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味哪里来?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地理公社-
早晨
老北京城墙根儿下
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汁儿
大豆,从哪里来
午后
奇茗冠天下的武夷山
小酌一杯大红袍
茶,如何被发明
晚上
呼朋唤友的成都街边
撸一顿正宗麻辣火锅
“辣”,又是何时引入中国
翻开《诗经》
从“参差荇菜”
到今日餐盘里的各色美味
我们和每一样食材的故事
都凝结了人们无尽的探索和智慧
对美食的信仰,凝结了华夏民族对人间烟火的向往。摄影丨Dashiselectnew
壹   神圣的饮食

公元前9600年

地球上生活着大约300万人

他们大部分集中在一条“幸运纬度带”上

也就是欧亚大陆

北纬20度到北纬35度之间的区域

冰河期过后

这里气候转暖

草木繁茂

非常适宜人类栖居

而在这条“幸运纬度”带上

出现了一个更幸运的地方

学者们叫它“侧翼丘陵区”(Hilly Flanks)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侧翼丘陵区位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之间。

有史以来
人工驯养的开花植物
颗粒饱满、营养丰富的仅有56种
而侧翼丘陵区就占了32种
这些颗粒硕大的谷物
采集时每花费1卡的能量
食用时就能得到50倍的回报
得益于如此高效的能量转化
人类群落开始发展壮大
当狩猎采集的模式
逐渐满足不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聪明的妇女开始驯化野生谷物
小麦开始被人类种植
农业诞生了
全世界大概有20万种开花植物,其中只有几百种能被人工驯养。摄影丨Marco
两千年后
即公元前7500年左右
另一个幸运之地出现在遥远的东方
这里有长江和黄河
土地肥沃
气候宜人
56种“高效”植物
有6种原生在这里
在黄河流域的山前丘陵地带
人类首次驯化了粟
在南方的丘陵区
人类驯化了稻
中国
成为小米和大米的故乡
也成为东亚的农业发源地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学者推测,粟的栽培可能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率先发生于太行山东侧以及燕山南麓的山谷平原地带。稻在距今一万二千年前后起源于中国南方腹心地带。

在人类追求食物的进程中

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

比农业对人类的塑造更加彻底

这就是

火的使用

烹制的出现

让动植物变成了食物的原材料

而不再是食物本身

食物像服装和住所一样

变成了人造的物品

远在150万年前,人类的远古近亲就已经学会使用火了。摄影丨Gorodenkoff

在古人眼里
谷物经过水火的洗礼
升华为美味可口的食物
正如矿石经过火的淬炼
得到光芒闪耀的金属一样
都是人类精神进步的隐喻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
又一标志
有了坚固的陶制容器,蒸、煮、焖、炖、烩,这些新的烹饪方式得以实现。图为距今约4000年的马家窑神人纹彩陶壶。图片丨甘肃省博物馆
公元前1000年
也就是商末周初
蒸和煮是主流的烹饪方法
当时小麦还不普及
北方人以黍和粟为主食
黍是黄米
粟就是小米
人们把粟子放在研钵里捣击
将外壳去掉
然后在火上架一口三足锅加水蒸
蒸得又松又软之后
佐一点用昂贵的盐腌制的蔬菜
比如竹笋、锦葵和卷心菜
就是难得的美味
在季风区的长江流域
水稻和根茎类植物则是主要的食物
人们把芋头、山药、大蕉蒸或煮熟后
捣成糊食用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公元前第二个千年,黍从我国北方传入古印度,一起传入的可能还有大麻和中国式镰刀。
上古时期
蔬菜种类很少
《诗经》里提到132种植物
其中只有20来种可以食用
《左传》中曾记载
“蘋、蘩、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它们仅仅是浮萍和水草
却拿来充当祭品
可见当时蔬菜之匮乏
随着时间的流逝
像荇、荼、苕、荍、莱等
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淡出了庖厨
《诗经·关雎》中的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图片丨南京中山植物园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
西周时期
饮食礼仪逐渐固定成形
饮食
不再仅仅是个人的喜好
更意味着处于怎样的阶层
甚至食品制作人员也有相应级别
王室设置等级森严的队伍
专门为君王烹制精美的食物
地位较低的厨师负责风干及腌制肉类
从谷物中提取麦芽糖
制作米酒和醋
主厨则负责烹制祭祀的盛宴
他们用昂贵的香料
将献祭的牛、猪、绵羊和狗
做成风味独特的菜肴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九鼎八簋是天子的特权,每道食物也有专用的容器和属性,比如蒸黍代表“阴”,炖肉代表“阳”。
《左传》有云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舞伎蹁跹
祭司吟诵赞美的篇章
卜骨被掷入火中
向祖先和神灵祈祷问卜
同时
通过火的淬炼
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古人认为
这是神灵最贪爱的“食物”
敬献完毕
祭品便可宴飨一番
君王分赏一部分给地位较高的贵族
贵族们再分给自己的下属
通过食物的分封
忠心得以建立
等级制得以巩固
食物在此时
不仅意味着味觉的享受
更意味着人间秩序的稳固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是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地和祖先的重要礼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图片丨熊飞飞

