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秋雨淅沥 1197
秋雨淅沥
邹蓝/文,图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8月7-9日。
2021年8月7日是立秋。理论上开始入秋了。立秋开始暑热渐消,凉意见长。这是一年中由夏而转秋冬的循环开始,直到立春这个自然的行程逆转过来。
果然,这些天绵绵凉雨落个不停。7月20-25日的台风烟花过境江南,将三伏的热浪压下之后,无锡的最高温度也就是33/34度,再没上到37/38度。这不,今儿个温度也就是29/24度,确实是秋凉温度。只是湿度剧升,也令人不自在。难怪古代文人常有悲秋之感。不过同是秋日,丽日高照秋高气爽,诗人又会是另外一种感慨。范文正的《岳阳楼记》,即描绘了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不同天气下人的不同感受。
以前住平房和小楼房,常听得雨滴打在瓦上的声音,还能听到屋檐水滴在地面的滴滴答答声。现在住楼房,再听不到雨滴打在瓦上的声音。可是,窗外边小楼旁搭建的彩色塑钢为顶的自行车棚上,滴滴答答的声音清清楚楚传过来。倒也是颇有古意。也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令人平静。不知严重失眠的人,听如此声音会不会烦躁紧张。
白居易诗《雨中招张司业宿》中咏道,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白居易肯定是能借雨声助其眠的。
但是也有人不喜欢夜雨声。李后主李煜诗《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咏道,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南唐李后主的诗确实也都是悲情多,他本来就是个悲情人物。而陆放翁也是悲切叹道,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放翁也是家事国事都缠在身,也是悲情多于闲情雅趣。
1997年岁末我在巴山深处的巫溪县调研,夜雨中有感,写过一篇《雨中巴山巫溪》,刊登在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版心,以及《重庆日报》上。该文开头一句:没想到,抵达巴山深处的巫溪县当晚,淅淅沥沥的细雨就无声无息地落到大宁河边深谷里的这个小山城,令我油然想起李商隐那著名的《夜雨寄北》。
至于无锡的东林党人,其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倒也是对雨声的另外一种解读。
依窗而立,远望夜雨中朦胧的城市灯火,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夏日的雷阵雨,来的急,去得也快。不过疾风骤雨水雾弥漫,雨帘密布,站在窗前也看不远。而淅淅沥沥的秋雨,水雾小,仅远处朦胧,大致无碍正常的视距。
立秋时节与清明时节一样,雨纷纷时行人照样断魂,行人同样稀疏。
白香山的诗前头都说了,泥泞非游日。下雨不是游逛出门的好日子。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蓑衣变成了各种质材的轻便结实并透气的雨衣,斗笠也被雨衣的帽子所替代。油纸和油布伞变成轻巧灵便的伞,大的可遮阳避雨两用,小的则轻便可收缩放在包里。现在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不见了,大伞下棉衣裹紧了就是大雪纷飞也不怕,照样享受垂钓的乐趣。
固然今人的雨具和防雨器材设备好多了,还有雨雪出行都不怕的代步小车。雨时没急事的也还是尽量都不出门。
2021/8/13无锡夜雨急就。时夜凉如水。
8/13是国史悲壮之日,日寇在上海开战,华东的淞沪战争拉开序幕。一个多月前7/7日寇在华北卢沟桥生事。11/26无锡沦陷于日寇魔爪,12/13国都南京沦陷并成人间地狱。半壁江山沦陷入日寇魔爪。
作家康振贤的黔军抗战史系列第一本《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记录了一支淞沪会战后102师当年10/11月在无锡布防阻击日寇进犯南京的事。而当时防守江阴阻击日寇陆路和长江进犯南京的,则是黔军的另外一个师。
无锡蠡园,2019.10
浙江丽水,雨雾中遂昌南尖岩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