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速递 |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整理自《中华护理杂志》2021年第7期)

含碘对比剂可提高组织影像对比度,常被用于CT增强检查、血管造影等。但由于含碘对比剂具有高渗透压、高浓度和高黏稠度等理化特性,一旦发生静脉外渗,对患者的伤害较大,且常规的静脉外渗处理方法疗效较差。研究显示,实施有效的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管理,有助于减少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发生率并降低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带来的损伤。我国放射护理发展较晚,目前尚无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指南,该领域的实践主要基于临床经验总结,在干预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由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临床护理人员缺乏循证依据指导。因此,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基于目前国内外发布的最佳证据制订了该指南,旨在为放射及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预防和处理的实践依据,保证患者安全。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推荐意见要点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风险因素

1.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发生的高危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不能进行有效沟通配合者、血管情况不佳者。

2.皮下组织萎缩、动脉供血不足、静脉易受损或已受损、淋巴回流障碍的受检者发生含碘对比剂外渗的风险高,且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含碘对比剂的渗透压、黏稠度、使用温度均可能影响外渗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高渗、高黏稠度含碘对比剂的应用会增加外渗风险。

4.使用高压注射器快速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会增加静脉外渗的风险。

5.注射速度快会导致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风险增加。

6.注射前评估不充分、穿刺部位选择不当,会增加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风险。

7.使用钢针注射含碘对比剂会增加静脉外渗的风险。

8.使用留置时间>24h的静脉留置针注射含碘对比剂会增加静脉外渗的风险。

9.含碘对比剂注射速度与留置针型号不匹配会增加静脉外渗的风险。

10.注射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和考核,可能造成操作不当,从而增加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风险。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预防方法

1.血管评估和选择

⑴静脉穿刺前应根据含碘对比剂浓度及注射速度对受检者病情、穿刺侧肢体、穿刺部位及血管进行全面评估。

⑵对含碘对比剂外渗高危人群和有高风险因素的受检者予以醒目标识。

⑶注射部位推荐选择前臂、肘部,尽量避免在手、腕、足和脚踝处穿刺。

⑷外周静脉穿刺推荐选择肘窝处粗、直且弹性好的静脉,包括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不推荐使用肱静脉。

2.血管通路的选择和工具的使用

⑴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推荐使用血管可视化工具提高穿刺成功率。

⑵使用留置针进行含碘对比剂注射时,尽可能选择大管径的留置针。

⑶谨慎使用留置时间>24h的静脉留置针,推荐在注射含碘对比剂前重新穿刺置管。

⑷不能使用普通PICC、CVC、输液港注射含碘对比剂,应使用与流速相匹配的耐高压型PICC、CVC、输液港进行注射。

⑸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用无菌透明敷贴无张力固定,并妥善固定延长管。

3.注射前注意事项

⑴含碘对比剂注射前抽回血并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以高压注射相同速率进行预推,以确认静脉血管通路的安全性。

⑵护士应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根据受检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检查部位、导管管径及含碘对比剂种类设定最佳推注时间和速度。

4.外渗监测

⑴使用对讲机、视频系统等观察受检者情况,以监测是否发生含碘对比剂外渗。

⑵可使用血管外渗报警装置辅助监测外渗的发生情况。

5.拔针要点

⑴受检者检查结束后留院观察30min,确定无不良反应后拔针。

⑵拔针后指导受检者正确按压穿刺部位,确认没有发生肿胀等情况后,受检者方可离开。

⑶含碘对比剂外渗后,立即停止注射,及时拔针,迅速按规范进行处理。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处理原则

1.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评估

根据含碘对比剂外渗量、肿胀、疼痛、皮肤、组织灌注情况和患肢感觉进行严重程度评估。

2.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处理对策

⑴轻度外渗:患肢抬高、局部冰敷或冷湿敷,并监测受检者情况。

⑵中重度外渗:①患肢抬高、局部冰敷或冷湿敷;②50%硫酸镁、黏多糖软膏、0.05%地塞米松局部冷湿敷;③中成药制剂如意金黄散外敷;④密切监测外渗部位的变化并给予对症处理。

⑶含碘对比剂外渗后患者应在治疗区域内的观察区观察2~4h,由医护人员判断未出现新并发症和严重损伤时方可离开。

⑷含碘对比剂外渗后若患者出现感觉异常、皮肤溃疡或肢体循环障碍等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质量改进

1.质量管理

⑴放射科设立注射室,在候检区划分观察区或留院观察室。

⑵建立含碘对比剂外渗预防和管理制度。

⑶对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进行不良事件上报。

⑷将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率作为放射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纳入护理部质量考核。

⑸医院静脉治疗小组参与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

2.记录和随访

⑴建立门诊受检者含碘对比剂外渗医疗文书记录,内容包括:受检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静脉留置针管径、穿刺部位、注射速度、外渗部位、肿胀程度、干预措施及预后转归等。

⑵住院受检者建立含碘对比剂外渗医疗文书记录,并随病案资料保存。

⑶开展标准化健康教育,指导受检者配合检查、防范外渗、识别外渗症状和程度,以确保随访信息的正确性。

⑷建立含碘对比剂外渗随访热线,确保外渗受检者能得到及时指导和正确治疗。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涵盖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风险因素、预防方法、处理原则、质量改进4个方面的内容,推荐意见科学、可靠,为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

本文整理自《中华护理杂志》2021年第7期(点击查看详情)

作者: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执笔:毛燕君 张素 张红梅)

编排:马杰 杨丽莎 郝淑龙 李伟杰

审核:曹作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