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苏19 苏轼牢骚体诗词鉴赏:从叨叨叨到呵呵呵 2024-06-24 10:28:01 杭苏19 苏轼牢骚体诗词鉴赏:从叨叨叨到呵呵呵熙宁五年(1072)七八月间,苏轼成为杭州乡试的主考官,他在杭州府衙中和堂的望海楼内度过了二十几日与世隔绝的清净日子。这一段时期对于苏轼来说,充满了矛盾与纠结。一方面,这是王安石变法改革考试内容之后的第一次乡试,偏偏让反对声音最激烈的苏轼来担任主考官,又要负责出题,又要负责阅卷,一头一尾,简直是双重的煎熬。但另一方面,考官一旦进入闱场之内,便不会再受任何琐碎公务的困扰,终于可以偷得生闲,生火煎茶,精神上获得了巨大的愉悦。关于王安石改革科举的事,此前已经有过详细介绍(请参阅诤苏篇16节:千年前的一出应试教育闹剧;诤苏篇17节:八股文始作俑者 熙宁党魁王安石)在王安石提出这项改革措施时,苏轼已经向皇帝写过《议学校贡举状》表示反对,但却无奈新党权势太重,他已无力回天。新法的科举改革在熙宁四年(1071)二月公布,到了一年多后,好巧不巧,当初竭力反对的苏轼,纵然躲到了杭州,也躲不开心口不一地执行新法的宿命。面对这种局面,苏轼有着太多的不甘,却又因为太多现实的问题而无法拒绝,他毕竟不能像他的偶像陶渊明那样逍遥辞官,于是,他只好写了一首很长的五言《监试呈诸试官》发泄不满。在诗的开篇,苏轼就解释了自己受命这趟考官差事的最大理由:我本山中人,寒苦盗寸廪。(寸廪 cùn lǐn ,微薄的俸禄)——我这样一个农村孩子,就是因为讨生计才出来做官,只为了一点点微薄的俸禄,苏轼自嘲没啥文学天赋,现在早就把当年所学忘得一干二净,如果现在让他来当考生,肯定会考得很差,所以听到又要科考了,吓得一身大汗。(每闻科诏下,白汗如流渖)这时,苏轼想到了自己的老恩师欧阳修,早在嘉祐初年,文坛的风气华而不实,就好像一盘看上去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一吃之下,其中却夹杂了太多砂砾,让人无法下咽。幸亏恩师欧阳修一力创新,变革文风。(维时老宗伯,气压群儿凛)然而,现在的风气又变了,吟诗作赋成了雕虫小技,此诗前半部分都是在自嘲,突然话锋一转,苏轼又忍不住引经据典冷嘲热讽起来,这两句实在太伤人——权衡破旧法,刍豢笑凡饪。权衡在这里不能当动词用,而是指新党的权力阶层。而刍豢是什么?chú huàn,说白了,就是大牲口……看来,不吐脏字的骂人这个文人活儿,还真不是鲁迅的专利,早大先生九百年前,苏子瞻已经用得滚瓜烂熟了。这两句诗虽然没有明骂新党,但如此对仗写诗谁受得了?先说当权者破除了旧法,然后直接对仗大牲口笑话平常的饭菜。高言追卫乐,篆刻鄙曹沈。继续挖苦新党——卫乐指晋代著名的美男子卫玠和名士乐广,曹沈是三国曹植和南朝沈约这两位文学巨匠的并称。这两句非常直白地讽刺新党不自量力,以为自己的文学造诣直追先贤。诗到最后,诗人自嘲high了,骂也骂过瘾了,最后开始阴阳怪气地对新党诸人说:诸君况才杰,容我懒且噤。聊欲废书眠,秋涛喧午枕。你们都牛,你们都是人才,我这样又老又慢的人,你们让我偷个懒,就在这高爽的秋日里好好睡个午觉罢了。这首诗的原文较长,我录在文末,只为自己查堪,各位若有兴致也可一查,但其中生僻经典太多,如果不是铁粉,实在也没有必要深研。此诗堪称苏轼牢骚体诗词的集大成者。纵观苏轼一生文脉,在黄州这个泾渭分明的界限上——前半生的作品风格是豪迈+抱怨,就是叨叨叨,特别像他的偶像白居易的风格。(关于白诗的唠叨,我就不班门弄斧了,贵为唐诗排名前三的大家,磨叽起来堪称旷古绝今。)苏轼在黄州之后的作品风格出现了特别明显的升华,豪迈+淡泊,就是呵呵呵,特别像他后半生唯一的偶像陶渊明的风格。这都是后话了。说回到杭州望海楼内这位一肚子不甘心的牢骚大叔,尽管有着各种的抱怨,但他在给好友范祖禹的信中却说,我在这望海楼里闲住了二十多天,越来越觉得舒服了。(“某被差本州监试,得闲二十余日,在中和堂望海楼闲坐,渐觉快适。”)谢谢观赏,再见无犀 原创这里要为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写一个勘误。原书中,李先生将以上这句话的出处写作“与叶梦得书”。叶梦得确有其人,熟悉南宋诗词的朋友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说起来,此人与苏轼也有渊源,他的母亲晁氏正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的妹妹。