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 心想红色,在禾城嘉兴邂逅一片赤诚

于禾城,觅赤诚

偌大南湖之上,一艘“红船”被载入史册,一群伟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为一个国家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新局面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乌镇水乡之中,白墙灰瓦的房屋成为隽永的情怀,酒香满巷的食肆、悬满布料的染坊,于小桥流水声声慢之间谱写着江南水乡的柔情与温存。

剥开碧绿的粽叶,紧紧抱成一团的糯米闪烁着诱人的油光,酱肉的醇香、粽叶的清香裹挟着米香盈盈绕绕涌入鼻腔,引诱着一场舌尖之上的迫不及待。

关于嘉兴,想说的话总是太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它是许多课本上提到过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是每一位党员不忘初心、思想升华的起点和摇篮。作为一名旅行者,它既是江南水乡的最高代表,是钱塘江观潮的名胜地,也是从杭州前往上海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美食爱好者,它是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是“五芳斋”等一众肉粽诞生的故乡,是江南美食的摇篮,是值得用味蕾细细探索的广阔天地。

地处于上海与杭州之间,这座城市似乎被这两座大都市吞没了气势,它域内的小城又太过于有名——乌镇是名声最大的 江南 水乡之一,又是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乌镇戏剧节的举办地;海宁盐官是一年一度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赏地,每年中秋节前后总是人头攒动。风头总被抢了去,以至于这座风光旖旎、美食云集的宝藏城市,反而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只有真正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才知道这座江畔小城是多么地独具韵味。南湖烟雨迷蒙是它,月河江南诗意也是它;江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于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征程也诞生于它;文人墨客用诗情画意描绘它,革命先驱用赤子之心拥抱它。

从西湖边到南湖边,从钱塘江畔到月河之滨。一起到 嘉兴 ,到街头巷尾,去邂逅一片赤诚。这赤诚,是信仰,是希望,是广阔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在时间的长河中初心永固、历久弥新。

【红色·起源】关于一艘红船的高光时刻

到嘉兴,先得看看那艘“红船”。

1921年7月,先前在上海秘密召开的中共“一大”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座画舫上。会议顺利闭幕,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开天辟地的新征程开启,中国的革命历史掀开了崭新篇章。“南湖红船”自此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和近亿名共产党员共同的精神图腾。

路旁的街道干净整洁,通向南湖景区的大门口,穿过绿草丛生的会景园,便抵达了乘船前往湖心岛的码头。

行船湖上,暖洋洋的日光倾泻到水面上,绸幕版波光粼粼地倩影上下起伏,两岸楼房接踵闪躲到身后,迎面吹来夹带着水汽的风,舒适又温柔。

游船靠岸,拾阶而上,迎面便是烟雨楼。这座江南风格的古建筑,因唐代诗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得名,也呼应着南湖细雨霏霏、烟雨蒙蒙诗情画意。登上烟雨楼,南湖美景便尽收眼底。

楼前的匾额“烟雨楼”三个字,为董必武所书。院内各处安置的楹联匾额或是画像石刻,均是历代人文墨客在此留下的墨宝。苏轼也曾经在此题诗“闻道南湖曲,芙蓉似锦张,如何一夜雨,空见水茫茫。”南湖的水、南湖的雨,在这短短20字中,被描绘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山水画。

“一大”纪念船,如今就被安放在烟雨楼一侧的湖面上。近一百年前,代表们从上海北站坐火车来到嘉兴,抵达早已事先安排的画舫上。以游湖为名,让船主把船停泊在离烟雨楼东南方向二百米左右僻静的水域。上午11点左右,“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下午六点多,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篇章。

近百年后的今天,多少人为此慕名而来,接受历史的感召,感受红船精神的鼓舞。这座船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和灵魂图腾,镌刻在每一名华夏子孙的心头。

乘船摆渡到壕股塔。伍相祠正厅伍子胥的塑像巍然伫立,大气凛然。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人纪念伍子胥、欢庆端午佳节的节庆场所。与传统端午佳节纪念屈原不同的是,嘉兴过端午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吴国名臣伍子胥。因而,伍相祠相来香火鼎盛,两侧连廊中伍子胥的生平故事也成为了了解这位历史人物最佳的去处。

壕股塔为楼阁式建筑,一周有回廊,为典型的宋代风格塔楼。塔身共7层,登临远眺,南湖风光,乃至嘉兴的城市风光都能一览无余。开阔的南湖上点缀着众多小岛,岛与岛用石桥连着。房屋与房屋比肩接踵、灰瓦相连,隐蔽在高大茂盛的绿树中。清风拂过,一幅宁静致远的江南湖景图在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乘船归来,就去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读一段关于民族独立富强的奋斗史。

