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一个亿的小目标:其实说的是心理学里的大脑奖赏机制

预设目标:大脑的“奖赏效应”—多巴胺、内啡肽、催产素、肾上腺素……王健林,小目标,一个亿,是心理学范畴!

我们知道,做了好事求表扬是内心的正常诉求,做对事情,做大事情,我们都渴求被认同,希望有奖赏。殊不知,在我们自身,也存在怎这么一套完整的机制,那就是大脑的“奖赏效应”。

大脑的奖赏机制,和“奖赏效应”是一回事。每当我们作出某一正确的决策或反应后,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这块区域发送“奖赏”信号,因此大脑皮层也会产生相关记忆,下一次再有类似正确的反应和决策,大脑就会更快作出反应,给予“奖赏”。因此,我们的认知能力也会水涨船高,进一步得到提升,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一连串的回路,被称作“奖赏效应”。

早在很久以前,科学家就发现,人的大脑中会分泌很多种能让人感到快乐、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快乐素”(Happiness Hormone)。

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普遍的是:可以产生快感的“多巴胺”,能够带来激情的“去甲肾上腺素”,负责取乐和镇痛的“内啡肽”,还有协助我们战胜困难的“催产素”。

美中不足的是,通常情况下,快乐素的释放水平很低,也就刚好够维持我们内心的平静。什么情况下快乐素才会光顾我们呢?有什么规律吗?不会每次都是不请自来吧?

科学家们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完成了我们预设的目标,大脑才会增加快乐素的分泌,作为奖励,让人感受到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如此,促使我们进一步去认知未知世界和解决更大的难题。

说到这里,自己也不由得感慨万千,感觉自己责任重大而无比光荣。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很多时候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无知,缺乏对自己最基本的了解。从而得过且过,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而我,就要为大家娓娓道来自知的缘由,不由得兴奋起来。

今天先讲一个小方法,那就是“预设目标”。大脑的奖赏机制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奖励,你首先得预设一个目标,最好是短期的小目标,实现起来短平快。没有预设目标,即使你做了,就算做得很好,你也不会有什么感觉的,也不会有成就感。由此看来,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年,作为一种预想的方法,设定目标—限制完成时间—重温目标,每天都要重设目标,可以设定多个小目标。

选择一个小目标,限制好时间,去专注完成,当任务完成的时候,大脑就会给我们奖赏,你就可以去领取奖品了。

完成目标的感觉是不是很美好?没错,那就是大脑的奖赏。这种深层次的奖励,确实是人类拥有的最好的奖赏了,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物质奖励,也不需要任何的“花言巧语”去安抚。

我们先来聊聊多巴胺:具有奖赏效应的刺激,使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簇放电增多,此刻,突触末梢瞬间释放大量的多巴胺,奖赏峰值很快达到最高,此刻的你一定是心情愉悦,神清气爽!多巴胺系统因此被认为是大脑的“奖赏中心”。多巴胺升高直接影响情绪,可以调节多种形式的学习与记忆,如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增强式学习,工作记忆等等。

其他的快乐素内啡肽、催产素、肾上腺素等在后续的文章里具体阐述,在此就不一一展开了。

我们继续说“预设目标”,不得不提到众所周知的一位企业家,那就是王健林,在他自己企业的新年㊗️语里说到“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此语一出,在网上惊起千层浪。其实,不管王健林懂不懂心理学,至少,他这句话说到点了!戳中了大脑的“奖赏机制”,而且是大众的大脑中枢。

目标,首先起到方向的作用,前行首先需要方向,一个没有方向的人他的人生不会精彩。奖赏机制里的目标,既属于外部世界也属于内部世界,内部世界里的目标既看不见也摸不到,但一旦预设了目标,它就像中流砥柱一样顶天立地,支撑着我们前行。

生命,于我们所有人弥足珍贵,生活,于我们所有人唾手可得。要珍惜生命,首先得善待生活!平平淡淡是真不假,但只是真而不足以让我们的生活出彩。我们让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让我们有限的生命无限地生活下去,那就得:随时随地定目标,快乐幸福任我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