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青岛'第一'交际花 手眼通天风光无限 终究难逃人民公判
1949年11月21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随着聂荣臻的一声令下,帝都全城开展了清理取缔娼门妓馆的行动,此次行动动用警察和干部2400余名,车辆30余台,覆盖五个区和东西两郊,秋风落叶一般,224家藏污纳垢场所被关闭,城市环境为之一新。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青岛,正处在民国时期,当时地方上也有一个名动岛城的交际名媛,知道的人都称呼她'于小脚',真名反而少有人知。坊间传闻,这位名媛堪称绝色,面若桃花,肌肤如玉,一双裹足金莲,一身最流行的摩登装饰,青岛港上无出其右者。
偶然收集到了一些关于她的资料,故事倒也精彩,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被平台通过,权且发出来试试。
背井离乡
胶澳的故事,总也绕不过德占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年,德国人的统治下,胶州湾迫切需要发展经济,而交通建设随之提上日程。青岛码头、胶济铁路纷纷开工,大批量的劳工苦力集中于此。
比起流离失所,德国人治下的劳动力出售,工期长、薪资稳定,日常待遇也还说得过去,至少管吃管住,不用每天操心自己的肚皮,偶尔还有鱼肉荤菜,这在当时已经是极幸福的生活状态。许多年轻力壮的人向新生的胶澳聚拢,甚至影响到周边区域。
这些打工者,里面有一个姓于的赣榆人,他是于小脚的叔叔。于小脚的全名叫于春汀,也有人说叫于文卿,总之是这个发音,具体怎么写也没有人知道。她跟着叔叔闯荡胶澳的时候,不过七八岁年纪。至于她为什么跟随叔叔生活,据说因为她是私生女。这样的身份,在家乡很难混下去,只能外出寻一口饭吃。
流落江湖
老于在码头上干活,只能把于春汀带在身边。小于每天看着叔叔出卖体力,晚上跟着混窝棚住。老于带着个姑娘,毕竟不太方便,有人告诉他,码头附近有几个乐户,可以把闺女暂时寄养在那里。
老于也是男人,会有一些特殊需要,他也去过那种地方,就把侄女托付给了熟悉的老鸨照顾,空闲的时候再来接她回家,小于就这样接触到了社会底层娼门生活。这种环境的含义,年幼的于春汀还不太能理解,但是那种灯红酒绿的氛围却很让她向往。
于春汀机灵可人,性格乖巧,人又长得惹人怜爱,有时生意忙不过来,老鸨子便让她帮忙跑趟,给客人送送鲜花或者送些茶点,买点香烟瓜子之类。久而久之,不光老鸨子对她满意,乐户姑娘们也都很喜欢她。
要说起来,老于在码头上的工钱,并非养不起于春汀,但毕竟姑娘逐渐长大,码头窝棚里尽是些光膀子的大老爷们,留在身边甚是不方便。相比之下,于春汀在老鸨那里让他更省心,时间久了,于春汀也习惯了这种生活。
风姿绰约
参与角逐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青岛本土作品《大商埠》,里面描写了一段于春汀的样貌,特别提到'那双闻名于世的小脚,则被套在了一双紫罗兰织锦的小绣花靴里,每往前走一步,从细细的腰到圆圆的屁股,都同时跟随着她的步伐有节奏地左右摇摆',就是这双三寸金莲,让她有了'于小脚'的绰号,这个名字很快在青岛叫开。
什么职业都有高中低类,解放前的乐户也有等级之分,连带里面的姑娘也分档次,掌握一定技艺的姑娘才有机会成为行业内的'翘楚',俗语称为'花魁'或者'头牌'。于春汀从小被老鸨子特殊照顾,专门请人教她吹拉弹唱,还让她读书写字,把她培养成为气质修养俱佳的才女。上世纪初期的女子,时尚前卫的打扮,是烫着大波浪卷发,洋气与摩登并存,于春汀就是这样的一种风韵,在当时来讲,是最引领潮流的样子,也是乐户里的稀罕人物。
