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四季更迭,都等不到《不来的季节》。
三十年前的今天,郑秀文发行了第二张粤语专辑《holiday》,这是郑秀文19岁时发行的专辑,由华星唱片发行。郑秀文也是华星新秀歌唱大赛走出来的歌手,比较幸运的是华星拿她当歌手来运作了。18岁就出版了第一张专辑。相比较出道歌曲《思念》来看,《holiday》里的郑秀文也慢慢走向了成熟。
专辑的第一主打歌是《不来的季节》。最早对这首歌有印象还是源自虾米网时代铅笔小丁一个歌单的标题,那个歌单也就是《不来的季节》作曲者宇崎竜童的中文改编作品集。早在80年代,宇崎竜童的名字就随张国荣的《风继续吹》、谭咏麟的《Maggie》传入香港乐坛。郑秀文这首《不来的季节》同样是改编自宇崎竜童的作品,原曲叫《Oriental Moon》。歌如其名,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前奏的打击乐像极了某种部落的仪式,或是宗教音乐,直到小提琴出来才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我印象中郑秀文很喜欢整这些“玄乎”的东西,到了后来,即使像《值得》这样的抒情芭拉歌,都搞了个“神乎其神”的前奏。其实这种神秘感,在《holiday》专辑中就已初现成效。
一首编曲如此绝妙的作品,它的编曲人肯定也大有来头。看了幕后名单,竟然是吉他大师苏德华编曲,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按说这不是一首吉他化的歌曲,谭宝硕的笛子、黄卫明的小提琴轮番上阵,和郑秀文的声线配合的很好。而且,这首歌的Programming,也是苏德华。《不来的季节》应该也是词人梁芷珊以本名发表的第一首作品,也是郑秀文第一首登上排行榜冠军的单曲。
听完了“东方”的《不来的季节》,再来听听“西方”的《情断维也纳》吧。《情断维也纳》是专辑的第二主打歌,也不意外地是一首舶来品。原曲来自美国歌手Linda Eder的《Vienna》。这位Linda可是唱百老汇出身的实力唱将,郑秀文把她的作品“汉化”倒丝毫不吃力。弦乐团和双簧管的出现,也给编曲增色不少。编曲人Dave Parker的表现,也令我大为惊叹:口琴手竟然编管弦乐也这么好!
还是那句话,有“港乐处必有太极”,雷氏兄弟和音已是香港歌手幕后标配;Gary Tong将Diane Warren的作品《Moonlight Dancing》改编为《情人休息》,原唱为美国歌手、被誉为“了不起的M小姐”(The Divine Miss M)的Bette Midler。专辑名“holiday”大概也源自情人“休息”吧。
毫不夸张地说,Diane Warren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杰出的女性幕后音乐人,Aretha Franklin、Chicago、Cher、Michael Bolton……一个个欧美乐坛举足轻重的名字,都唱过她的作品。甚至有人说:世界上每隔5分钟就会有一个地方在播她写的歌。华语乐坛与Diane Warren的交集,除了一些改编翻唱外,周笔畅和吉克隽逸也有幸唱到过Diane的提供曲。之前我还转载过铅笔小丁的细意拾遗 |张学友《夜深》原曲寻找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考古一番。
总有人对香港乐坛昔日“唱遍天下”的做法“嗤之以鼻”,认为这类专辑都是“流水线作业”的商业化产品。而我这类“考古派”听众,即使抛开对那些疑难cover歌曲的追根溯源,这种改编歌占大多数的粤语专辑,也成为了我在流行音乐的启蒙阶段,华语区之外的主要知识来源。
《holiday》的主要作品虽然都是翻唱歌,但依然有一首香港本土的原创作品得以派台推广。这首歌是C.Y.Kong词曲编包办的《Friends》,对,你没有看错,“词曲编”。C.Y.Kong(江志仁)除了会作曲、编曲之外,也会填词。1991年,C.Y.Kong还是乐坛新人,还不《浮夸》、还没写出《给自己的情书》。但就音乐性来说,给郑秀文写的这首丝毫不逊于后面他的那些大热作品。
除了上面提到的派台主打歌曲外,专辑中也汇集了伦永亮、谭振雄、麦浩伦以及专辑制作人江港生等本土音乐人的创作。郑秀文也从《holiday》开始,慢慢走出“温室”,迈向了天后之路。
℗&©愚人音乐坊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