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岁的中秋节
算起来,中秋节有1300多岁了。作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它是从唐朝开始的。
对,就是那个以胖为美的大唐盛世,“一吃就胖”的姑娘们的理想国度。在那个美好的国度里,诞生了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
而“中秋”一词,则比“中秋节”有更悠久的历史。中秋是指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根据我国古代的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所以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而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又在仲月的中旬,所以称“中秋”。
“中秋”这个词,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周礼》是一本记载西周政治制度的书,传说是周公所作,实际上应该写于战国时期,距今也有近三千年了。那上面便有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但“祭月”也仅限于帝王,并没有传至民间。但是后来,随着岁月的变迁,祭月的习俗在贵族和文人之间流行,每当中秋时节,他们观赏明月,寄托情怀。再后来,这种习俗传到民间,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唐书。太宗记》中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句子,可见唐朝初期就有这个节日了。而《新唐书》中记载了不少中秋期间官方的活动,如:“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有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等。中秋节盛行于宋朝,从庙堂到民间,大家都开始过中秋节,到明朝、清朝时,中秋已经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主要的节日之一了,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
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中秋明月总是伴随着不少美丽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为证:“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秋节也有过很多别名,如“秋节”“八月节”“团圆节”“女儿节”“月节”“拜月节”等。在唐朝时,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流传的地域也不只限于中国,在一些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也过中秋节。与中国人不同的是,日本人在中秋节的时候不吃月饼,他们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而韩国人则把中秋节称为“感恩节”,这几天也是他们的小假期,韩国人大多会利用这段日子回乡探亲,他们在中秋节会吃松饼。
中秋节走过了1300多年,宋代文豪苏东坡的一句诗说出了所有人的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