纪念馆主楼是一幢气派庄严的“工”字形建筑,建筑四周有56根檐柱,在高高的门楣上镶嵌小平先生题写“南湖革命纪念馆”7个金色大字。

走入馆内,一楼的序厅里,鲜花簇拥着红船,而红船两侧的浮雕则再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头上一枚党徽闪闪发亮。整个博物馆展厅共设3层,其中一、二楼为《开天辟地》单元,以“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十三位代表生平事迹介绍”三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寻求救国存亡的道路而不断探索、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直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段开天辟地的历史史实。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真实历史文物:清末时期使用过的物品、清政府签署过的不平等条约、战争中使用过的武器、一些重要人物使用过的物品、手稿等,都一一展现。馆内还实景还原了众多历史事件——林则徐虎门销烟、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中共一大代表群雕、一大红船原型等,身临其境地可以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发生。

整个纪念馆参观大概需要2小时,在这2小时之内,仿佛完成了一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新阅读。

从清末时期的列强争夺、积贫积弱,到辛亥革命爆发、 民族觉醒,再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本侵华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民族富强的新篇章。

深深地感觉到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又从苦难中爆发,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百年前的“红船”,伫立南湖畔,在时间的长河中峥嵘永固、历久弥新。近一百岁高龄的中国共产党,始于南湖边,带领着十几亿人民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 梦”。无数共产党人矢志不渝、携手奋斗,多少革命先烈身先士卒、英勇献身,用一颗颗赤子之心铸成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中国红,在这里诞生。赤子心,也必将从这里出发,去追逐明日的荣光。

【红色·历史】嘉兴的史前文明马家浜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据推算约存在于公元前7000年——5000年。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

位于嘉兴近郊的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穿越近万年时光隧道,重回神秘而悠远的新石器时代。这是一座以马家浜遗址为依托的考古遗址博物馆,也是一座以环 太湖 地区马家浜文化为主题的考古学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内基本陈列“江南文化之源”,直接定义了马家浜文化在江南史前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展厅内分为花开嘉禾、纯真年代、活力四射、薪火相传四部分,讲述马家浜文化是怎么命名的,7000年人类怎么生活,展示马家浜居住的环境、吃的东西,全面反映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

遗址内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玉器都展现出了当时已经高度发达的手工艺水准和社会生活水平。

发掘出来的兽骨,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完成了对一些动物的最初驯化。

在遗址中,甚至还出土了早期的菱角,看来七千多年前的人们已经开始在湖中采食菱角了。

遗址的挖掘把目光引领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如今的考古学已经破解了当时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但未知的内容远远还有更多: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才有俯身葬法的墓葬,这与后来时期的仰身葬法完全不同。当时的人们为何采取这样的墓葬方式?他们有着怎样的信仰?他们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越来越多隐秘在时间长河中的问题等待着被一一解答。

这座博物馆本身,也是一座建筑艺术品。博物馆的设计提取了聚落的原始居住图景和江南房院格局,通过对“聚落和院落”的重组演绎,与遥远的文明建立起跨时空的默契。外墙采用陶土色为主色调,展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产资料的特点,也很有历史韵味。一条条长廊仿佛时空隧道,漫步其中穿越至遥远的古代,抵达一件件展品所置身的,遥远的时光之中。

透过博物馆的落地窗,可以看到正在建设中的马家浜遗址公园,一座引人瞩目的穹顶,仿佛将历史和现在时空相接,提醒人们——仰望星空,也别忘记回头望望来时的路。

【红色·新貌】红色孕育下的新乡村

百年桑梓之乡,曾经的古朴农村,经过新农村“一村一品”建设,已经焕然一新:如今村民不但建起了高档别墅,也保留了 江南 水乡韵味的古村落。这个村子,也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在嘉兴潘家浜这个“美丽新农村”,大可以一边享受着“归园田居”式的优美生态天人和谐,又能尽情享用现代生活的精致与便利。

村内环绕着小桥流水,亭前屋后种满各种花卉植物,生态环境超好。一年四季风景不同,随时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想要住在村子里,村内有多个品质相当好的民宿、农家乐、餐厅等,可以满足各种需要,带着一家老小在这里住上几天,或是感受下农耕生活、体验下桑蚕文化,也可以去附近的新塍古镇、乌镇等,都非常方便。

