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波| 摊煎饼

小时候,社会不发达,吃的用的穿的都要靠手工。那时候家家户户儿女多,三天一推碾,五天一推磨很正常。我家就有石磨一盘,煎饼鏊子一张,烙饼鏊子一张。

每当要摊煎饼时,母亲要头天下午最迟晚上就把用碾压碎的玉米糁子、黄豆,有时候掺上点自家种的小米,泡上一个大盆、一个二盆。第二天一早,天刚放亮,娘就吆喝起哥哥姐姐起来推磨。

磨是上下两盘,上盘面上有一个或两个水杯口大小的洞,往里舀泡好的米粮,两侧分别有一个孔洞,用于穿绳别磨棍。下盘底下放一口直径一米多的大锅,接取磨下的米糊。哥哥姐姐们就围着磨道一圈一圈磨米糊,走一圈,舀进一勺,磨好的米糊就顺着下盘磨边缘弯弯曲曲流进石磨下的锅里。

推磨的同时,娘就在饭屋里用砖头支起煎饼鏊子,抱几抱头天已晒好的麦瓤,用小盆舀上磨好的米糊,扎起包头,生起火,热起鏊子,滴上几滴豆油,用油搭拉转圈一擦,在鏊子中心舀上一勺米糊,迅速用小筢子一圈一圈摊开,几秒功夫,米香四溢,等煎饼周边翘起,就说明熟了,娘就小心地把煎饼揭起来,放进手边的茅囤子里。

就这样,一勺又一勺,一张复一张,两大盆面糊,娘要一住不住摊到晌午歪,几百张煎饼摞起来有半米多高,此时,“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娘才能捞着吃饭。

这是摊煎饼。还有一种是滚煎饼,方法与之不同。滚煎饼一般是地瓜干面的。用水将地瓜干面和匀,不要太软了,然后两手团起小西瓜大的一坨,用手拍成纺锤样子,放在热鏊子边上,匀速一圈圈的往鏊子中间滚动,由于热,面团就会沾到鏊子上,等滚完了,娘从手边的水盆里拿起一个小刮板,将鏊子上的煎饼刮一刮,将厚的面浆刮下来,让煎饼厚薄均匀。

刚摊的煎饼特别香,特别是用玉米、豆子和小米做的摊煎饼尤其好吃,当时有句说法叫“煎饼卷大葱,不理咸菜。”记得有一次,我刚上五年级,中午回家,娘新摊的煎饼,我一口气吃了五张!撑了个肚儿圆,大人们都不相信我有这么大的饭量!

后来,随着生活好转,白面馒头成为人们的主粮,煎饼逐渐减少。但时移世易,而今,煎饼重又走进人们的生活,不过却是以“身价高过馒头”的身份,让从贫穷时代走过来的人们唏嘘不已。

(0)

相关推荐

  • 玲子的奶奶

    玲子是班里的学霸,门门成绩优秀.作文也经常是妙笔生花.最近一次的作文题目是<流淌在心里的那首歌>.玲子以清新秀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副温馨的画面: 一个深秋的夜晚,七十岁的奶奶在给九十三岁的太姥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夫敏《卷起煎饼想起娘》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夫敏 [作者简介]王夫敏,枣庄市薛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容美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散文在线,中 ...

  • 汉代煎饼鏊子

    说起鏊子,会想到煎饼,更会想到母亲,鏊子已经成为母性的一个符号或象征.煎饼卷大葱也凸显了枣庄人的强悍.豪放.勇敢的一面.鏊子不仅仅是一种炊具,更承载了一种文化.煎饼乃汉族面食,以山东为盛,起源甚早.清 ...

  • 老家的记忆 / 文:吴瑞宗

    老家的记忆 文:吴瑞宗 我这五十多年里,总共搬过七次家.从我出生的土坯房到成家的砖瓦房,再到充满着现代的楼房,尽管每一次搬家后的条件都会比以前更好一些,但在我的记忆里,念念不忘的还是我出生在里面并生活 ...

  • 农耕博物馆丨鏊子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作者:小江米 小时候 在村里 最爱妈妈做的煎饼 色泽金黄 口味酥软 香甜四溢 每每想起都会回味无穷 而制作煎饼的工具 是一个叫做鏊子的老物件 鏊子 ...

  • 海尔集团战略部总经理张玉波一行到访长城所

    2019年1月3日下午,海尔集团战略部总经理张玉波一行6人到访长城所,同王德禄所长等5位所内专家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 张玉波总经理介绍了海尔平台化发展及布局,日日顺物流总经理冯贞远介绍了企业 ...

  • 张玉波| 抄歌本

    谁的青春不多彩!谁的青春没梦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 诗以言情,歌以言志.我们这代人的时尚不是耐克不是阿迪,而是抄歌本与抄诗本.我们的偶像不是周杰伦不是李宇春,而是以&quo ...

  • 张玉波| 货郎担

    每当听到著名歌唱家郭颂的那首<新货郎>歌--打起鼓来敲起锣,推着小车来送货,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啊,文化学习的笔记本,钢笔铅笔文具盒,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扎的线围脖,穿着个球鞋跑地快,打球 ...

  • 张玉波| 我家的大铁锅

    <舌尖上的中国>(第3季)一播出,山东章丘大铁锅火遍中国大地.其实,我们小时候,家家都有一口或几口大铁锅.我们怀念的"小时候的味道",我们最喜欢的"妈妈的味道 ...

  • 张玉波| 乡愁里的湾塘

    "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那缕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在心中撒欢:乡愁是老家树冠上那只鸟窝,岁岁年 ...

  • 张玉波| 曾经的灯光

    火的使用,让人类逐步摆脱了野蛮,走向文明. 灯的使用,让人们从此摆脱了黑暗,走向光明. 我们的生活史,就是一部照明的变迁史,一部光明的闪耀史. 据出土甲骨文记载,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会使用松脂火把照明 ...

  • 张玉波| 大水缸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压水井,更别说自来水了,所有的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挑.因此,水缸是家家必备的,有的还不止一个.我家人多,用水也多,因此我家的水缸特别高大,缸沿儿跟成人的齐腰高,比我七八岁时的身 ...

  • 张玉波| 洋火

    洋火,是早年间我国老百姓对火柴的称呼. 早期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民族工业基本一片空白,很多日常用品都是从国外买来,国人便将外国的产品加上个"洋" ...

  • 张玉波| 赊小鸡

    小时候,家家户户穷.买柴米油盐等的花销,各家就指着卖点自留地里种的新鲜蔬菜,或者养点鸡鸭鹅.猪羊兔等家畜,打捞点零花钱.那时家里养鸡,除了自家老母鸡抱鸡之外,最便捷的就是赊小鸡.所谓"赊小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