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长安】鸣犊街道吊钟沟村花花馍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说到长安鸣犊的特产,地道老陕人肯定会脱口而出:吊钟沟村的花花馍。吊钟沟村花花馍以少陵塬和八里塬优质小麦面粉为原料,辅以少陵塬的矿物质水,以传统方法蒸制。馍形多为花草鸟虫,色味俱佳,美观好看,畅销西安、长安和蓝田一带,至今仍为该村一特色产业。
长安鸣犊镇吊钟沟花花馍,历史悠久,盛传不衰,兴于清末,旺于四十年代,畅销西安、长安和蓝田一带,至今仍为该村一特色产业。
吊钟沟村初建于宋初,初名鸡鹅寨(饥饿寨)几经辗转迁徙,遂定居于“丫”字型的沟道之中,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间,在村口修建斗姆宫,宫前挂有大钟一个,后定名为吊钟沟村。
鸣犊地区地下水丰富,泉水众多,但是吊钟沟内的古泉水以水质纯净,口味甘甜而闻名四方。独特的水质和优质的麦面为人们蒸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明代末年,居住在此的人们开始了制作以食用为主的高坐蒸馍,以白面换黑面的卖馍营生,足迹踏遍西安周围乡村集镇,以入口麦香,口感绵甜的赢得了众人的赞誉。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制作方法的不断的改进,清代中期吊钟沟的蒸馍已达到经盛时期,那时节,村中几乎家家蒸馍卖馍,丫字形沟内一年四季饮烟不断,随着人们在外眼界的开阔,逐渐增添了以四时八节,婚丧嫁娶为主的节礼花馍,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鸣犊花馍。
据传,当年慈禧太后西狩西安,地方官员以吊钟沟花馍进呈,慈禧品尝之后,大加赞赏,使其正式进入了官宴酒席之中。从此后吊钟沟的花馍名扬四方,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近年来人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改变思路,增添新的花馍品种,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文化研究者和钟情者的造访。
投稿、闲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