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树叶穿孔病的分析与治疗
CLICK TO FOLLOW US
树叶穿孔病分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两种。
真菌感染引起的穿孔如樱花褐斑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新梢,多从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扩散。发病初期叶正面散生针尖状的紫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5毫米的病斑,褐斑边缘紫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灰褐色霉点。斑缘产生分离层,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5至6月份叶出现紫褐色小点,后期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部位干燥收缩后成为小孔、病菌多在病枝病叶上过冬,病害发生扩散最适温度为22℃至30℃,随风传播。在多雨季节有利于侵染发病,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时,病害发生严重。
细菌感染引起的穿孔病,表现为叶片呈现水渍状圆形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病部无霉点,生长环境水份大时病斑上溢出污黄分泌物,干燥时病斑脱落形成穿孔。
真菌性穿孔病每年6月发生,8-9月为发病盛期。大风雨多的年份发病重,夏季干旱、树势弱易发病。细菌性穿孔病的病菌在枝条溃疡内及病芽内越冬,翌年气温回升,细菌借助风雨、刺吸类害虫传播,从气孔或皮孔侵入,每年4月下旬开始,6-7月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及时防旱防积水,以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2)合理整枝修剪,剪除并销毁病枝及叶片。秋季收集感病枝叶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3)截断传播介质,使用长效杀虫剂“一贯亚士利”200倍灌根,或“琳海施从安”每株(胸径10厘米施用400克,每增1厘米增施20克)。长效控制各类刺吸式害虫。
(4)新梢萌发前,可喷洒3至5波美度“三将军”预防病害发生,发病期可喷洒“园将军”800至1200倍液,或500倍液“蓹军”。
(5)对细菌性穿孔病可在展叶后喷施500-800倍“噻唑锌”或农用链霉素1000—1500倍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