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闲话:如我自观犹可厌,故应相对说来生

我们继续说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清代学者何芝亭(生卒不详)先生一副:

如我自观犹可厌,故应相对说来生。

这一副的大意是:

我自己看自己都觉得讨厌得不行,天生一堆臭毛病,想改总也改不了;哎——,没办法,我只能对着镜子自言自语:等下辈子重新投胎吧。

这一副似乎有点自嘲,也有点我行我素、不向世俗低头的倔强。

下面分别看一下出处。

上联“如我自观犹可厌”,出自先生的七律《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原诗如下:

其一:
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哪及胫?颜翁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君底事亏?

其二: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意,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知何事?一听秋涛万鼓音。

此诗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八月,先生36岁,正在离京赴任杭州通判的途中。当时苏辙任陈州教授,苏轼路过陈州时,兄弟俩一块呆了大概一个月。在此期间,好友柳瑾(?-1077,子子玉,与王安石同为1042年进士)谪官寿春、正好路过陈州,三人互有唱和。这一首便是其中之一。

题目中讲“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说明柳子玉的原诗提到了“过陈绝粮”,也就是日子过得太苦,走到陈州、饭都没得吃了。宋代官员薪俸不低,要说“绝粮”估计不大可能,只是柳瑾似乎不愿趋炎附势、所以官做不大,以致薪俸很微薄、生活很清苦罢了。同时这里讲“过陈绝粮”,也有点攀附先贤、硬要和孔子扯上关系的意味(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因为孔老先生当年周游列国时,曾在此地绝粮、差点饿死(下图名为“在陈绝粮”,讲的就是这个事)。

下面详细看内容。

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cuàn妇知。大意是:

柳老兄一路风雨奔波,晚上也睡不踏实,常常不用鸡叫也知道天快亮了。老兄您才高八斗,就连老天一直都另眼相看;可有些事情呀,除了老婆又有谁知道呢?比如现在,您已经穷得连饭也吃不饱了。

这里“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似乎是化用了《诗经·郑风·风雨》中的“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每每看到这样的句子,心中便会浮现出一幅君子在逆境中倔强坚守的画面。徐悲鸿先生曾以此为题作图,抒写胸臆(见下图)。大家看,这里东坡先生如此称颂柳子玉,真可谓一提笔落纸、就说到对方心坎里去了。

杜叟挽衣哪及胫?颜翁食粥敢言炊?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君底事亏?大意是:

老兄就像穷困潦倒的杜甫一样,衣不蔽体,使劲拽也遮不住小腿;又如清正廉洁的颜真卿一般,举家吃粥,也竟然会落得无米可炊。常言道,没有生活,何谈创作?要想做诗人,你就得尝遍人生百味。我说柳老兄呀,要从这一点上来看,这老天又何曾亏待过你呀?

这里“杜叟挽衣那及胫”,典故出自杜甫的七言古诗《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中第二首写到:

长镵chán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这几句是说:安史之乱期间,杜甫(712-770)流落到同谷县(今甘肃成县)一带。一家老小,无以为食,先生只好拿着长镵(锄头)到山里去挖黄独(块茎可食用)。可叹天寒地冻、白雪茫茫,先生那破破烂烂的衣服呀,再使劲扯也遮不住小腿……句中的“”,意为“拉,牵引”。

这里“颜翁食粥敢言炊”,说的是在京城做大官的颜真卿(709-784),有一次家里也没米可炊了。先生无奈之下,写了封信,让家人到李太保家去借米。颜真卿是大书法家,这封信后来便成了流传千古的《乞米帖》(现仅存碑刻拓本,见下图)。

释文: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磬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辛。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大意是:

像我这样的人呀,自己看自己都觉得讨厌。除了您柳老兄,还有谁愿意和我亲近呢?我整日里沉溺典籍、不谋世事,年龄也一天一天地大了;真高兴在这里又碰到了您,我们就着昏暗的灯光,这一肚子的话呀,总是说也说不完。

