼓琴见齐威王,以鼓琴五音之道比喻治国之道,令齐威王称善,三月而受相印。擅长言语的淳于髡用微言(隐语)提醒驺忌子。首先用“全”字离合为“人王”,告诫驺忌子一生荣辱系于王,后连用四个隐喻告诫驺忌子治国之要。淳于髡每说一个隐语,驺忌子都应答如流,淳于髡深感钦佩。这里,淳于髡的隐语是考察才智的手段,严肃而非游戏。
与之相类似的故事说:
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威王,威王善之。邹忌曰:“夫琴所以象政也。”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及霸王之事。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齐有稷下先生,喜议政事。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以谓设以辞,邹忌不能及。乃相与俱往见邹忌。淳于髡之徒礼倨,邹忌之礼卑。淳于髡等曰:“狐白之裘,补之以弊羊皮,何如?”邹忌曰:“敬诺。请不敢杂贤以不肖。”淳于髡曰:“方内而员,如何?”邹忌曰:“敬诺。请谨门内,不敢留宾客。”淳于髡等曰:“三人共牧一羊,羊不得食,人亦不得息,何如?”邹忌曰:“敬诺。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辞屈而去。邹忌之礼倨,淳于髡等之礼卑。(汉刘向《新序·杂事二》)
这个故事讲述淳于髡等设“狐白羊皮”等隐辞难邹忌,斗智的意味非常浓厚。由此可以体味出隐语向文学性、娱乐性方向发展的迹象。
春秋战国时期隐语盛行,竟有宫廷设置了专门以隐戏为业的人员。《说苑·正谏》记载: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门大夫入言曰:“晋人咎犯也,欲以乐见。”平公曰:“内之。”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愿昧死御。”平公曰:“诺。”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
宫廷专设隐戏人员,又进一步促进了隐语向文学性、娱乐性方向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隐语流行,汇编成籍,标志着隐语这种文体的成熟。已知最早的谜书记载于刘向《新序·杂事二》所汇编的“无盐进隐”的故事中,故事不仅有打哑谜的情节,还记述了更具谜学谜史价值的齐宣王喜隐和发《隐书》而读之的情节:
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自诣宣王,愿一见。……王曰:“……何喜?”良久曰:“窃尝喜隐。”王曰:“隐固寡人之所愿也,试一行之。”言未卒,即隐矣。宣王大惊,立发《隐书》而读之,退而惟之,又不能得。明日,复更召而问之,又不以隐对,但扬目衔齿,举手拊肘(《东周列国志》作“扬目炫齿,举手拊膝”),曰:“殆哉!殆哉!”如此者四。宣王曰:“愿遂闻命。”无盐女对曰:“今大王之君国也,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难。外有二国之难,内聚奸臣,众人不附。春秋四十,壮男不立。不务众子,而务众妇。尊所好而忽所恃。一旦山陵崩阤,社稷不定,此一殆也。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琅玕龙疏,翡翠珠玑,莫落连饰,万民罢极,此二殆也。贤者伏匿于山林,谄谀强于左右,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此三殆也。酒浆沉湎,以夜续朝,女乐俳优,从横大笑。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四殆也。故曰:‘殆哉,殆哉!’”于是宣王掩然无声,意入黄泉,忽然而昂,喟然而叹曰:“痛乎无盐君之言!吾今乃一闻寡人之殆,寡人之殆几不全。”于是立停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兵马,实府库,四辟公门,招进直言,延及侧陋。择吉日,立太子,进慈母,显隐女,拜无盐君为王后,而国大安者,丑女之力也。
《东周列国志》第89回也语言略有不同地记载了“无盐进隐”的故事,并揭示了无盐所示四个动作的含义:“扬目者,代王视烽火之变;炫齿者,代王惩拒谏之口;举手者,代王挥谗佞之臣;拊膝者,代王拆游宴之台。”“无盐进隐”是用动作为隐,后来称作打哑谜。
继《新序·杂事二》记载的《隐书》之后,《汉书·艺文志第十》列“《隐书》十八篇”。可惜此两处所记载的《隐书》早已不见了实物。
综上所述,先秦之隐射事物隐语,在灯谜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的回互其辞的本质特征,为灯谜的产生做了内涵的铺垫。由于语言的成熟和发展及回互其辞本质特征的作用,促进了战国后期的隐语开始向谜语(灯谜)方向发展。先秦隐语中运用的会意、借代等表现手法直接地成为了灯谜的最初成谜法则。先秦隐语内容中体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导致隐语由实用性的文学语言艺术向灯谜的文学性和娱乐性方向发展。
也就在战国时期,隐语中的隐蔽性语言与行业兴起后的行话和特殊人群特殊场合的密语相融合,后逐渐分支出另一类民俗语言—— 一种人们为了隐蔽自己、避讳禁忌而使用的秘密语(廋词)。这种秘密语(廋词)一直以“隐语”相称延续至今。分支后的作为秘密语的隐语与灯谜形成两种某些方面相近似的语言现象,虽不作为灯谜学灯谜史研究和记录了,但隐语中的事物异称一直为灯谜法则所用,隐语现象一直作为灯谜学灯谜史的边沿学科研究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