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变化是好事,有变化就有新机会。从目前国考出题的题型来看,也就是说,出题人在有意识地打乱原有的出题类型,贴近工作实践,还原工作场景,也就是说,不再简单地考某个点,而更愿意综合多种题型或多重难点一起考。
(一)给定资料1中说:“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其实内涵并不难,但是出题人用了省略,对比,转折等多种表达方式,会让你觉得能看懂,却不好下笔写清楚。比如「有形的会老去」,是什么意思,尤其是这个「会老去」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批评的内涵?如果有,为什么?如果没有,又为什么?
(三)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两个问题。(20分)
1.谈谈什么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
2.假如你是F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的工作人员,请根据讨论内容,按照“将冷的工作做热”的工作思路,起草该处下一步的工作要点。
出题人把语句解释题和对策题结合在了一起,而且两个题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你第一题做不对,第二题一定做错,但是第一题的内容又不能直接用在第二题上。
出题人这心思啊。
不过好消息是,虽然题型综合性增强,但是核心考察的能力却更为聚焦,即
也就是说,题型虽然乱,甚至资料顺序打乱,全事例论证,但是问题本身其实更为侧重你对资料的准确理解。具体而言,多种题型多种表达方式全事例论证以及资料颠倒相结合,增加你「形式上」的阅读困难,拖延你的答题时间,你「读不完」。这就要求你的复习必须侧重材料脉络线索,能够理出头绪,另外,更为进阶的是,要能「读出来」,站在一道题一篇给定资料的高度去看,而不被资料细节所困。之前,批改班同学最开始就有这样的问题,能读进去,但读出不来,被细节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