早岁便怀齐物意,微官敢有济时心?南行千里知何事?一听秋涛万鼓音。大意是:

我从小就觉得,生老病死、穷达荣辱,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呀,其间并没有多大差别;再说了,我现在做着个从六品的小官,人微言轻,也没有心力去为国为民办什么事呀。不过,这次离开京城、南下杭州,倒是有机会好好听一听钱塘江的秋日潮声了。

这几句,苏东坡多少有点发牢骚了——其实,皇帝曾有心让苏东坡去作知州,也就是地方上的一把手;可王安石不同意,他担心苏东坡做了地方上的一把手、不好好执行他的改革措施。因此,硬是和皇帝顶了好几次,最终让先生做了个通判,也就是二把手。

当然了,对着贬官寿春、憋屈苦闷的柳瑾,发发牢骚,营造一种同病相怜的气氛,也可使这位老大哥心里多少舒服一些吧。

看着这几句贴心委婉、安慰朋友的话语,谁又能说先生总是直来直去、不解人情呢?呜呼,“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先生时常批评当局、讥讽时政,只是因为心中不平、不吐不快罢了。

好了,我们接着看下联“故应相对话来生”。这一句出自先生的七绝《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原诗如下:

其一:
当年衫鬓两青青,强说重临慰别情。
衰发只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话来生。

其二: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

其三: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
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此诗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先生56岁,正准备离任杭州太守、赴京任职。

这一首诗的题目很长,可以当序言来看了: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大意是:

我当年卸任通判离开杭州,十六年后又来做杭州太守,现在不到两年(约19个月),又要离去。总感觉自己一生穷达进退、和唐朝的白居易有点像,当然了,才气和名声比人家差远啦,我只是说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在这些方面还真差不多。三月六日,我来和南山北山的和尚朋友们道别,下天竺的惠净和尚送我一块丑石作分手之礼。为此,我写了三首绝句。

确实,东坡先生和白居易多有相似之处。先生少年进京,即受到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白居易早年也曾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令大文豪顾况刮目相看;白居易也曾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也曾被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也在长江边上)、落得“江州司马青衫湿”;也曾在忠州(今重庆忠县)开辟“东坡”;也曾任杭州地方官并疏浚六井、筑堤西湖;白居易54岁离任杭州刺史,现在东坡先生56岁离任……这经历真也太相似了吧。

下面详细看内容。

当年衫鬓两青青,强说重临慰别情。衰发只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话来生。大意是:

当年我离任杭州通判的时候,才三十多岁,官服鲜亮,鬓发鲜明,为了安慰朋友,一直说“我一定会回来的”。当时只道是说说而已,可谁知这十六年后,我真的又回来了!只是这次呀,头发已经白得不能再白了。今日分别,如果还要说“我一定会回来”的话,那估计就得下辈子了吧。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大意是:

我的出仕和隐退,似乎和白居易老先生差不多;现在一大把年纪了,不知道能不能有先生晚年那样的好福气呢?——白老先生58岁退居洛阳,钱不少拿,活不多干,整日里游山玩水,吟诗赴宴,直到75岁去世,又舒舒服服地活了近二十年。

那白老先生晚年在洛阳,生活是怎么个舒服样儿呢?我们且来看先生的一首《中隐》吧: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
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
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
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大家看,“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这是怎样的神仙日子呀。后世不知道有多少人,读到此诗时会羡慕嫉妒恨得要死。东坡先生也想在离开杭州后,过过这样的日子。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大意是:

我这次在杭州呆了将近六百天,南山北山,不知道又去了多少次。今天我要走了,大家都依依不舍、前来送行,惠净老和尚还送我一块丑石作为临别之礼。我左看看、右摸摸,这真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咦——,大伙说说,这莫非是从佛国天竺飞来的一座山峰吧?好啊,我真是太喜欢了,我就把这小小的天竺一峰带上,让它陪着我继续走南闯北、浪迹天涯吧。

