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的参与,会让“事”省心很多,“器”的“利”,会让做事效率提高,省却很多麻烦。没有了“器”,“事”便极有难度,至少是耽误工夫,影响效率。
最近高考生填报专科志愿,唯一的一本工具书《志愿填报指南》,成了大家伙排号等待的“香饽饽”。
事情原本很是简单,约摸着自己大概会考到什么层次的学校,就定下一本或本科或者专科的“填报指南”。这类书,不属于常用教科书,每年仅有一次发行,而且只有当年的才有作用,每年都有不小变化,类似于日历本,过去一年的,下一年不能使用,属于特殊时间阶段的产物。而且这种书籍在书店里是买不到的,只有在招考院预定,或者在淘宝上高价购买,过了时间,想买也买不到。
因为不太了解预定渠道和行情,今年五六月我曾经在淘宝上以169元的价格预定过本专科指南和一本对填报解读的小书,后来看到定价才明白,一共56元。招考院作为官方发行者,一向是以最公平的定价56元,向外预定的。高中学校里估计也应该是这样的价格。
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相当大的一部分专科同学,根本没有订阅这本《专科志愿填报指南》,致使选个学校,看个招生计划,都没得看,双手空空,只能抱着手机搜索查找,往往是学校本身有计划,但是不一定在山东有计划,而且专业代码也不尽相同,所以,非常被动,非常没有自主权,效率非常低。
决定将来就业方向的最重要的志愿填报,在某些专科生这里,居然成了“有一搭没一搭”的事情了,手里没书,心里也说不清楚有什么喜好,只能靠短时间内去了解专业,去了解自己,真是“一天吃不成胖子”,有些东西不是恶补就可以明白的了的,短时间内往往无法了解清楚。
平常家长没做功课,学生也很少考虑,结果,最后看着手机都抓了瞎,关键是,恶补也需要有工具呀?手里没书,寻找个合适专业的学校都成了麻烦,没有工具,无法干活!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无’”,当时,不买的理由千千万:不用买,看看别人的不就行了;我们合订一套,本科在我这里,专科在他那里;花那钱干嘛,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定会有人买得;还有一批人,根本就没有听清楚要买书的号召,种种理由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过了这村,就没有店儿了。错过了预定时间,此书再也无法买到!
拥有工具,就占有主动权;被动作战,处处疲于应付。
填报当天,来了几个同学,都规规矩矩在一旁等着,问了才知道是在等书,看招生计划。他们都没有书也没有想到再去补救,只能依靠我这本书了解招生专业计划,写招生代码,填报志愿。
原本他们曾经拍照过去的,回家完全可以遴选学校或者是给既定学校安排专业,做好填报前的准备工作,可是,即便是拍照过去了,也很少有落实到纸上的,还是笑呵呵抱着手机来了,说是看着手机填写就行。这样的自信也是让我醉了,现场填写专业,无需落下草稿,真是自信满满。可是半小时的填报时间,超时,还要重新登录,想着省事的,反而慢了。
不大喜欢繁琐的工序,往往赞成捷径,这是专科孩子的共性。可是,捷径真是不存在,任何事情都要老老实实的去做,取巧型的性格,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往往是心思细密又吃苦耐劳、有耐性的人,越来越容易得到更多的机会。
当然也有预定了书的,可是,不同人的书各不相同。有的同学的“填报指南”,圈点标画的都是不同的符号,主人主意明确,心里有数;有的书簇新如初,主人家根本不清楚这些学校是按着什么顺序排列的,查找什么都懵懂半天,翻书好比绣花般细致,一点不熟悉;有的是家长工作做得多,翻书手到擒来,几乎代劳所有,孩子只管发表意见,监视在旁的家长,懂得的细节包括着急出汗都比孩子多;也有孩子见解明确,不喜欢家长参与的,一说话就怼回去,和家长抗拒的样子,就是一“冤家”。
书到用时方恨“无”!去年,曾经有个孩子家长,因为没有这本书,曾专门去复印过,他家孩子没有预定书,结果家长以更高的价格,更大的代价,让孩子明白了不买书是非常不合算的做法,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补救措施。此类补救,不但拥有了书,而且还现身说法,教育了孩子缺乏预见的错误决断。
其实,这本书只用了十多天,过了今天,它再也派不上用场,只能搁置高处,落满尘埃,或者按废纸卖掉,换来几角钱。这样看,没买这本书,似乎也没有什么损失,总之是志愿填报结束,没有耽误事。可是,想想当时着急等候书的时候,那种心焦,完全可以用25元钱的书来换得坦然从容和心安。
用钱能够办到的事,都不算事儿,何况这类工具类的投资,完全值得。不在不应该花钱的地方花钱,也千万不要在不应该节约的地方节约。
没有多花的钱,有书和没书的结果也许一样,可是过程中的轻松自如,和仓促抓瞎的心情完全不同,而且这是一种做事的习惯,只有准备好了,才有决胜的可能。
所以,对于“器”的准备必不可少,才有做“事”的淡定沉着,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