想要追古思今,这座村庄里有唐代状元府第改建成零宿庙的遗址一处,有保存完好的千年梓树、宋代古井、百年榉树、清代李朝胜故居、近代老知青馆等历史遗迹。

没有什么商业化的景点,但在村中随处走走,不经意之间就会发现时光的印记。

于这个被红色精神浸润的乡村,感受时光缓慢的脚步,也回归到生活本真的滋味。

【红色·守护】一位女卫士的赤子之心

“一大”会议转移到南湖的红船上继续进行,是由上海中共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安排的。这位曾经就读于嘉兴女子师范的女性,对 嘉兴 以及南湖的情况非常了解。

王会悟故居,就位于乌镇西栅的观后街,如今已经改建为纪念馆。馆内的展板、图片以及实物,带领人们认识了这位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一直以来,大家都对建党之初的重要人物们如数家珍,这位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如今也走入了大家的视线。

当门而立的巨幅《南湖风光》屏风前,竖立着的《南湖红船与王会悟》组雕,与红船紧紧相依的,是一位剪着短发、穿着大襟衣裳、配着黑色短裙、乳白短袜以及黑色布鞋的 江南 少女,这便是年轻时期的王会悟。

纪念馆内,至今仍收藏着王会悟曾经负责的妇女刊物《妇女声》、她曾经使用过的证件和印章、一些珍贵的老照片等。

纪念馆二楼,王会悟生前曾经使用过的家具,经由亲人捐赠,重新恢复成了书房和卧室,用以纪念这位杰出女性伟大的一生。

王会悟的一生未身居要职,只是默默地协助丈夫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见证人,也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参与者。作为一名女性工作者,她以聪颖的智慧、极高的情操,满怀赤诚地为党和国家、为妇女解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熠熠众星之中,这一颗格外闪耀。

【红色·情怀】月光之下,长河悠悠

水畔老街也去过几个。但第一次在夜晚见到月河,还是被惊艳了一下。

月光倾泻下来,河水倒影朦胧,白墙灰瓦的轮廓在灯光中显现。如此景致,在我心里轻轻地,撞了那么一小下。

一个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夜晚,一条空无一人的街道,一次湿漉漉的相遇。是我与这条古街初遇的缘分。

江南水乡,与其说是一番精致,不如说是一种情怀。

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城一体。仿佛一位江南女子,眉梢眼角道不尽的淡雅风情。

【红色·展望】当“中国红”遇见互联网

江南水乡温婉动人,乌镇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白墙灰瓦、小桥流水,似乎所有关于江南风情的故事都应该在这唯美的石板巷中发生。如今的乌镇,也已经成为众多水乡中的焦点,除去美丽的风景,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于2016年建设完工。会展中心位于乌镇西栅景区的 西北 部,乌村景区内。这里如今向公众开放参观,在 乌镇 戏剧节中,也有部分作为戏剧节的会场开放。从西栅前往需要另行购买乌村门票,步行约1km即可抵达。会展中心入内需要安检,不可以携带液体和打火机。参观免费,可以使用免费的语音导览。

会展中心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院教授王澍先生领衔设计。方案以简约、环保、智慧为设计理念,建筑风格充分考虑互联网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及江南水乡特色。整体呈“U”字形布局,象征着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承办地所具有的开放、包容、互联、共享的互联网精神。

已经走到了后面的展厅,却又被语音导览叫了回来——序厅正前方是乌镇名人木心先生绘制于1999年的纸本彩墨画《晴风》,画框之下整齐排列着各国国旗,显得格外有气势。

穿过一扇门的乌镇厅,是互联网大会的主会场,大量使用了紫铜作为装饰材料,整体色调呈现互联网蓝,配上牡丹花彰显着华贵典雅的气息。

乌镇厅另一侧的门走出来,墙壁上挂着两幅艺术品。其一的《芜湖铁画》起源于宋代的一种工艺美术品,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是鬼斧神工的一种精美艺术品。

其二的《千丝万缕》则是以桑蚕丝交错缠绕在有机玻璃上,形成了千丝万缕的网络意向,与当代互联网概念相呼应。

规格面积较小的慈云厅,以红木与真皮相结合的中西合璧的装修风格,墙壁上的装饰画名为《乌青毓秀》,取“乌镇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之意。

最后的环河厅则是互联网大会期间外方领导人的休息室。

走出会展中心,静谧的乌村之内不时吹来凉爽的风。从乌村返回西栅的小路,与河流紧紧相依,轮渡往来忙碌,热闹却不喧闹。各色国旗迎风飞舞,似乎预示着,未来已来。属于“中国红”的崭新未来,已经整装待发,准备踏步走向更加繁荣的远方。

