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缘】陈冬梅: 杀猪饭
我来元谋过冬也好长时间了,关于元谋人的杀猪饭道听途说知道了不少,不管是那个版本,都是彝族人保留下来的民族风俗。整个元谋人都在跟风,把它当做是一种习俗传承了下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才真真正正体验了一把元谋人吃杀猪饭的场景。有天下午,我们几个人正在大街上溜达,赵发全(我的一个老乡在元谋当兵,后来安家在元谋。)大哥打来了电话,叫我们去参加他战友的杀猪饭,我们欣然同意,主要是想看看传说中的杀猪饭是怎样的。听说元谋人吃此饭有个讲究,前去的客人都会给主人带上特别的礼物或者别的礼品,算是礼节吧。我们准备为主人提上一桶花生油,赵哥说什么都不让我们提,说他一切都安排好了,让我们只要跟着就是了,我们拗不过他只好作罢。
一路上跟着赵哥说说笑笑,他大概介绍了一下他的战友。他战友是哈尼族人,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儿子现在是一名现役军人。谈笑间很快就到了他战友家。他们父子俩在门囗热情的迎接了我们。我们随着他们走进了大院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门口地面上一口大盆里摆放着一个脱过毛的猪头,它甚是醒目,直挺挺的面对着院门,鼻孔犹如莲藕,两只肥大的耳朵耷拉在盆子里,四周还有几个肥肥的猪蹄陪伴着它,生死不离。旁边箩筐里是用油过好的小酥肉散发着阵阵香味。
中间场地上摆着十多张桌椅,坐着不少左邻右舍的乡邻和朋友,在大声地谈笑着。桌后边锅灶上掌勺的是几个晒的黑黝黝的男厨师,身上、衣服上都是黑油油的锃明瓦亮。手里拿着大勺不停的在铁锅里翻炒着,我们几个人也随意找了个桌子坐了下来。漂亮的女主人热情的跟我们每个人都打了声招呼,让儿子给我们都沏了茶水,招呼着入席。不到一支烟的功夫,院子里已经坐满了客人,菜肴也像变戏法似的摆满了桌面。赵大哥介绍说这就是杀猪饭。席口上最靓眼的是中间大盆里的带皮猪肉,吃上一囗感觉这猪肉就三个字:酥、烂、香。旁边大碗里盛的是小酥肉散发着阵阵悠香。听说这个菜不好做,原料是用五花肉、里脊肉和各种香料、淀粉、油等,分不同的步骤才能完成。最难掌握的是火候,炸的时间长了太老,时间短了不是很熟,只有老师傅才能做出既脆,还劲道,又软又香的小酥肉。吃一口就舍不得放下筷子了!望着鲜猪血烩油豆腐、香酥鸡肉扒、各种猪肉炒菜……琳琅满目,简直是肉的世界,摆满了饭桌,我都不知道夹哪个菜好!席间,男主人不停的吆喝着:“大家吃好、喝好,需要什么尽管吱声!"提着有十斤的大矿泉水瓶装着自己酿制的粮食酒在挨个敬酒,说到高兴处,男主人不时的唱几句歌曲,说几声哈尼族语言,旁边不停的有人附合着,场子上热闹极了。我们这个桌子上大都是主人的战友,他时不时的跑到这个桌子和他的战友们斗酒打趣,一会儿和这个战友推杯换盏,一会儿和那个战友喝酒聊天,一会儿和赵哥唱歌对酒,一会发烟,一会给我们倒饮料,一会又吩咐女主人添肉添菜,我们这桌成了这个院子的焦点。说笑声,唱歌声不绝于耳。我也被他们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加入了他们的闲聊。虽然语言上不通,沟通不是太顺畅,甚至弄出了笑话,但我们都热烈的迎和着愉快的气氛。不经意间我看见席间的一个人不停在给旁边的一个男子夹菜,且不停的在他耳旁嘀咕。然后又不停的夹菜,我看不明白。我对我的朋友偷偷说了此事,她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我用着生硬的普通话和他沟通,才知道他也是我的乡党,患的是糖尿病,视力不太好,他的战友问他想吃啥菜才给他夹啥菜。我突然觉得战友情的魅力无与伦比,自己还没怎么吃,却不停的问战友吃什么,多么暖人的一幕啊!我瞬间被他的举动感动了。人和人走到一起是缘分,是机缘巧合也是上苍的安排,我被他们浓浓的友情感染着,我更被他们的善良、纯朴、热情、厚道所感染!我就这样陪着他们吃了好长时间,看着他们吃好了,我才放下筷子,走出院子。
席间,肉、菜不停的吃下去了,又添满了。客人不停的换了一波又一波,男主人倒酒添菜的喊声还不时的在院落响起。女主人和她儿子热情洋溢的笑脸感染着整个院落,整个村庄,整个大街小巷!
吃过杀猪饭,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吃过杀猪饭,意味着在外打工的游子回家团圆的日子不远了;吃过杀猪饭,朋友,亲人情分更加浓厚了!元谋人的杀猪饭吃的是喜庆,是团圆,更是友爱,和谐和期盼!
责任编辑:老船长
排版编辑:余 萍
《中国乡土文学》
征稿启事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土文学社
2021年1月1日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兼小说组长)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第一流 排版工作室主任 陈缘 散文组长 陈淑娟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寿林 孙成纪 石海天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彼 铭 郭良美 皇 甫 谢文兴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