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年——真空冶金教授

摘要
戴永年,我国探索“真空冶金之梦”的先驱者。1956年毕业回昆明工学院任教至今,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是 “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云南省“真空冶金”重点学科带头人。

6岁时(公元1935年)在昆明武成路小学读书。1938年,抗战烽火烧到昆明,戴家迁回通海,将永年送进秀麓小学就读。1940年考入通海中学读初中,秀山的灵气,文庙的古风,熏染出戴永年气质中的儒雅;严师的教诲,慈父的关爱,陶冶出他意识中好学上进的精神。1943年春,戴永年初中毕业随父母回到昆明考入建设中学,秋季考入云大附中。一年后,因来自通海的同学大都在龙渊中学,他又转入龙渊中学。1947年高中毕业进入云大矿治系。

戴永年教的是《锡冶金》,每年都要到个旧各厂矿多次现场考察。锡矿里有铅,冶炼中要把铅锡分开。当时中国主要采用“氯化物电解法”处理铅锡合金。他发现这种冶炼方法流程长,耗能高、污染大、回收低。如何改进冶炼方法,克服这些弊端呢?他开始了苦苦思索。

1957年,苏联一著名专家到昆明工学院讲学,介绍了他的真空蒸馏分离铅锡合金的试验,尽管这个试验还只是在微型电炉中的小试验,但是这个思路却像闪电划破了戴永年长时间的困惑,一个新的理念在他脑海中萌生——真空冶金!

他开始迅速推论:真空冶金有利于增容反应的进行。在真空状态下,液体容易变成气体,蒸发的速率比常压下能提高约100倍,这可使真空冶炼的温度降低,减少燃料的消耗,从根本上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真空冶炼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真空冶炼有利于环境保护,使金属不易氧化,能大大提高金属的回收率,且没有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然而在现实中,戴永年面临的却是一片处女地,既无真空冶金的系统知识和理论著作,也无真空冶金的试验设备,苏联教授所讲的,仅是提供了实验室试验的可能,要继续探索下去,就意味着要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而这条路的前方会碰到什么却无法预知……但戴永年决定上路,从零开始,义无反顾。

1958年,在学校领导支持下,戴永年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真空冶金试验小组。他们借带学生实习的机会,把工厂当实验室,在个旧、鸡街、昆明等地冶炼厂开展相关研究,寒来暑往,戴永年在真空冶金的梦幻中摸索着,前进着……

可是,试验的难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料。在屡战屡败中,他经过反复计算和推断,不断改进炉子的内部结构,终于在无数次失败之后,摸索出“内热式多级连续蒸溜真空炉”的基本结构,这个炉子使处理每吨焊锡在扩大实验中的耗电量从16000度降低到1000度,投产后每吨焊锡的加工成本降低到“电解法”的1/7,锡的回收率由96%提高到99.4%,一项推动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革命的重大发明浮出水面,戴永年成功了。1979年,日处理2吨的炉子研究成功,经云南省冶金局鉴定后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取代了传统流程。

1992年,戴永年开始关注无污染新能源材料锂的真空提炼技术的研究。锂是被誉为“推动世界前进的重要元素”的稀有金属,其用途十分广泛。经过3年多的实验,取得了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铜业公司合作创建“昆明永年锂业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以“真空炼锂”的专利入股,共同生产金属锂和锂材,为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品牌。

在真空冶金的世界里,当他们发明的真空炉正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时,戴永年又把目光投向锌、镁、锂等金属化合物的真空还原提取的研究以及在真空中制造超细粉末的研究(属纳米技术)。1989年,他主持创造的“真空冶金研究室”更名为“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他带领同事们创造性地自行研究、设计,建造大、中、小型真空炉15套,供学校教学和科研。

戴永年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未脱离过教学,作为一名教授,早已桃李满天下。迄今为止,他已培养了硕士生20余名,博士生10余名及一大批从事真空冶金应用的大学生和技术人才。同时,他心系家乡,没忘母校,为鼓励培养人才,2001年,他和夫人向“通海一中奖学基金会”捐款4万元。

戴永年不仅是一位献身真空冶金的科学家,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五十多年来,他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创造性地提出“真空蒸溜合金分离的判据”,“金属的汔液相平衡成分图”,“合金中各元素发挥量间的关系”等理论。1977年,他主持编写我国第一部《锡冶金》专著,此书被列为国家优秀科技书目。1988年,以他为首撰写的《真空冶金》成为我国第一部真空冶金系统专著,荣获1990年中国新闻出版署评选的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荣誉伴随着成绩纷至沓来,戴永年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2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云南省模范党员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真空学会授予他“94科技成就奖”……许许多多的获奖证书,写成了戴永年红底金字的人生履历。

1999年11月,70高龄的戴永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党和人民对他一生心系社会,不断创新,永攀高峰的最大肯定和最高褒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