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入新领域,零基础如何快速入门?
我们处在一个新领域、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你可能随时需要去接触一个全新领域的知识。比如今天抖音火了,5G来了,短视频变成了最流行的营销手段,那你就要学习短视频怎么制作、怎么分发;比如这两年有一些省份把编程列入了高考范围,学习编程眼看成为一种主流趋势,那你也会想替自己的孩子补上编程的学习……但是,面对陌生领域,你很可能第一反应是:我不会,我也不懂,我特别迷茫,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在分享具体的方法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零基础的情况下,想学一门新知识、掌握一个,你需要经历的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很清楚地解释,为什么你在入门阶段,会觉得特别迷茫。
我先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学开车,我们来看看要掌握这个技能,从入门到熟练,你要经历什么过程。
首先,第一个阶段,学车之前,你不会开,完全是零基础的小白。对于开车这个技能,你既没有概念,也没有能力。我把这个阶段叫做无意识无能力。
接着,是第二个阶段,你开始学一些驾驶的理论知识,你要考科目一,对不对?你要考一些机动车的基本知识、道路安全法、交通信号等等,考这些做什么?是在帮你从意识上构建一个框架,对机动车驾驶会涉及的整套系统,有一个总体认知,但是这个阶段你的驾驶技能依然是零。我把这个阶段叫做有意识无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练车,然后考科目二、科目三,你掌握了理论知识,一步步熟悉驾驶步骤,怎么加减挡、怎么变更车道、怎么倒车入库、怎么侧方停车……你开始训练开车的技能,但这个阶段,你会发现自己的技术还是会有点磕磕绊绊,经常会犯错误,你需要不断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把理论知识和开车的每一步联系起来。我把这个阶段叫做有意识有能力的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驾驶之后,你越来越熟练开车的各种技能,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够非常熟练的处理,你进入到了一种不需要调动意识去作判断,单单靠习惯就能进入安全驾驶的境界。这个阶段我叫做无意识有能力。
了解完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你就会发现:面对一个新领域,零基础,想学习,但是不知道怎么入门,其实就是处在第一个“无意识无能力”的阶段,你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头。这时候你需要做得是往第二个阶段跨越,就是虽然在能力上还跟不上,但至少你从意识上对新领域建立了一个总体认知,你找到了自己下一步的入门路径。
用3W1H模型建立总体认知、找到入门路径
那怎么快速对新领域建立一个总体认知,并且找到入门路径呢?我们可以采用一个简单好用的办法,这个办法来源于投资人。我有很多投资人朋友,他们对新生事物啊,有一个非常灵敏的反应速度,他们可以非常快的了解一个全新领域,然后判断眼前这家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从而判断这个公司值不值得投。这套方法呢,叫“3W1H”模型。主要是投资人在看公司的时候,他会重点问的四个问题,分别是:
what:你的公司是做什么的,满足的是什么需求?
Where:你的公司做到哪一步了?
Why:我为什么要投资你这家公司?
How:你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个3W1H模型做了改良。每当我面对一门陌生的知识技能,想知道怎么入门的时候,我就会按照改良后的“3W1H”模型,问自己四个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学习路径。我改良后的“3W1H”模型是这样的:
what:明确需求。明确需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这个知识技能可以满足我哪些需求?这个问题可以保证我不是盲目的开始一次学习。
第二个问题,要掌握这个知识技能,需要我掌握哪些知识?学会什么技能?
Where:找到差距。理想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也就是我有哪些知识或技能还没掌握?
Why:分析原因。这些差距为什么会发生?要弥补这个差距,敏感度最高的部位在哪里?
How:给出方案。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我举个例子。莉娜是一位我在线下分享时认识的学员,经常向我咨询一些问题,从业以后,她经历过一场在我看来跨度比较大的职业转型。莉娜在校时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在一家杂志社工作过两年,年,她突然想要转行到法律领域,成为一名专职律师。考虑到法律行业对专业修养要求比较高,而她个人在专业能力上又是零基础,且自己查阅的资料不仅良莠不齐,甚至不乏观点相左的情况,莉娜找到我并向我请教如何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
我告诉她,进入一个新领域进行学习,我们不能基于想象一时冲动,也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而是应该按照3W1H模型深入思考——新的学习方向是否符合我的学习目的?如果要实现理想中的学习目标,我目前尚存在哪些差距?如果要弥补这些差距,切入新领域的关键点又在哪里?