【红色·食光】嘉兴宝藏觅食记

鱼米之乡,从不缺少美食。嘉兴,其实就是个“宝藏”美食地。一大早,大街小巷粽叶飘香,煎油墩的平底锅冒着“滋滋”的热气,莹白的面条伴着浓油赤酱的羊肉下了肚。现崭的梭子蟹调出的汤汁裹满每一根面条,满溢出的蟹肉让人大呼过瘾;南湖的菱角清新软糯,酱鸭酱香扑鼻,一浓一淡在餐桌上对比成一道美味的风光。

肉粽

不消多说,在嘉兴,随处随地都能吃到粽子。不论是早已名扬四海的五芳斋,抑或是已经在当地打出一片天下的真真老老,或者干脆是某个家附近的小店,嘉兴人的心中,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粽子。

肉粽是嘉兴粽子中的翘楚,也是最能代表地方口味的一种。取肥瘦相间的猪后腿肉切成大块,用酱油、米酒等腌制浸泡一夜,等到肉充分入味后把酱汁倒出,拌入糯米,再一齐包成粽子。蒸熟以后,锅内热气已经伴着肉粽的香味夺门而出,恣意勾引着打门前经过的饥肠辘辘的行人。

剥开粽叶,深色的糯米充满着油光,肉中的汁水已经与米融为一体,米中有肉、肉中有米,随着香气一同蒸腾,这种彼此交融的境界只有刚刚出锅的粽子才能达到。粽子一定要到嘉兴去吃,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

油墩

油墩在江南一带并不罕见,传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偶然吃到并命名的,如今已经成为很具有代表性的小吃。嘉兴的小吃店里通常都有,内馅多是肉、虾和萝卜丝一类做成的,以咸香鲜的口感为主。在这个清晨已有微微凉意的江南深秋,早上吃上一碗小馄饨,加一个油墩子,足以让一整个上午都满是暖意身心舒畅了。

乌镇羊肉面

红烧羊肉面是乌镇的一大特色,在乌镇行走,遇到极其热闹人声鼎沸找不到座位的一片区域,大抵就是那家羊肉面馆。

天气冷下来了,乌镇人最喜欢的,便是吃一碗热气腾腾温热滋补的羊肉面。羊肉被剁成二三两的大块,用细绳或稻草捆扎,用酱油、白糖、味精以及去腥味的作料,放在一大锅里或瓦缸中焖煮而熟,通常要煮一个晚上。这面,也叫“酥羊大面”。

在店里,可以选择羊肉的不同部位。真正的老客对羊肉各有所好,有的喜欢夹心的肥瘦相间;有的偏爱腿精的鲜嫩多汁;有的爱好尾部的丰腴肥香;有的专挑脖项活肉,还有的则最爱羊蹄下水……一碗带着汤汁的羊肉,配上一碗刚煮好的素面,就是舌尖上无尽的满足。

许村蟹面

提到“许村”,很多人不知道,但提到“海宁皮革城”,几乎无人不知。海宁作为嘉兴辖区内的一个地级市,许村便是海宁的一个镇。

许村有好几家吃蟹面的餐馆,几乎都是大隐隐于市,每天傍晚开始营业到凌晨。最招牌的就是蟹面。

大只的鲜活梭子蟹切成大块,放在锅中烧出汤汁,然后把煮好的面条放到汤汁中浸一下再捞出。如此一来,每根面条上都均匀地裹上了鲜美的汤汁,再铺上大块的蟹,刚端上桌就已经忍不住蠢蠢欲动。

面条鲜香十足,蟹肉鲜嫩Q弹,恨不得每一点汤汁都不浪费。面的份量不大,于是可以尝尝店里的其他种类:腰花面、鳝鱼面、鱼头面、脑花面……这是一次面食爱好者的狂欢。

南湖菱

据考证,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马家浜遗址中,当时的人们已经在采食菱角了。南湖菱是 嘉兴 才有的特产,外形圆润无角,其皮色翠绿,两端圆滑,吃起来皮薄、肉嫩、汁多、甜脆、清香,因而总是引得很多人慕名而来。

当地人吃菱角的方式也很纯粹:鲜嫩的菱角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米饭、做糕点。去皮的菱角放入油锅中翻炒,再撒上一把小葱末——邹大鲜这道大道至简的清炒南湖菱几乎是每桌必点。

行程安排

第一天 杭州自驾前往嘉兴 ,游览南湖景区、南湖革命纪念馆等,体会嘉兴浓郁的红色风采。

第二天 早上品尝嘉兴特色肉粽,上午游览马家浜文化遗址,感受嘉兴地区悠久的史前文化;下午游览潘家浜村,体验红色文化浸润下嘉兴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风貌。

第三天 前往乌镇,参观王会悟纪念馆,了解中共一大“卫士”不平凡的一生。游览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了解在红色背景之下,古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古镇的美食小吃隐藏在古街之中,更值得细细品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