当苏轼在望海楼里穷极无聊之时,叶梦得还没出生呢,要到五年之后,苏轼去徐州赴任时,他才诞生。这都是题外话。而李一冰先生原文中所指的“叶梦得”,实际上应该是范梦得,即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参与编撰《资治通鉴》的范祖禹(一字梦得)。附原诗:监试呈诸试官我本山中人,寒苦盗寸廪。文辞虽少作,勉强非天廪。既得旋废忘,懒惰今十稔。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每闻科诏下,白汗如流渖。此邦东南会,多士敢题品。刍荛尽兰荪,香不数葵荏。贫家见珠贝,眩晃自难审。缅怀嘉祐初,文格变已甚。千金碎全璧,百衲收寸锦。调和椒桂酽,咀嚼沙砾碜。广眉成半额,学步归踔踸。维时老宗伯,气压群儿凛。蛟龙不世出,鱼鲔初惊淰。至音久乃信,知味犹食椹。至今天下士,微管几左衽。谓当千载后,石室祠高朕。尔来又一变,此学初谁谂。权衡破旧法,刍豢笑凡饪。高言追卫乐,篆刻鄙曹沈。先生周孔出,弟子渊骞寝。却顾老钝躯,顽朴谢镌锓。诸君况才杰,容我懒且噤。聊欲废书眠,秋涛喧午枕。 赞 (0) 相关推荐 沈曾植行书《苏轼诗》 尺寸:29X59cm 释文: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 仰看云天真蒻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杭苏08 苏轼,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写的每首诗都将成为罪证 杭苏08 苏轼,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写的每首诗都将成为罪证 熙宁五年(1072)到熙宁七年(1074),苏轼的笔下真的是毫不留情,每一个字都是在帮对手积攒自己的罪证. 当时在台州为官的孔子四十七孙孔文 ... 杭苏11 苏轼 人到中年 前秃无亮 杭苏11 苏轼 人到中年 前秃无亮 熙宁五年(1072)的盛夏七月,江浙最是酷暑难消,苏轼接到了一个苦差事--下基层. 你没看错,下基层这事儿,自古有之.宋时,一城长官都有定期到辖区各县检巡的计划,苏 ... 杭苏16 苏轼的养生之道:吃好喝好 安心睡觉 杭苏16 苏轼的养生之道:吃好喝好 安心睡觉 苏轼对于眼病的治疗有自己的一套方案,在<游径山>诗中记录"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一句,<再游径山>中 ... 杭苏22 苏轼演绎北宋版本的《石壕吏》 杭苏22 苏轼演绎北宋版本的<石壕吏> 苏轼接受调遣,来到仁和县汤村的运河工地监督工程时,看着眼前这些抛家舍业.放弃自耕的百姓,心中有说不出的凄楚与愤懑,却无法阻止这样的悲剧在眼前发生,只 ... 杭苏34 苏轼不近女色?也要有搽粉虞候 杭苏34 苏轼不近女色?也要有搽粉虞候 上文提到,苏轼作诗玩笑朋友老夫少妾的风流做派,由此可以再引申一个话题,中国文化中常用到的一个短语是"风流才子",好像在向世人灌输一个成见:才 ... 杭苏38 苏轼之苦:残灯不嫌客 不辞饮屠苏 杭苏38 苏轼之苦:残灯不嫌客 不辞饮屠苏 熙宁六年(1073)除夕,苏轼终于来到了常州. 常州,对于苏轼而言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虽然他从未在这座城市久居,但从出蜀入仕,再到几遭贬谪,苏轼一生曾14次 ... 杭苏41 苏轼喝高了之后是怎么骂人的? 杭苏41 苏轼喝高了之后是怎么骂人的? 在金山,柳瑾设家宴招待苏轼时,柳家的三位晚辈向苏轼请教学问与书法,苏轼将自己这些年来练笔的心得倾囊相授,并以诗记录,其中的一些观点,此后千年,成为中国文人练习书 ... 杭苏42 苏轼与李白 一对宿命中的锦袍谪仙人 杭苏42 苏轼与李白 一对宿命中的锦袍谪仙人 熙宁七年(1074)三月,寒食节(大约在清明节前二日)前,苏轼收到了杭州太守陈襄的一封书信,信中以诗为盼,希望他早日返杭. 陈太守虽年长苏轼20岁,但一向 ... 杭苏43 苏轼写给杭州的一封情书 杭苏43 苏轼写给杭州的一封情书 上文书说到,苏轼因公务赈灾,离开杭州四个多月,直到了熙宁七年(1074)的三月寒食节前,杭州太守,同时也是苏轼的忘年好友陈襄来信盼归,苏轼回信时以一组五首的<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