贰   帝国的交换

至汉代时
中国人的主食从黍和粟拓展到“五谷”
即麻、黍、稷、麦、豆
也有一种说法是“九谷”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了稻
到了晋代
出现了早稻
从此一年之内可以收获两季
如果把双季稻种在麦田里
就成为一年三熟
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
使水稻一举成为
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先秦时期
小麦由于难以剥离
常作为饥荒时的候补食物
但到了西汉
随着石磨的发明和传入
磨面的效率大幅提高
面粉加水混合
变成富有弹性的谷物蛋白
随后
被人们演绎成为各式各样的美食
擀成面片,切成面条,扯成面皮,做成面筋,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面食故乡”。图片丨蓝太阳TNT

由于麦类营养丰富

便于加工

储存

运输

可以养活

规模庞大的官僚体系和远征的军队

公元前500年到公元400年

这1000年间

整个欧亚大陆

兴起了若干个

以大麦和小麦为主要食物的

大型帝国

公元400年,小麦正式取代黍和大麦,成为各帝国精英阶层卡路里的主要来源。图片丨201122
大豆
古时称为“戎菽”
人们发现
如同高温淬炼的火
发酵
也是一种改变食物形态的绝佳方法
用大豆发酵酿制而成的酱油
成为中餐烹饪的点金石
1873年
中国大豆在维也纳万国博览会上展出
这种原产于我国东北的特有植物
轰动一时
之后欧美各地开始争相种植
中国人很早便掌握了用复合微生物培养谷物的方法。图为酱油作坊。图片丨Khanh
与“五谷”相对应
汉代也形成了“五菜”
即葵、藿、薤、葱、韭
其中葵被列为“百菜之王”
大概相当于今天大白菜的地位
汉代描写菜园的诗
开篇便是“青青园中葵”
直到唐代一些外来蔬菜的引入
葵的地位才慢慢下降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细井徇在《诗经名物图解》中绘制的葵。手绘丨细井徇

排在第二位的藿
是大豆的嫩叶
在先秦时也是重要的蔬菜
今日已很少有人拿它作为蔬菜了
韭菜则不同
仍旧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味
《汉书》中记载
冬天太官园用温室栽种韭菜和韭黄
味道鲜美
在汉代被奉为“珍品”
至宋代
韭黄逐渐普及
苏轼诗云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早春嫩韭,温而宜人。摄影丨heike114
值得一提的是
汉朝与匈奴
长达几个世纪的和亲与征战
开启了前所未有的
饮食文化交流
张骞凿空西域
建立了中原与西域的官方联系
先秦时代被驯化的
许多本土水果
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向西传播
桃原产于中国,在陕、甘、西藏海拔1200-2000米的高原地带,至今仍生长有野生桃树。摄影丨高一蒙
公元2世纪
桃从中国传入印度
在梵文中
桃称为cīnanī
(cīna指秦地,意思是从中国来的)
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后来
桃又从印度传入波斯
再传到欧洲大陆
15世纪传入英国
公元2世纪传入印度的还有梨
梵文称为cīnarājaputra
意思是“秦地的王子”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两汉到唐宋沿丝绸之路传播的蔬菜水果。部分品种传入时间有争议。
交流是双向的
来自西域的奇珍异果
也不断引入中国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
首先是葡萄
我国的葡萄来自大宛
即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

汉语的“葡萄”就是大宛语budaw的对音

石榴
原产于波斯和印度西北部
到了汉末
也走入寻常百姓家
曹植诗云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
魏晋至唐宋时期
一些蔬菜新品种也传入中国
比如原产于印度和泰国的茄子
原产印度的黄瓜
还有原产于尼波罗国(尼泊尔)的菠菜
不仅色味俱佳
还具有耐寒的特性
能从早春一直供应到夏秋
秋日破土而出的菠菜苗。摄影丨Scientific

