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故事:盛京城钟楼遗址】
钟楼的位置
盛京钟楼是当时盛京的标志性建筑,在方城的四象八卦说中,钟楼和鼓楼被认为是“两仪”。
钟楼建于1637年,位于朝阳街与中街路十字路口,它的东北角是现在的沈河区中街路208号老边饺子馆,东南角是现在的中街路201号玫瑰大酒店。下图“♀”符号处即为钟楼原址。
机位在西
机位在南
钟楼的大钟
钟楼上的大钟被称为交龙钮大钟,铸造于1151年的金代,重6000斤。当年,辽南的汉族人将此钟献给打下辽东的老罕王,自称金朝后裔的努尔哈赤极为高兴,认为此钟回荡的是大金祖先的灵魂之声,所以迁都时将其带到沈阳。自1637年(清崇德二年)皇太极传旨建盛京城钟楼,金代交龙钮大钟便高悬于钟楼,成了“盛京定更鸣钟”。钟楼被拆后,此钟被送入沈阳故宫珍藏。另外,钟楼上还曾设有建楼碑志,于是,在盛京旧八景中就有了“人从碑下走”这道风景。下面那张图片是存放在盘锦中国辽河碑林内的盛京钟楼碑。
大钟上部刻有铭文,铭文记金天德三年重铸辽代大钟的始末。全文如下:
“应历八年承天皇太后破乐寿觉道寺获大钟一颗赐感圣寺因兵火隳坏至大金天德三年润四月十日辰时再铸重六千斤并记匠首东京高自佛字次匠郭琳李寿张庆都维那沙门恒炳钱帛尚座沙门相殊寺主清闲大德沙门性微提点沙门恒俭兴中府前三学经主圆悟大德赐紫沙门玄鉴前管内僧判讲论沙门恒嵩上京都僧录传戒宣微弘理大师赐紫沙门行广首座总摄大德赐紫沙门惠胥前宜州弘政县令承德郎飞骑尉赵仁端书”
盛京钟楼碑,青石质,碑首高68,宽92.5,厚21,碑身高183,宽79.5,厚21。座高92.5,宽50,高45。竖式,首身连体,圭首刻画云龙纹,额题双线阴刻篆书“碑记”,碑身边框刻画缠枝纹,长方体亚形莲座。碑阳阴刻满汉合文,汉文双线楷书,竖式两行。
碑文:宽温仁圣皇帝敕建,大清崇德二年岁次岁次丁卯孟秋吉旦。
钟楼的作用
当年,击鼓鸣钟会让全城百姓知道到了什么时辰。一夜五更,每到更点都会钟鼓齐奏。晚19时,盛京城便将八门关闭,先击鼓,后鸣钟,是为起更。随后,每一个时辰(两小时)鸣钟一次,八门上的守城人按照大东、小东、大北、小北、大南、小南、大西、小西八门的顺序依次响应,一次报更即完成。从二更到五更,为了不影响人们休息,只撞钟不击鼓。到了清晨,则先击鼓后撞钟,表示该起床了。伴随二楼上的钟鼓最后一更的敲响,城门缓缓开启,城外的推车挑担者从八方涌入盛京,钟鼓楼下的四座连通四街的孔门把人们引入繁华的四平街,喧闹的一天又开始了。
钟楼的拆除
近代,西洋钟表的广泛出现使钟楼、鼓楼的作用逐渐变淡。随着汽车的增多,四四方方地坐落在十字路口的钟鼓楼有些阻碍交通。于是,有人提出要拆除钟楼、鼓楼。
资料载:梁启超之子、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正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对于钟鼓楼被拆除,他曾极力反对。梁思成曾向奉系官员陈述“毁坏容易保护难。它们一旦消失就不能再恢复了。为什么你要选择把它毁掉呢?”也许梁思成的意见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以致于沈阳市政公所为了拆除钟鼓楼,从1929年起连续三年、三次向辽宁省政府请示,前两次均被驳回,直到1931年第三次请示才获得省政府批准。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后,1931年6月2日,沈阳市政公所向社会发布公告,对钟鼓楼拆除工程进行公开招标。截至6月9日开标日期共有9家参与投标,东兴恒以“除拆旧木料归包工人净标价现洋叁仟伍佰九十九元六角二分六厘”的绝对低价中标。东兴恒于1931年6月17日正式动工,7月25日将盛京钟鼓楼彻底拆除。
钟楼的遗存
盛京钟鼓楼拆除后,沈阳市政公所将盛京钟楼碑及其石座、被拆除下来的脊上瓦制兽首数块,惊鸟雀铃数个,钟楼内大钟1口等文物一并转交于当时设于沈阳故宫内的东三省博物馆。如今作为沈阳故宫的十大镇宫之宝之一、盛京钟楼上的那口大钟存于沈阳故宫。
2006年,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将辽宁省博物馆保存的盛京钟楼碑、盛京鼓楼碑运往盘锦异地保管。如今,盛京钟楼碑、盛京鼓楼碑矗立在盘锦中国辽河碑林内。
标牌的误差
为了留住盛京钟鼓楼的历史记忆,有关部门在其原址一侧地面上予以铜雕标牌,但标牌这里面出现三处错误:一是始建时间为1637年,不是1631年;二是拆除时间为1931年,不是1929年;三是盛京钟楼的基座与地面垂直,不是斜的。希望有关部门在方城改造中把错谬之处改过来,同时采取围栏的方式对铜雕标牌予以保护。
本文参阅和选用了荆绍福、余泓、罗云天、王怀远、弋声、李东泽等人的部分图文资料,专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