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溯源•《三首诗映照潜江历史》作者 陈万海
我们潜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历史辉煌灿烂。潜江本是一个充满文化自信、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里,我想只用三首古人写潜江的诗,来从几个侧面映照我们潜江历史。先从唐朝中期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诗谈起。
公元821年,唐朝文宗帝李昂时期,刘禹锡在四川奉节任剌史,公元826年调刘禹锡回洛阳,经江水一路东下,在江陵转船,由夏水在大官垱进潜水,一路北行潜水驿,他夜宿潜水驿站,观光江汉潜水一幅乡景有感题诗一首:《秋日送客到潜水驿》。
候史立沙际,回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蛙。
驿楼客树近,疲马再三嘶。
从诗意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笔尖技巧。他身住潜水不写潜水,写候史立沙际。候史指竟陵候国王刘隆,他把潜水推前到了东汉四十年时,世祖刘秀置的竟陵候国王时期。他把潜水一路水乡美景描绘的十分生动。当时驿站是茅草屋,靠树很近,疲马再三嘶鸣都纳入诗中。疲马是当时朝庭,潜江县差役们的交通骑马。
潜水驿站第一次有诗人写入诗中,这就是潜江的历史真实缩影。
公元1264年,宋末元初,宋度宗咸淳十年赵禥时期有诗为证:
水戏轻提百万兵,
大元承相镇南征。
舟行汉水波涛息,
马践吴郊草木平。
千里阵云时忽暗,
万山营火夜深明。
皇天有意灭残宋,
五日连珠破两城。
这首诗是佰颜丞相获取旧潜江县城后所题的诗。“马践吴郊草木平”,意指潜江是东汉吴国地域,诗意是指元朝之強大,宋末之弱。他获取旧潜江县城后,没有住潜江古县城,而是食住近邻旧县城西边白鹤寺,现存有共建村遗址,诗词刻碑在白鹤寺南大门。
从元朝佰颜这首诗,不难看出南宋走向灭亡之路,更准确看出潜江古县遗址了。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荆州人,公元1572年至1620年,神宗,朱翊均帝时期。
张居正关心潜江,他题诗,悯涝,为潜江古县城悲伤忧心。其诗是:
水土平地沙岸回,
野田空见荻花开。
江涛挟雨秋仍壮,
旅雁冲寒暮独来。
岁晚风霜欹客枕,
夜深灯火傍渔台。
悲时乔亦江南赋,
愁听荒城鼓角哀。
诗意是说,他在明朝政府中,对家乡当时潜江古县城遗址的关心重视,他要求当时明朝潜江县政府,用仗量土地方式把遗址找出来,但明朝潜江县政府没有找出来。
“悲时亦有江南赋,愁听荒城鼓角哀。”我们潜江人,应该为潜江历史担当作出努力,以此告慰先人们,还潜江后人一个清晰的历史文化。
这三首诗都从不同侧面精准说明了,潜江置县的历史依据。
用此文顺便讲一下潜沱。
追溯潜沱地名,百姓为什么叫潜?潜沱的依据是哪里?恐怕我们现在的潜江人大多数都不知道了。
潜沱在江汉确实又有近百年历史,是谓百姓称号。潜沱是从汉水注大官垱注夏水,一水系延伸七十五里。沱口在夏水傍,后百姓就自然叫出了潜沱这一地名。其遗址还在。
说起潜沱,还得从唐朝唐大中李忱帝说起。
公元857年,唐朝官方将竟陵城改为白洑,从此竟陵称谓结束了。白洑竟陵古城、古城石桥、白洑壹号码头、白洑波光、潜水驿站、科税巡院、东街等地名,潜江后人没有再续用了。
从唐大中到后主李煜帝,即公元975年唐朝结束,潜沱地名使用有近百年历史。
公元924年,唐后,五代十国时期,潜沱地域属荆南王国,改为安远镇属江陵府。公元963年,北宋建立,公元965年北宋在安远镇置潜江县。
潜江历史文化潜江人自己讲,不要指望别人,我们这代潜江人应负起历史责任感。
往期精彩:史记,禹贡中,有两名句:水自汉出是为潜,大禹自导汉疏通。潜水自汉注夏水七十五里。《水经注》一书中有记载,至今还有遗址尚存。
作者简介: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