叁   禁欲的奢华

公元前3世纪伊始
随着罗马帝国接受基督教
孔雀王朝大力弘扬佛法
泛神信仰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落寞
与之相对应
人们的饮食结构
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动物祭祀逐渐被“禁欲系”的食物取代
魏晋南北朝
大乘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
到了公元5世纪
佛教的影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虔诚的南朝皇帝萧衍颁布《断酒肉文》
禁止用动物举行国祭
僧侣必须戒食肉类
食素的传统
在中国佛教僧侣阶层被保留下来
如今,素菜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摄影丨无境山林莫
一些植物和配料
也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
比如莲花
姜黄
藏红花
还有阿魏胶和黑胡椒

唐朝时,时人鱼菜多并生食,这和今天日本人生食的习惯很像。图片丨澜澜

印度人加工黄油和制糖的方法
被介绍到中国
我国上古并无蔗糖
《礼记》里提到的甜食
只有“枣、栗、饴、蜜”
饴就是现在所说的麦芽糖
公元647年
唐太宗遣使到摩揭陀国学习制糖法
印度人使用牛奶脱色
做出来红糖
到了明嘉靖年间
利用泥土的吸附性
中国人掌握了使糖脱色的方法
后来这一先进技术
又通过海路经孟加拉传回印度
据考证,孟加拉语和其他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砂糖都叫做cini sakara,意为“中国糖”。 摄影丨goranmx
佛教的传入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而中国人也对佛教有一样重要的贡献
那就是发明了
自西汉起
中国人便开始用茶树上的叶子煮水饮用
当时同茶一起烹煮的
还有葱、姜、枣、橘皮、薄荷等
此时的茶
更像是熬制的汤药
至晋代
僧众不仅被要求禁食肉类
还禁止食用乳、蜜、酥、酪等食物
于是
这种能止渴、怡情、静心、悦志的饮品
脱颖而出
南朝时,东南部的佛寺和道观开始大规模制作茶叶。摄影丨Anatta_Tan
到了唐代
饮茶之风逐渐由南方波及到北方
至盛唐
茶已走出寺院
从禅茶一味的宗教供品
变成百姓的日常饮品
“茶”字
正是唐代的发明
唐代以前,人们通常用“荼(tú)”来指代今天我们所谓的“茶”。手绘丨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
唐代饮茶与今天大为不同
他们将茶饼碾成粉末
放入茶盏
水煮沸后装入金属茶瓶冲着喝
这叫做“点茶法”
点茶法重视点汤的技巧
强调水流要顺畅
水量要适度
落水要准确
同时要不停地击拂
以生出宜人的沫饽
由于它更能发挥出末茶的特点
故成为后来宋元时主流的饮茶方式

公元1168年,荣西法师把宋代饮茶习俗带回日本,成为日本“抹茶”的雏形。从今天日本抹茶茶道之中,我们依稀可见一千年前宋人点茶的风貌。视频丨Tea Of The Man

整个点茶的过程
也让人联想到中国人的
五行宇宙观
茶叶来自木
在煮茶的过程中遇到了水
火激发出茶叶的特性
盛热水的茶壶是金
奉茶用的是瓷杯则是经过提炼的土
抹茶。摄影丨 Grafvision
随着点茶法的普及
茶末越发细腻
被宋人誉为“瑟瑟尘”“飞雪轻”
同时
茶饼的制作也日益精细
福建建安凤凰山出产的“北苑茶”
成为顶级茶叶的代表
宋太宗时
以北苑茶制成的龙团、凤团
其价如黄金
“时有黄金,而茶不可得”

今天的福建依然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茶叶产地,图为福建龙岩永福樱花茶园。摄影丨李艺爽

1138年
南宋定都杭州
中国社会的重心转移到了
适宜种植水稻、甘蔗和茶树的南方
南宋朝廷虽偏安一隅
但仍然保留了北宋宫廷的奢靡之风
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大夫
将美食与烹饪、书法与诗歌结合起来
催生出了一套融合儒释道精神的
饮食哲学
这是一个独特的时代
一方面
文人隐士抱持着禁欲主义的饮食观
另一方面
在食肆和茶楼里

同时上演着活色生香的社交生活

宋徽宗所绘的《文会图》,描绘了北宋文人品茗雅集的风雅场面。图片丨故宫博物院
此时
蒸米饭开始取代蒸黍成为新的主食
小麦变得非常普遍
奶制品的重要性越来越低
糖这种奢侈品开始进入主流
曾经玄奘笔下生食和简单料理的方法
已被复杂的烹饪程序取代
经过精心的烹制
食材的本味被激发出来
品尝食之美味
如同品味诗之意蕴

