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3大罪状,别人不敢讲,我来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司马光在很多人的心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儒、圣贤,他也得到了很多当时老百姓的拥护,以及后世的高度评价,更写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但在笔侠的心目中,这些都不能掩盖他犯下的3大错误,每一个错误都足以让他名誉扫地,哪3个?且听笔侠慢慢道来:

1、“以母改子”

“以母改子”什么意思呢?当时宋神宗刚驾崩,司马光等就想将王安石的新法推翻。但皇帝3年丧期还没满,新皇怎可对先皇的政策加以改动?那可是大不敬,再加上“以子改父”(宋哲宗改宋神宗),又是大不孝,所以司马光一时无从下手。

最后,司马光想出了这个旷古绝今的损招,把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现太皇太后)搬出来,用她的名义废除王安石的新法。

以前只知道“妇从夫、母从子”,到了司马光这里居然可以颠倒过来了,你看他这用心是多良苦?居心是多叵测?

对于一个饱读圣贤书的大儒来说,这种性质的手段实在是太低劣了,简直令人发指。司马光口口声声说自己忠君爱国,不知道他效的是哪门子忠?爱的是哪门子国?宋哲宗长大以后将如何面对这个曾经视他为无物的“忠臣”呢?

2、“小仁大不仁”

司马光在大众面前的口碑很好,在于他始终摆出的是一幅大慈大悲的菩萨面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能做到身体力行,造福一方百姓,这固然是好事。

如果仅此而已,司马光就做到了“仁”,但是,他卷入了和王安石的一场“仁义之战”,他的“小仁”就变成了“大不仁”。这是什么意思呢?

王安石变法是一场针对全国的“大仁”,他的目的是让国家和百姓都富强起来,取得双赢,这自然伤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人就是官、商。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举个例子吧:森林之王老虎管不完整个森林,就让去管理各片区域。久而久之,狼吃得膘肥体壮,老虎吃的却越来越少,于是老虎决定省掉部分狼的环节,直接从小动物身上取得食物。

小动物所能提供的食物有限,这样一来狼的食物就变少了,吃过鱼忘不了鱼腥味,狼就不乐意了,他们又不敢明面上去跟老虎抢食物,只有把气都撒在小动物身上。

这样,小动物们东西没少给,受的气反而比以前更多了,于是他们也不乐意了,狼就把责任全都推给老虎,说是他要改变这一切的。于是不明就里的小动物们就嚷嚷着还不如恢复旧制,其实他们不知道: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因为只有老虎吃饱以后才能保护整片森林,同时还可以压制狼群,小动物们才会有安全感。这下好了,狼巴不得小动物们起来反对,老虎妥协后,他们又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从此,小动物们继续过着原来的生活,老虎和狼的关系却变得紧张起来,当旁边的狮子入侵的时候,他们变成了一盘散沙。

司马光就是那部分只要看到有百姓起哄就马上跟着反对的人,他保护了群众眼前的利益,却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因为老虎一旦吃不饱了,它还是会直接向小动物们下手。

所以,司马光是“大不仁”

3、“华不如夷”论

在司马光的理论中,中原人天生就应该耕田种地,骑马射箭是野蛮人才应该干的事情,所以,中原人不是野蛮人的对手,大宋也没必要跟西夏这样的蛮子拼武力,那岂是文明大邦之举?汉武帝要是听到他这样的理论,不立马推出午门斩首才怪。

于是,司马光痛快地将王安石时期辛苦打下的西北4镇全部归还西夏,并恢复榷场和断绝的岁币,注意,是大宋给西夏的岁币,不是西夏给大宋的。

这样,和平终于到来了,难怪人人都对司马光歌功颂德,真是功德无量啊!连辽和西夏都派来使者恭贺大宋得了一个司马公,天下太平矣!这真是一种辛辣的讽刺。

审视历史,不能只看表面,你得看实质。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