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书协主席”作品,如何?木,是中国人的精致

中国台湾省,在元朝时期被正式划入中国统治。其传统文化也可谓源远流长,明代时期汉学文化已兴起,尤其到了清治时期,大陆往移民更增,文风渐盛,翰墨留香可见可闻。

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因日本尤好书法,台湾教育上统一书法范本教学,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日本三方融合,加之民间私塾、诗社、艺文团体,倡导中华文化传承,故书法学习亦随著维护汉文化而传衍不断,1949年后随着民国文化体系迁移到台湾,其中尤其以于右任等著名艺术家融入台湾,其书法得以全面发展。

台湾最为正统的书法协会,是“中国书法学会”,1962年在于右任倡议下成立,比大陆中国书法家协会还早20多年。据了解,其入会门槛很低,甚至比不上大陆许多市级书协门槛,他们只需要邮寄一张完整作品和两张申请表即可,入会需缴纳一千元新台币(即200多元人民币)作为会费,一年一交。

会长叶国华先生临王羲之《得示帖》

2018年3月,台湾本地书法家叶国华先生,担任了第19届协会理事长,即会长,这位书家水平如何?够资格领导台湾书法事业的发展吗?下面,我们通过作品图,一起来了解对岸的书法领袖。

图/叶国华先生在创作

叶国华作品鉴赏

台湾“书协主席”(左一)

木,是中国人的精致

古时的中国人植树造林,截木为材。盖房子,做家具,将衣食住行都寄托在木之上。柱、楹、梁、栋、檐、楣、桁、栏、榫,《康熙字典》里木部造字有1413个,属于房屋的造字,皆是木字旁。让中国人精神安定的“栖”身,便是从木开始。
中国人在五千年的农耕文明里,对木头逐渐产生了依赖。也正因如此,如何以木为原材,将它与生活相融,演绎变化,如何在创作的木器中充分体现木与生活和生命上的亲近感,成了古人探索的目标。
五行的属性:
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

五行学说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

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

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拱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

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

木雕是中国最具技艺的艺术品形式之一,工匠们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将原本就生机勃勃的木材雕刻成更加活灵活现的物体,木雕涉及到的题材非常之广,有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甚至神话传说。

木雕刻多选用质地细腻坚实且不容易变形的木材,楠木、紫檀木、樟木、柏木、银杏、花梨木以及黄杨木等都是较好的木雕原料。中国木雕制作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就出现了简单雕刻的木制品,明清时期可谓是中华木雕的鼎盛时期。

木头,永远是木头,那般简单易取,那般平平无奇。然而,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一件事物,它就有怎样的结果。中国人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充分发挥着材料的潜力和技术的创作意识,木才具有了最本质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木,仍然在自然的土地上生长着,它也依旧可以搭建起我们未来的生活家园。

来源:木雕

既白编辑整理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书法、收藏报。音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