到了宋代,文人对美的追求融入到食物里,出现了一大批文人美食家,比如让猪肉流行起来的苏东坡。图片丨Onlyyou

肆   风物大融合

1276年
忽必烈攻占杭州
在元朝统治的一百年间
蒙、回、维各族人民南下
西域各族人民东迁
我国经历了自南北朝、五代之后的
第三次民族大融合
儒释道饮食开始与蒙古和波斯饮食
发生融合
一些外来品种加入到中国人的菜谱中

(请横屏观看)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中国美食也随着“蒙古治下的和平”声名远播,比如“国粹”饺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到了明清
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北美的草莓、向日葵
巴西的菠萝、花生
陆续传入中国
原产于安第斯山一带的西红柿
起初以观赏性的植物引入
后来人们发现它酸甜爽口
19世纪中叶便开始作为蔬菜栽种
还有原产于中美洲的辣椒
传入后迅速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推广开来
如今
因辣而生的各种美食
成为当下年轻人追捧的味道

辣已成为川菜的灵魂。摄影丨李艺爽

进入19世纪
传入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水果
苹果
我国古代有一种类似苹果的沙果
就是《千字文》中“果珍李柰”的柰
现代的苹果
则是19世纪引进的欧洲苹果
它原产于高加索南部和小亚细亚一带
16世纪在英国培育成大果型的品种
味道好且耐储存
1871年
欧洲苹果首次引入山东烟台
至今胶东和辽东半岛
仍是我国主要的苹果产区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我国目前有四大苹果产区:黄土高原、渤海湾、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其中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产区占全国产量的80%。
从商、周直到明代以前
我国粮食作物的品种大体稳定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
谷物家族也增添了新成员
其中最重要的是玉米和白薯
它们几乎改变了我国的粮食结构
我国关于玉米的记载
最早见于明正德《颍州志》(1511年)
颍州在今安徽北部
玉米传到颍州之前
必定在沿海地区已有栽培
所以很可能在公元1500年前后就已传到中国
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
玉米的传入据此不过十年左右
可谓速度快得惊人
白薯的传入则要曲折一些

(请横屏观看)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白薯传播线路图  

明万历二十一年
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菲律宾)经商
想把白薯带回祖国
但吕宋不准薯种出口
他就把薯藤绞入汲水绳中
偷偷渡海带回
万历二十二年福建遭遇饥荒
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推荐白薯的好处
于是各县开始栽种
人们靠白薯度过了灾荒
后来
陈经纶的孙子陈以桂将白薯传入浙江鄞州
又由陈以桂的儿子陈世元传入山东胶州
陈世元又叫他的长子陈云、次子陈燮
传种到河南朱仙镇和黄河以北
三子陈树传种到北京朝阳门外、通州一带
陈氏一门六代
对白薯的推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后来人们在福建建立“先薯祠”
以纪念他们的功德
明末
福建已成为著名的白薯产区
白薯是高产作物
亩产量是水稻的十余倍
白薯的推广大大缓解了我国的粮食问题
我国人口在西汉时已达六千万
到明末才发展到一亿
至清末就猛增到四亿
玉米和白薯的传入功不可没
山东枣庄农民在田间收获白薯。图片丨AI仙人掌
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
中国人饮茶的方式
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改变
元代后期
饮散茶之风兴起
茶叶不再压饼和碾末
而是晾晒或焙干后
直接在茶壶或茶碗中沏着喝
茶具也随之改弦更张
以前的磨、碾、罗、筅等
均废而不用
盛开水的茶瓶也变为沏茶的茶壶
及至明代
散茶完全取代了末茶
唐宋兴盛的末茶技艺渐渐失传
到了今天
无论绿茶、红茶、花茶还是乌龙茶
我们继承的
已经全部是喝散茶的一系列流程了
龙井茶。摄影丨猎影师Sam
时空转换
人类迁徙的足迹
让我们与食物
碰撞出一幕幕离合与聚散
祖先为我们挑选了栖息的乐土
这里有
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
30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
更有数以万计丰饶的物产
民以食为天
一代代传承的
不仅仅有唐诗和宋词
更有前人
用创造的智慧和感恩造物的心
在这中华大地上成就的美味人间
生活就是
一蔬一饭
一饮一食
生活就是
调和苦辣酸甜
在勤劳与坚守中
于厨房方寸之地
融入这
风华五千年

创作团队

撰文:宋    歌

图片:赵    嘉

地图:杜卓异

审核:k2k2k2
头图丨蒸粽丨Romix Image 

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中华书局
2、《美食与文明》蕾切尔·劳丹(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3、《茶在中国:一部宗教与文化史》贝剑铭(加),工人出版社
4、《中国饮食文化》茅建民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李录
·  END  ·
(0)

相关推荐

  • 致命赛道

    ▲地理探索者 今天是"末七". 49天前,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21名选手不幸遇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目前的调查结论,我们做了一组技术分析图,力图还原5月22日在米家山上形成的 ...

