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招会

6月25日这天,惯例是高考咨询日,从一二年到一六年,连续五年去高招会。或烈日当空,或雨流成河,会展中心门前几个长长队伍的入口,卖票的汽车后车盖高高昂起,凭借准考证入场的一个学生,往往都带着至少两个买票的家长。会展中心门前有多个培训机构正在散发宣传画页和赠送手提袋,新东方欢迎你,全年的高考复读机构欢迎你。曾经一度很喜欢各种赠送的简易手提袋,感觉沾了很大的便宜。事实证明,很多手提袋儿也都没有用到,今天早晨,还扔掉了两个写着“高考复读”的黄色简易手提袋。会展中心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搭建了个简易隔断的高校咨询摊位前,热门院校前人山人海,挤进去拿到一张学校介绍都非常艰难,后来就算是花钱去买,也是一纸难求。门可罗雀是分数最高的高校,顶尖985门前,人最少。听说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摊位前,只有一个老者,连一张介绍的纸张页片都没有,真是实力无需宣传证明,这个老者便是最好的介绍,一大上午一共有五个人去问,可见高分者的确稀少。第一年去,是为自己孩子去的,其他年份都做了向导,陪别人一起去,方便有意识的去问和分数相当大学,能够帮别人更快速的找到目标学校。所有的为别人,最后都为了自己。因为一个分数去了解对应高校层次,每一次去的孩子成绩不同,也就了解了多个层次的学校,去的年数多了,也就在心里留下了影像。自己看到、问到的实际情况,再和杂志上的介绍文字相互印证,便有了准确的解读。最难忘的一次高招会是下雨的,当时鞋子底子薄,没走几步鞋子就湿了,我的冰脚丫,踩着一双湿鞋子,直到开都没有暖干。那可算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了。每次亲临高招会现场,总会接受到各个培训机构的宣传小册子以及各高校印刷精美的宣传画页。曾一度沾沾自喜,其实介绍学校的画页都没有看过。倒是帮我包了一些书皮儿,成为新书最华丽的外衣。去高招会的次数多了,便成了向导,常常带人去,每一次去,都是学习,学的多了,自己也专业了。从高招会上回来,也会帮学生给他的分数选择对应的学校,随着分数的不同,便会了不同分数对应的学校。再加上自己未上过大学的情结,所以对大学、对选大学一直很有兴趣。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个高招的咨询者了。想想拥有这个成果的最初,是不曾有过野心的,一切得来似乎都是自然而然。后来不必再去高招会了,对政策的解读也比较准确了,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高招会的某工作人员,也会解读,也会安排院校和专业。其实最初并没有想成为什么的想法,但一路走来,就是在帮别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最大的公,就是最大的私,令人本身就是利己。这话不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