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宋朝的剩男剩女也不少!最大的,可以抱孙子了
一直以为:古代的人结婚都很早,十几岁就娶妻生子,剩男剩女现象在古代应该是很难看到的。即便是现代,也是在近些年来才逐渐出现黄金“剩斗士”的。
但仔细观察宋史的人会发现:剩男剩女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且还相当普遍。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这还得从科考说起。
宋朝的科考和我们早些年的高考(包分配那会儿)一样,一考定终身。宋朝的科考则更诱人,只要考中进士的,将直接授予官职,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彻底地翻身改命。
所以科考对于宋朝的文人来说,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有的人即便砸锅卖铁也要去考一考,碰碰运气。就因为这,剩男剩女现象便产生了。
一、先说剩男吧!
剩男完全是因为科考制度产生的。宋朝的科考允许所有学子参考,只要你有本事,都可以成为国之栋梁。这就给了那些做着“中大奖”美梦的学子们一丝希望,于是有些人“寒窗苦读数十载”、“须发皆白”,都还在参加科考。
可是科考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考上的,就拿制度来说:宋初是1年1次,到了后来,更是变成了3年1次。而且录取比例也相当低,所以得意者毕竟是少数,而更多的,是榜下失魂落魄的失意者。
而另一头,京城的达官贵人、富豪强绅们,早就把那群即将金榜题名的少数新贵们盯上了。只要中榜的,管他年龄、身高、长相、人品、婚否,都一概不放过。
要钓到金龟婿,就得拿出诚意来。由于竞争太过激烈,宋朝出现了罕见的“倒追”现象。女方绝口不提彩礼的事,反而把大把大把的的嫁妆砸给未来的新姑爷,这就是宋朝著名的“榜下择婿”。
所以连皇帝宋真宗都曾这样说过:“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考,似乎成了宋朝学子不二的选择和追求。
于是,在这些学子心中,“先立业、再成家”成为了他们的人生信条。在这种信条的驱动下,很多学子都把婚娶之事放到一旁,一心扑在科考上,这就造就了剩男的现象。
宋朝最大龄的剩男,估计就是宋高宗时的书生陈修了,陈修73岁才中进士,此时还是单身狗一个。有人开他玩笑:如果有人问你年龄,你就说50年前23,哈哈。
二、再来说剩女
剩女和剩男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这和剩男“先立业、再成家”有关系。等有事业了再成家,那就得:娶得大富大贵的,办得风风光光的。
首先,娶得大富大贵,就是女方的条件不能太差,先不说长相、身材,嫁妆那是肯定要丰厚的。这样就难倒了一大批老丈人,就连宋神宗的弟弟因为女儿生得多,到嫁人的时候,还要到皇帝哥哥那里去借钱。
其次,办得风风光光,就是要把仪式办得体面。那是铺张浪费、互相攀比、奢侈成风,各项费用算下来要脱一层皮。这也是很多家庭头疼的问题。
此外,宋代还是女权比较开放的朝代,很多女性开始追求真爱,不再是男性的附属,这也导致了很多只开花不结果的爱情,宋朝的离婚率也高了起来。
综上所述,按照北宋名人司马光的说法:只要男的不超过30,女的不超过20,都不算晚婚(“男不过三十,女不过二十耳,过此则为失时矣”)。由此可见:当时的晚婚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原创,拒绝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