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前后万村呈现“双鲤望龙”独特格局

  前后万村坐落于江西南昌县三江镇境内,建立在抚河之畔,三面环水。村内数十幢古建筑阡陌相连,其“双鲤望龙”的特色布局更体现出以水为主要元素的美感,精湛的石制工艺在南方众多古村中极为罕见。

  古村三面环水俨然一片田园风光

  在繁华的三江镇,主干道两旁遍布着民居和商铺,穿过两三条街道,藏身于现代民居之中的前后万村便映入眼帘。据南昌县三江镇文化站站长吴来沅介绍,这座古村分为两部分——前万村和后万村,虽都有古建筑,但以后万村居多。后万村内的部分建筑甚至已有数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后万村的古民房有158幢之多,至今仍保留了53幢,其中部分古民房仍有村民居住。

前后万村双节牌坊

  前后万村所处方位山水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据南昌县三江镇三江村党总支副书记邹小洪介绍,前后万村的环境十分优美且安静,居住在古宅中令人非常舒适,这与周边地理特征及房屋建构有很大关系。他告诉记者,前后万村位于赣抚平原地带,其东、南和西面都有河流、水塘,整个村子三面环水,村中沿鲤鱼塘有成片的杨柳翠竹及四季长青的杉树,碧水环绕,绿草茵茵,十分幽静,俨然一派田园风光。

  走在青砖、麻石铺就的曲径上,穿越明清古建筑群中,古色古香的韵味令人陶醉。吴来沅说,村中完整地保存着较大数量的清代上下堂平面形制的中小型民居。

村中幽静小道

  记者看到,村中古建筑以青、灰、木色为主色调,用色十分淡雅清新,村外田园阡陌、水塘遍布,田园、水、建筑完全融为一体,彼此映衬,彰显了古村古朴的自然美。

  民居工艺水平整体较高

  细细品味古村的建筑风格就会发现,后万村的民居建筑平面布局、结构和规模皆十分相似。据吴来沅介绍,村中的古建筑都是天井式民居形式,但厢房很小,一般仅为一间,正房却较为宽大,三间五间皆有,且进深很深,天井院落呈横向狭长之式,突出了正房与倒座房的体量,天井檐口处多设遮阳的滑动天窗。当地称这种布局为上堂下堂式。

村中院落

  后万村的古建筑外墙皆高出屋面(呈封闭状)。房屋山墙做成封火墙,形式各有不同,但外观稍觉丰富。外墙设小窗洞,窗户多为麻石雕窗,院落各房间采光主要靠内部天井院,房间内部光线幽暗,但较阴凉。

  民居入口部分采用凹进式墙面,大门皆有石门框,双扇木板门,门上方有装饰的砖匾额,再上为瓦顶门罩,简单的仅用叠涩砖挑出,复杂的以木制挑枋挑出,或做成垂花式样。

  后万村的民居一般运用穿斗式木构架,部分住宅的堂屋亦用抬梁式,外墙为空斗砖墙,为防止盗匪挖墙进村,房子裙部多有3~4块麻石板砌接而成。

门庭上延

  而整个村内巷道均用条石铺设,且地下设有暗沟。吴来沅告诉记者,大雨天在古建筑群内巷子行走都不会湿鞋,这是因为降下的雨水很快就从石缝中流入暗沟排出了。

  吴来沅告诉记者,后万古村建筑的空间组合手法、装饰艺术、砌体结构等方面的工艺质量整体较高,尤其是石作、砖作方面做工非常细致,其精湛的工艺水平在南方众多古村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双鲤望龙”格局独具特色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历经了800多年,该村至今还保存着清晰完整的古村落格局形态。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坐落在一片水的世界。吴来沅告诉记者,前后万村的整体布局是以水为主要元素规划的,最有特色的是其“双鲤望龙(垅)”的天然水体布局。

前后万村概貌

  所谓“双鲤望龙(垅)”,是依据其空间布局意境而言,古村三面环水,更有总赣渠在村东,可谓是处于水的怀抱,其余几个池塘相互连通,“鲤”比作前、后万村,因其前后分明,所以称“双鲤”;村首的鲤鱼塘又叫鲤鱼垅。

  鲤鱼塘及村内天然水系的布局不仅仅是寓意这层涵义,也极具实用性,影响着古村格局的方方面面。古村地势平坦,村内有多处水塘,村落整体呈花蕾形展开,以鲤鱼塘为中心,将古村分隔成南北两片区,即前万村和后万村。

前后万村古老建筑

  依托村内各方水体,以村内鲤鱼塘为中心形成三个建筑组团。鲤鱼塘四周的建筑大门基本都是面向鲤鱼塘。以鲤鱼塘为中心的格局不仅可以取得蓄水防火与排水功能,又有利于生活、生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村内水塘与各条排水沟渠(明沟和暗沟)组成了复杂而通畅的排水系统。

丰收时节 家家户户都在晾晒

  下雨时,雨水通过排水沟渠排入鲤鱼塘,鲤鱼塘与总赣渠相通,当鲤鱼塘的水涨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溢入排水口,最后排到袁三公路东侧的总赣渠中。蓄在鲤鱼塘里的水在着火时就成了重要的取水源。

  图文来源:江西晨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