这里的“云根”,指的就是山里的石头。将石头称为“云根”,真是太富有诗意了:好像石头往地上一栽,咫尺之物便忽得千丈之势,这云雾呀,自然就从脚下生起来了~


参考书目:《苏轼诗集合注(冯应榴)》《苏东坡传(林语堂)》《苏轼年谱(孔凡礼)》

(0)

相关推荐

  • 在陈风中邂逅淮阳

    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在陈风中邂逅淮阳 赵丽丽 第一次遇见淮阳,是在初中语文课本<陈涉世家>中.在老师摇头晃脑地讲着陈胜如何志向高远时,我的脑海里便出现一幅画面,一位青年长工在陇上小憩 ...

  • 城记 | 徐霞客在杭州

    大明崇祯九年(1636),岁在丙子.九月二十八日,秋风甚劲,一位时年四十四岁的旅人由北而南,和同行的静闻法师一起悄然莅杭,到达现在的塘栖古镇--这是他第一次踏足杭城.前一天,就是二十七日,他天刚刚亮就 ...

  • 朱友能传

    友能为宋.滑二州留后.陈州刺史,所至为不法,奸人多依倚之.而陈俗好淫祠左道,其学佛者,自立一法,号曰"上乘",昼夜伏聚,男女杂乱.妖人母乙. 董乙聚众称天子,建置官属,友能初纵之, ...

  • 书房对联闲话:应知史笔思循吏,共说题诗压腐儒

    清代书画大师赵之谦(1829-1884)先生曾有这样一副墨迹: 应知史笔思循吏,共说题诗压腐儒. 这一联为唐诗集联. 上联"应知史笔思循吏",出自大历十才子耿湋wéi (生卒不详) ...

  • 书房对联闲话:余事后来当润色,使君留意在斯民

    清代中兴名臣李鸿章(1823-1901)曾有这样一副墨迹: 余事后来当润色,使君留意在斯民. 每每读到此联,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群"心系百姓.行色匆匆"的亲民贤士形象,或者是鞠躬尽瘁 ...

  • 书房对联闲话: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

    清代书法家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曾有这样一副墨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欣赏此联,曾有意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不除庭草斋".且看陶先生是怎么说的: 好几年前,我见着 ...

  • 书房对联闲话:尊前俱是蓬莱守,袖中知有钱塘湖

    我们继续说清代学者何栻(1816-1872)的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下面这一副: 尊前俱是蓬莱守,袖中知有钱塘湖. 这里我们先不看出处,仅就文字本身来理解一下: 上联"尊前俱是蓬莱守" ...

  • 书房对联闲话:一时付与东岩酒,无人肯买北窗眠

    我们继续说清代学者何栻(1816-1872)的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下面这一副: 一时付与东岩酒,无人肯买北窗眠. 这副"一时付与东岩酒,无人肯买北窗眠",大意是: 忙里偷闲,或呼朋 ...

  • 书房对联闲话:会当洗眼看腾跃,未妨便腹贮诗书

    我们继续说清代学者何栻(1816-1872)的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下面这一副: 会当洗眼看腾跃,未妨便腹贮书诗. 这一副"会当洗眼看腾跃,未妨便腹贮书诗".大意是: 擦亮双眼,喜看 ...

  • 书房对联闲话:清诗独吟还自和,外慕渐少由中充

    我们继续说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清代文人吴熙载(1799-1870)先生一副: 清诗独吟还自和,外慕渐少由中充. (上图墨迹中,下联最后一字"充"误写为"宽") ...

  • 书房对联闲话:年抛造物甄陶外,心在飞鸿灭没间

    我们继续说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谭延闿(1880-1930)先生一副: 年抛造物甄陶外,心在飞鸿灭没间. 上联"年抛造物甄陶外",是说--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现在年龄大了,老天不论是 ...

  • 书房对联闲话:诗书与我为曲蘖,文章自足欺盲聋

        我们继续说清代学者何栻(1816-1872)的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下面这一副: 诗书与我为曲蘖,文章自足欺盲聋.     先看上联"诗书与我为曲蘖".这里的"曲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