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投资挣钱的模式:越简单,越明晰,越可行!
乡村的发展,产业的转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近几年君纬发现,有大量的资本进村现象,现在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但由于信息的相对闭塞和一些现实因素,资本进村和老百姓并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资本嫌弃老百姓麻烦、不讲理;老百姓觉得这些有钱人是来抢饭碗的,或者拿点他们地里的东西,对于这些有钱人都是毛毛雨,不算啥。
简单的说,资本和村民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共同体。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村庄的发展已经是必须要做的事。具体怎么做?才能为资本在乡村营造好的经商环境,同时又能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呢?
需要找出一个可行的运营模式,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关系。这也是三变模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被广泛推广的缘由。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01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有一个村,叫舍烹村。距离六盘水 100 公里,车程约 2 小时。
全村 487 户、1294 人,总面积 9255 亩——林业用地面积 3401 亩,占 23%;耕地占 57%;水田占 15%;其他用地占 14%。
这里是普古乡边远、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一些不甘于过苦日子的年轻人,都外出闯荡。城市的高楼拔地而起,国家经济也在迅速提档,岁月似乎遗忘掉了这个小村子。
随着国家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村两委开始筹划着怎么从外面找钱来,找有想法的人,愿意带着村子一块发展。先从本村出去的人开始,顺藤摸瓜,谋求发展的日子,就这样有了开端。
而一些乡贤和资本,也开始注意到农村的发展机遇!
在2012 年时,农民企业家陶正学回乡发动村里人成立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后又成立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银湖合作社占股 20%)。
村支两委探索村里土地资源,村民自有资金、人力资源,自然风光、人文等资源等量化入股的发展模式。
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烹村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水域、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
就这样,全村3817亩土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刺梨、猕猴桃等产业,村民全部成为股东,土地入股有保底分红,利润里面还有20%的收益。465户村民通过自有资金入股,在原始股为2000万元的股东份额中占股72%。
02 旅游公司成立后,利用村庄的自然风光、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引入深圳苏式山水有限公司、盘县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共同开发村庄资源。
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果园农田中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农业乐等设施;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
短短几年时间,相继建成了温泉度假小镇、民族风情街,滨水走廊茶室,陶源酒店,直升机停机坪等项目,村民自建特色农家旅馆、农家乐达110家。
同时,银湖合作社和娘娘山旅游公司支持 8 个村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采取合作社现金奖励方式,鼓励群众积极从事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提升园区服务配套设施。
如今,全村已形成集生态旅游、健康养生、设施农业、电商平台、特色养殖、会务培训、餐饮住宿、民族文化开发8种产业为支撑,农业和乡村旅游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产业。
谁会想到?曾经的那个小山村,如今被一片繁华和荣誉所包围。2014年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2015年申报为“全国一村一品”、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被授予贵州省农村改革联系点。2017年更是被认定为国家4A级景区,现在全国收入都十几倍的增加,这样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样板越来越受各地政府的欢迎。
如果说是资本改变了贫穷,倒不如说是模式创造了新生!政府、资本公司、旅游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这些个人能力无法撼动的力量,通过一套可行的办法、模式,把他们串起来。
让资本和村民,产生了交集,大家不再是敌对关系,而是有了共同的大家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这个大家庭付出自己的力量,最终按劳分配。
三变模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我们彼此成为自己人,彼此去成就各自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