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所究竟该怎样做,才能获得更多患者?
01
2017年12月1日,《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中医诊所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办事流程的简化,大大激化了社会开办中医诊所的热潮。
《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0738个,比上年增加6495个。其中:中医类医院4939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55757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2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373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6125个。
结合前几年数据显示,2012至2015年,3年共增长6181家,2016-2018年,两年共增加9471家,其中中医诊所增加8512家,约占90%,在备案制推进背景下,可谓加速爆发。
但是,诊所数量的增加,不代表医疗质量就有所增强,不代表诊所门诊量就有所增加。
尤其是在中医生资源匮乏紧张下,“得人才者得天下”,数量的增加将会大幅度加剧人才的割据,甚至会造成恶性竞争,并不是所有诊所都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面对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诊所经营者必须通过不断武装自己,跳出旧有思维的禁锢,将现有资源发挥最大化,才能挺得过住大浪淘沙,并长期保持诊所生命力的旺盛。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巴菲特曾说,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自己那条又湿又长的雪道,并滚出自己巨大的雪球。
在这个日渐残酷也更迅猛的时代竞争中,希望每个诊所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雪道”,滚出巨大的雪球。
医生是患者的知音,患者也是诊所的知音,没有患者的认可,一个诊所的医疗水平再高,也无济于事。
就像一篇文章《职场最大谎言:是金子总会发光》中说的,金子发光也要具备一定的因素,首先你得确定自己是金子,而不是石头;其次你得有合适的场所或时机;复次,你得善于主动。
对于中医诊所来说,诊所医生应该好好打磨自己的医术,让自己成为金子,然后应该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主动出击,让“掘金者”(患者)看见你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没有怀才不遇。不要固执于“有能力的人不怕别人不认可,酒香不怕巷子深。”
深圳和顺堂常务副总裁刘鑫就曾表示,众所周知,很多医馆的医生往往都是被动等待,有患者来我就看,没有患者就干等着。其实我们可以有很多想象空间,可以主动去找患者,让目标患者和匹配医生有效互动。
我们很多人,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关人士表示,这就是一个认知成本的案例。很多人解读苹果成功从产品的设计感,从技术领先性,从第三方市场的的业务活力等等方面,其实最初来说,苹果手机极大降低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学习成本、认知成本,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对别人成功的认识就总是很浅薄。
而对于诊所来说,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也曾说过,在技术壁垒被不断冲破、产业分工逐渐明细的今天,诊所经营面临的最大成本不是在技术端、管理端,而是在用户端,顾客的认知成本是最大的成本。唯有认知赋能和进化共生,才能赢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
诊所应该找到有效降低患者认知成本的途径,精准聚焦目标患者,通过良好的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而服务就是最好的营销,诊所必须在“服务”上,大练内功,通过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才大有可为。”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诊所除了拼技术、拼设备等硬实力外,对管理模式、服务理念、品牌意识、技术创新等软实力的竞争,也不可忽视。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诊所管理和运营的一面镜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是诊所赖以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
诊所在患者心中到底如何,不是诊所说算就算的,必须要获得患者的认可。所以那些夸大吹嘘的广告恰恰是一种自我蚕食,更是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最后换来的也定是自尝苦果。
诊所经营者必须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诊所软实力的重要性,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管理的全过程。要知道,一味地纵横驰骋占据市场份额不会长久,不如从“人本”出发,用更加开放和谦卑的心态,才能赢得更多患者的青睐。
刘鑫就曾表示,现在很多医馆的服务都是浅薄的服务,而有效服务和增值服务才是医馆的软实力。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流程营销、场景营销、过程营销、服务营销中做得更好,从而将之变成医馆的软实力。
硅谷投资人吴军老师曾在《见识》中表示:我们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注定是要失败的。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诊所也是如此。太多的选择,太多的项目,只会耗费太多的心力。我们越是想做好每一个,可能到头来每一个都做不好,毕竟我们的精力和资金有限。
这点我们在《多少诊所经营不好,都是败给了“捡芝麻丢西瓜”》中也说过:
很多时候这个病也治,那个病也治,并不会招揽更多的病人,相反可能让患者不明白你到底能治哪种病,他们宁愿选择在某种病上更擅长的诊所。
诊所应该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并全力以赴精化这个优势。尤其是新开业诊所,因为开始资源很有限,不可能像大诊所那样全面铺开工作。要想在短时间里在某个方面领先,必须把所有的人力集中在一个点上,锻造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所以,诊所不如学会给自己做减法,精简优化自己的项目,留下自己最拿手的,这是能长期保持生命活力的重要支撑。
就像有人说的,我们要学会使我们资金和精力的效益最大化。对于那些鸡肋项目,可做可不做的就不做,抓住核心项目研究透,研究精,一个项目的收入可能是你做鸡肋项目10年的收入。
以上就先说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然可能也有许多人认为,只要医生技术好,患者迎门是迟早的事,口碑就是最好的招牌,不必要费尽周折。选择权在大家的手里,外界所有一切都只是参考。《中医诊所人气到底要不要刻意提升?答案在这里》
医馆视界
<有温度的公众号>
一个整合中医行业信息资讯的权威服务平台,汇集最新中医行业资讯、国家相关政策、民营医馆经营理念剖析等。致力于为民营诊所/医馆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中医馆/中医诊所行业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