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笔记024丨寻找“特委” ——寻访中共鄂西特委旧址!
请输入标题 bcdef
胡子不瘦/图
在恩施的街头散步无意间在恩施土桥坝看到“鄂西特委旧址”的指示牌,显示就在前面4公里处。没走几步一个岔路口就出现在眼前,向路旁的店主一打听得知,从面前党校的左边进去,在五峰山上,有公交车的。
边走边等公交车,路边墙角的一盆花吸引了我,周围的花草是那么的杂乱,墙角是那么的颓废,花盆是那么的破败,但是她依然开的那么娇艳。
不一会儿功夫,顶头写着“舞阳坝→五峰山”的公交车,吃力的趴着上坡。招手即停,第一次在恩施坐公交车,还不知道票价如何,看见前面的人投币两元,跟着也放了两元进去,刚放完听见前面的人对司机说,“两个人”。高低起伏的乡村公路像波浪一样,公交车就贴在上面,随波逐流。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中共鄂西特委旧址
一个更大的“鄂西特委旧址”指示牌出现在我眼前,连忙喊了声“师傅刹一脚!”,门一开,迫不及待的跳下车。顺着箭头正指着的方向找去,通过狭窄的巷子,一直往下走,一直走到农田边也没有看到“特委旧址”,询问了田中锄草老人,得知还要往前走。
“中共鄂西特委旧址”八个金黄的大字镶在路边的矮墙上,被太阳的照耀的金光灿灿。就在斜对面有一排土木结构的老瓦房,在蔚蓝的天空下诉说着沧桑的历史。举起相机一阵狂拍,心中狂喜“终于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欣喜之后,发现这个老房子还住有人,开始有些怀疑了,可能搞错了。经过询问屋主告诉我,“特委呀?那~还远得很哟,从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当时那说话的惊讶表情和“那”字拖得很长的力度,告诉我可能真的还很远。
路窄了许多,也静了许多,乡村的气息也增添了许多。田间忙碌的身影已慢慢褪去,袅袅炊烟已升起。我继续赶路,寻找坚定的目标——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一个人的旅途不孤单,除了有心中找寻的目标,还有一路上,扑鼻而来的金银花香陪伴着我,摘上一朵金银花,轻轻吸出那甜甜的花露,虽然不能感觉生活都是甜的,但是徒步的艰辛已忘却一大半。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中共鄂西特委旧址
将近一个小时的跋涉,走到了水泥路的尽头,一排排整齐的阶梯展现在眼前,顺着阶梯弯转向下走。干干净净的庭院,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座“撮箕口”土木结构房屋,尽收眼底。“特委”对面有一壁红色砂岩,站在院子里看得很清楚,看见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当时心中为之一振。这不是像一头咬紧牙关随时准备冲锋的雄狮吗?这不是像一面能迎风招展嗖嗖作响的红旗吗?试想当年在此为心中理想奋斗不息的革命先驱们,看见这被誉为“一面永不收卷的红旗”,心中是多么受鼓舞。
走近细看,大门上方一块横匾:“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为马识途先生所题写。这名字很熟悉,他是杰出文学家,也就是《让子弹飞》的原著作者,不曾知道马识途先生当年在此领导过革命工作。看了立在路口的“特委”简介,了解了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一面永不收卷的红旗
附:“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简介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共湖北省委和湘鄂西区党委先后派遣刘惠馨、马识途、何功楷、何功伟等同志到恩施,建立了施南特支、恩施工委、施巴特委等,同时将湘鄂西区党委机关从松滋县迁至恩施。1940年8月,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派局党委委员钱瑛来到红岩狮,召开湘鄂西区党委扩大会议,宣布成立鄂西特委(后改为湘鄂川特委)。
中共鄂西特委是当时湖北省领导机关,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党员由1938年4月的十一人发展到1940年底的1900余人。1941年1月20日,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动用各种反动势力,大肆搜捕、暗杀湘鄂川黔边区地下党员和抗日爱国人士,鄂西特委遭破坏,何功伟、刘惠馨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同年11月17日在恩施方家坝慷慨就义。特委机关旧址也因年久失修,于1976年坍塌。
2003年5月,完成村委会至特委旧址的公路路基工程。马识途、许云等老同志为旧址题写匾文,并提供部分珍贵实物和文献资料。
2004年8月,恩施市人民政府将其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bc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