  • 茶马古道的源起

    "茶马古道"的命名最早是由木霁弘等人提出,并且一系列以茶马古道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书籍.旅游热线也由此诞生.茶马古道不仅是历史的遗迹,它至今仍承载着边疆少数民族间经济.文化往来的任务 ...

  • 红薯和倭瓜,是如何成为一些人的忌讳的?

    一.红薯 红薯的另外一个名字,是叫白薯,因为和"白数"谐音,成为了贬损人的名词,而不被人喜欢,通常评价一个人思维不太灵活,就会说那个人是个大白薯. 很小的时候,学校老师就给同学们讲 ...

  • 京味饮食丨腌白薯

    每年秋后从地里刨下来白薯,最好是不碰破了皮儿就入白薯窖:等在窖中"出了汗",再拿出来洗净,放到干净的陶器里.码一层白薯,撒一层大盐(大粒海盐),码好后腌上两三个月,咸味儿腌进白薯里 ...

  • 【徐永群】陕北知青岁月——窑洞的故事

    文/徐永群 陕北知青岁月 窑 洞 的 故 事 我到公社参加了三天会,是出席学毛选先进份子总结大会,我在会上也作了发言,后大家评比推选到县城参加更高-格的会议. 尽管出席会议的我们队大队长-再保举我去, ...

  • 日本人票选“中国美味面条”,河南烩面上榜,看完南方人不乐意了

    在我们中国面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尤其是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真的是一天都离不开面食啊.其实面食也分为好多种,除了馒头以外,大家最常接触的就是面条了.饿的时候吃上一大碗面条,非常的顶饱,如今面条也流传 ...

  • 中国美味哪里来

    ▲地理探索者 早晨 老北京城墙根儿下 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汁儿 大豆 从哪里来 午后 奇茗冠天下的武夷山 小酌一杯大红袍 茶 如何被发明 晚上 呼朋唤友的成都街边 撸一顿正宗麻辣火锅 "辣&q ...

  • 中国美味越千年

    早晨 老北京城墙根儿下 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汁儿 大豆 从哪里来 午后 奇茗冠天下的武夷山 小酌一杯大红袍 茶 如何被发明 晚上 呼朋唤友的成都街边 撸一顿正宗麻辣火锅 "辣" 又是 ...

  • 美味中国

    美味中国

  • 中国超美味5大地方特产,有你家的美食吗?都是不容错过的宝藏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有不少地方特产了,这里就来给大家盘点极具特点的5大地方特产了,这些特产都非常带有当地特色,看着就让口水流下来了,来看看有没你家乡的美食呢. 1.湖南腊肉 这湖南腊肉发源地在湘西到现在 ...

  • 中国的腐乳,究竟是“人间美味”还是“健康杀手”,还有人不知道

    我国的民间美食有很多,其中有不少流传千年的美食,腐乳就最具代表性,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它是一种发酵腌制品,深受国内外人喜爱,但是也有不少人对腐乳存在质疑,怕它含有大量霉菌.中国的腐乳,究竟是" ...

  • 当代作家:刘文礼《美味南瓜头》入选《中国新世纪文学》大型珍藏版书刊主播:人生如梦 继续添加中.....

    <中国新世纪文学> 大型珍藏版书刊 邀您一同见证中华诗歌崛起! 点击上面圆形中三角,敬请欣赏 <中国新世纪文学>书刊有奖征稿详情 国家精品文集     入选诗人作家名录 诗坛巨 ...

  • 中国最美味的“七大糕点”光是看图就流口水了

    中国历来被称为"美食之邦"做甜食更是一绝,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绝美的"七大糕点"吧. 第一种:茶糕,茶糕并无茶,而是一种鲜肉馅的糯米方糕,吃起来非常的香,在过 ...

  • 鱼泡的腥臭味难除,大厨却要用它烹制美味,会是什么|美食中国

    鱼泡的腥臭味难除,大厨却要用它烹制美味,会是什么|美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