乐户里,颜值和气质就是全部资本,想要见于小脚一面,可是不容易,除了要有钱,还要有机会。能够约到于春汀的,基本上都是达官显贵和有权有势的人,普通客户可望而不可即。按照规矩,客人要先登记预约,接到预约后乐户里会给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姓名、时间和地点,条子一式两份,一份给客户留着,一份由乐户存着,到了预约的时候,凭条见人。这样的条子收费,一般的乐户女子,也是普通人承受不起的,更何况是于春汀这样的名媛。
巅峰时刻
解放前的青岛,高等级的乐户,都在今天西部一带的里院,著名诗人、作家郁达夫,曾经来青岛避暑,体验过朝阳路上的'平康二里',经历都记录在他的《青岛日记》里面。当时,走进乐户里,先要'打茶围'掏'门票',就得十块大洋,遇到喜欢的姑娘可以'叫局',在乐户的堂子里'吃花酒',需要'落水'(过夜),则另掏二十块大洋。
这种花销是什么概念呢,当时的苦力工人,比如于春汀的叔叔这样码头工人,一般月工资两块大洋,还算比较多的。二十块大洋,足够老于吃一年的口粮。而到了乐户,一年半的口粮钱,只够贪欢一夜的消耗罢了。
于春汀所在的平康五里,是黄岛路上的顶级乐户,在青岛港上赫赫有名。有了名气之后,于春汀结识了一大批社会上有头脸的人物,可谓'黑白通吃',上至政府高官、大老板,下至地痞流氓,都是她的座上佳客。于春汀在其中长袖善舞,游刃有余,无论哪一方面的势力,知道她交际广泛,手眼通神,都要给几分薄面,甚至来到青岛港少不了拜拜'码头'。
手眼通神
野史传说,当年有个外地市警察局的局长,来到青岛公干,有人劝他说,于小脚不可不见。谁知这位局长爱财不爱色,不理这茬儿。逛完了中山路,局长直接去了天德塘泡池子,陪着的人告诫说,实在不想见,也要看管好贵重物品,免得丢了不好找,不行就存到澡堂子的柜上安全些。
局长哪儿吃这套,但他也不是傻瓜,谨慎起见,找了两个贴身警卫员,随时保护自己,然后把制服、枪支挂在外间,放心大胆的去洗澡了。谁知还是出了篓子,当他出来要穿衣服的时候,发现随身的枪支、钱包都没有了,甚至裤子上的皮带都找不到了。两个警卫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警察局长颜面扫地,提着裤子大骂两个警卫员无能。警卫员回忆说,刚才有个服务生过来,送了两斤炉包慰劳慰劳,再没有别人来。局长一听就知道中了阴招,炉包还有白送白吃的嘛?肯定是趁着警卫不注意把东西顺走了。这下可是丢大人了。
这时候旁边的澡堂老板过来,小声提醒说,这位长官,你的东西八成还能找回来,离这里不远就是'平康五里',那里的老板是于小脚,去拜访一下,保准东西一样都不少。
警察局长心想,果然还是绕不开'于小脚',这是她使得手段给我下马威啊。想明白了也无可奈何,自己没有脸面,只好安排手下去拜拜码头,果然还没到天黑,东西全都送到天德塘来了,一样不少。
难逃公审
其实,这位局长也不冤,凡是来青岛的,甭管公干私事,有头有脸的达官贵人几乎都得经历一次,算是于小脚开的小玩笑。事后去找于小脚要东西,都被她的气质风韵倾倒,一肚子的火气也就荡然无存。如此一来,地方上的人,对于小脚在社会上的能量都要刮目相看。
据说,收养于小脚的老鸨子死得早,于小脚凭借自己的本事,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在青岛港站住脚跟,官道匪道,黑道白道,都能为她所用,绝对是跺跺脚颤三颤的人物。
如果说,于小脚的职业是历史背景所限,还可两说着,但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主动投靠日伪,确实做下了很多不可原谅的事情。作恶多端,逼良为娼,身背多条人命的于小脚,解放后举行万人公审公判大会,她在第一体育场(今天的天泰体育场)被人民处以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