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毒品发展史

众所周知,毒品是万恶之源,是罪恶、死亡的代名词。但鲜为人知的是,毒品的历史渊源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诞生、同时发展,最终随着科技大爆发而泛滥。

最初的“毒品”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存在。那时的人类无师自通学会了靠“吸毒”来刺激大脑,只不过当时的“毒品”仅是一些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的草药混合物而已。5000多年前,人类开始从仙人掌、龙舌兰等植物中提取致幻剂。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罂粟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六七世纪时传入中国。

从罂粟中的“神奇”被发现开始,人们就视其为一种无所不能的神药,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种植与生产。人们不仅种植、咀食鸦片,而且从仙人掌、天仙子、柳木、大麻、蘑菇中提取汁液,不过它们不是作为毒品,而是作为麻醉剂或宗教祭祀用品,被奉为“快乐植物”。诚然,这种所谓的“快乐”是源于古人认知的局限,等人类发现毒品带来的痛苦远比快乐多得多的时候,这个恶魔已经在黑暗中悄然流行。

大麻

随着16世纪航海时代的开始,地理大发现为“毒品”的流通提供了新的契机。最典型的是鸦片,这种罂粟果实的纯天然提取物,随着原产于美洲的烟草在欧洲、亚洲大陆广泛传播。自此,吸食鸦片成为一种“潮流”,毒品开始大规模泛滥。

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从植物中提炼出了浓度更高的“合成毒品”,其中以可卡因和海洛因最具代表性。19世纪以前南美地区只是通过咀嚼、浸泡可可叶来提神,到了1860年,德国科学家从可可叶中提炼出了单独的植物碱,并正式将其命名为“可卡因”,可可叶的兴奋作用得到飞速提高。1803年,德国化学家从鸦片中成功提炼出吗啡。1827年吗啡正式上市后,不仅被广泛用于医疗领域,而且迅速替代鸦片,成为瘾君子们的“新宠”。1897年,另一种强度更高的新型药物问世——科学家研制出了二乙酰吗啡(即海洛因),其强度是普通吗啡的2至3倍。

海洛因

相较于过去“吸食”鸦片的方式,吗啡与海洛因的服用方式也发生变化。1853年,沙尔勒·加布里埃勒·普拉瓦发明了真空静脉注射器。瘾君子迅速将其运用于毒品的服用,直接将吗啡、可卡因等注射于血液之中,使服用者感受到迅速而强烈的快感。19世纪后,注射逐渐成为毒品服用主流的方式之一。这些极效的毒品和极端的吸食方式,迅速摧毁了瘾君子们脆弱的身体,更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传染病提供了温床。

20世纪,毒品进入“化学合成”时代。这些新型毒品完全由化学元素组合而成,一开始或用于科学研究,或用于军事目的,或用于临床医学。后来在日常生活中被滥用,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逐渐被各国列为毒品进行管制。1919年,日本一位化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兴奋剂——苯丙胺(安非他命),用于治疗肥胖症等疾病。不久,有人将安非他命改良,制成甲基苯丙胺,即冰毒。冰毒后来成为世界上最普遍、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

冰毒

随着化学科技的飞跃发展,一些药效更加强劲、诡异的新型毒品不断出现。如1938年由瑞士化学家阿伯特·霍夫曼合成的LSD(麦角酸二乙胺),具备极其持久强效的致幻效果。在LSD之后,陆续又有多种致幻类新型毒品在各国出现,例如MDPV(浴盐,又称啃脸毒品)、MDMA(摇头丸)等。其中,MDPV是使得新型毒品在全世界范围受到关注的“功臣”,它让人们彻底看清了“新精神活性物质”如“丧尸”般恐怖疯狂的一面。

摇头丸

可以说,毒品发展史就是一部毒品种类不断增多以及服用方式不断增强的历史,也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留下的“后遗症”。但谁也不能否认,毒品泛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对欲望无止境的追求,更是人类劣根性使然。

(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