我向她层层深入地追问了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一:what。你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达到一个怎样的职业目标?做一个律师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莉娜表示:之所以想要转行法律行业,是因为幼时便渴望长大后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奋斗。但高中毕业后未能如愿进入法学院学习,直到工作后有了更多自主权,自己对法学的向往之情这才重新燃烧起来。莉娜希望抓住机会,重新开始学习法律知识,以期尽快转型成为一名业务能力强大的专职律师。
要想成为一名专职律师,首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并储备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此外,鉴于有一部分律师事务所会对学历及专业有所限制,所以最好能够重新进修并提升学历。最后,律师行业对从业资格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她需要尽快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除了这些,莉娜认为从事律师行业还需要有大量的人脉储备以备未来方便业务开展。
问题二,where。我接着向她提问:“你现在的个人素养和专职律师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想准确、全面地了解这个差距,我们必须对新领域的关键概念有一些初步了解。回到莉娜这里,她需要尽可能对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法律人才的评价标准具备较为系统的认知,才能将其与自己进行深层对比。
莉娜认真请教了一些专业人士,经过分析发现差距主要存在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属于基础条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比较容易弥补。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相对比较难以弥补:法律人思考问题偏向理智、冷静、客观,相较之下,莉娜考虑问题更偏向感性和被情感牵制。同时,在独立思考的能力上,自己也有所欠缺,很容易被舆论轻易煽动。
比如,每当发生一些严重的刑事事件时,网络声音很容易陷入集体的情绪化思考,其中甚至不乏一些“请求判处死刑”的集体声讨。莉娜个人也很容易被这些义愤填膺的评论所影响,而具备专业素养的法律人士则会客观分析事件起因,从做事动机、影响后果、法律、道德与伦理的三者关系等多方面来定性事件。
问题三:why。这些差距为什么会发生?要弥补这些差距,敏感度最高的部位在哪里?
莉娜告诉我:因为自己之前所就读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均偏向文学方向,身边的同学、朋友以及同事也大多和她一样感情细腻、情绪丰富,因此无论是自己的思考方式还是身边环境,都比较缺乏理性声音。要解决这个问题,莉娜认为自己可以选择两种方式:其一,适当减少一些感性因素的接触;其二,主动训练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
但是哪一种方式才是下一步改变的关键呢?这需要考虑哪种方式对于改善思维方式会更敏感。最开始,莉娜认为下一步的关键应该是尽快减少阅读文艺类书籍,同感性因素适当“隔绝”。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毕竟如果要成为一名职业律师,她以后需要接触各类事物,也需要和各类人群打交道,自己不可能永远排斥感性人群和感性观点的存在,而只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遇到问题时,自己依然会被容易被外界影响。她只有拥有了强大的理性思考能力,才能时刻保持客观理智。
既然如此,那么弥补差距的最高敏感部位应该是:尽快培养起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找到敏感部位,莉娜才能知道从哪个缓解开始改变能够最有效率。
问题四:how。寻找真正的解决方案,从敏感部位入手弥补差距。
为培养理性思考能力,莉娜选择了以下两个路径:一是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相关法学专著,以便了解法学家们思考问题的方式。除此之外,阅读更多不同的观点也能帮助自己训练多元思维,习惯使用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二是主动结识一些法律专业的朋友,与他们交流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深度参与一些专业的法律论坛,以此扩充行业人脉。事实证明,这些方式也确实大有帮助,我再见到莉娜的时候,她已经在一家不错的律师事务所就职,业务也越来越精通。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学一门新知识或者新技能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要么生搬硬套自己以前的经验,要么把自己完全当小白,一切从零开始学。但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3W1H这个模型,一步一步梳理出自己的需求,对新的知识技能有一个总体认知,然后看看哪些内容是自己已知的,哪些是还没掌握的,还没掌握的内容里面,哪个部分对你快速实现自己的需求,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这样你才能知道哪些不用学,省得耗时间;哪些要学,从哪个部分开始学,效率最高。
如果看完对你有所启发,请您点赞、关注!
王詠
畅销书《简洁谈判术》《简洁的力量》《五维学习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