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汤治疗痛风症病例分享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複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当疼痛发作时,患者会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类似于大脚趾被火烧一样。最常发病的关节是大脚趾,但发病的关节不限于此,还常见于手部的关节、膝盖、肘部等。
发病的关节最终会红肿、发炎,水肿后组织变软,活动受限,最后影响日常生活。这些症状会反复出现,所以一旦关节出现强烈、突然的疼痛后,就要及时看医生,做好症状管理和预防。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拖延的后果是疼痛感将越来越强,让人难以忍受。如果这时候发烧了,就说明已经出现了炎症。不仅如此,关节本身也会受到损害,骨质会被腐蚀,导致关节变形,整个发病过程肾脏也会受损,严重的会发生肾结石甚至是肾衰竭,危及生命。
从中医观点看,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証」、「历节风」的范畴。中医的「痹証」与现代医学所讲的血尿酸过高的痛风,非属一病。但是中医认为痛风症的病机,主要是湿邪痰浊,导致气血经络受阻,痰瘀沉积导致肢体经络痺阻不通而成。只要辨证论治,逐步调和体质,化痰除湿、清热、补肝肾,便可有效治疗和控制病情。现将本人治疗的病例介绍如下:
病例:
首诊:患者张某,男,37岁。
简要病史:右侧足拇趾关节红肿疼痛反复9个月。经化验检查血尿酸升高,西医诊断为:痛风症。曾做过针灸、中药及西医等治疗,但未见明显好转。饮食欠佳,夜寐安,平素大便烂,小便正常。舌貭淡红,苔白厚兼稍黄,脉弦。自诉对如下药物过敏红霉素、阿莫西林、胃複安。
诊断:痹证(痛风症)
辨证:风湿痹阻,湿困中焦,兼血有瘀热。
治法:以祛风除湿,健脾和胃为主,兼活血化瘀,养阴清热。
方药:自拟三海汤。
海风藤15g,海桐皮15g,海螵蛸10g,独活12g,桑寄生15g,威灵仙12g,白术12g,茯苓15g,灵芝15g,砂仁10g(后下),木香6g(后下),甘草6g,三七10g,土茯苓20g、知母9g,车前子6g。6剂。日1剂,水煎服。
饮食调护:忌过度劳累,防风寒湿邪,少吃海鲜及豆製品。
治疗经过:
二诊:服药后自觉右侧足拇趾关节疼痛舒缓、红肿亦减轻,饮食欠佳。舌貭淡红,苔白厚,脉弦。原方加黄柏12g,土鼈虫6g。7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自诉行走时右侧足拇指疼痛减轻,红肿亦明显减轻,饮食好转,睡眠欠佳。舌貭淡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去砂仁、木香,加茵陈12g,黄芪15g,酸枣仁25g,蜂房10g。6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服药后自诉口唇稍有敏感现象,但右侧足拇指巳无明显疼痛,且红肿消退,行走自如,饮食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守上方去茵陈、土茯苓、黄芪、蜂房;加海螵蛸10g,薏苡仁20g,牛膝10g,苍术15g。7剂。日1剂,水煎服。
体会:
痛风亦属中医的痹证范围,《丹溪心法》称痹证为“痛风”,《格致馀论》内有痛风论一篇,明确指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或偏取凉,或卧当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这裡明确指出本病因:第一是自身血分受热,再受风寒湿等诱因而致,与一般风湿病先从外受六淫不同;第二是由于血热,又受寒凉,热血得寒,而污浊凝涩;第三其痛所以夜剧,是行于阴之故。在治法上,指出“以辛热之剂,流散寒湿,开发膝理,其血得行,与气相和,其病自安”。后人在其思路的引导下,创立了以“苦寒燥湿,清热解毒”为特点的治疗原则。
本例病人是由于风湿痹阻,湿困中焦所致,因此治则应为祛风除湿,健脾和胃;这与“苦寒燥湿,清热解毒”的大法稍有不同,因为患者素体脾胃虚寒,若用苦寒则容易伤脾胃,故在祛风除湿的同时配合健脾和胃,用自拟三海汤。其中海风藤、海桐皮、独活、桑寄生、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海螵蛸、白术、茯苓、灵芝、砂仁、木香、甘草健脾和胃制酸;三七活血化瘀止痛;土茯苓20g、知母、车前子养阴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健脾和胃,排毒止痛的作用。
推荐痛风的日常食疗方:
1.赤豆薏仁粥
赤小豆50克、薏苡仁50克,熬粥服,每日1剂。功效:补益脾胃,利尿渗湿。有促进尿酸排出的作用。
2.防风薏米粥
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水煮至苡米熟,每日1剂,连服1周。功效:清热祛风行痹。适用于湿痺。
3.冬瓜赤豆汤
冬瓜30克,赤小豆15克。加水适量,煮至豆烂熟,调味即可。功效:清热利湿。随量食用。
4.蒸茄子
茄子250克,食盐、麻油、蒜泥各5克,酱油15克。将茄子削皮,切成两半,上蒸笼蒸烂略晾凉后,放上酱油、麻油、蒜泥、食盐,拌匀即可。功效:清热解毒除湿。佐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