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宝:过年卖冻梨的滋味

过年卖冻梨的滋味

  宋玉宝 /文

  我来到省城哈尔滨打工已经多少年了。每年一到要过春节的时候,我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是什么滋味。而这时候,我总会想起在家乡小山村过春节的许多往事。而这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春节前卖冻梨。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密山市下面一个小村庄里,我住的那个屯儿能有50多户人家,都靠种地吃饭维持生活。副业也就是养几头猪,圈几只小鸡小鸭或者在自留地里种点黄烟生存。因为烟贩子经常下乡收烟,农民们冬天没事在家捆扎黄烟,然后码起来压好。烟贩子谈好价格,来车一下就拉走了。那时候,农村家家都不富裕,我家也是如此,靠抠鸡屁眼鸭屁眼几个蛋、或卖点黄烟赚点零花钱。我刚从学校辍学后。除了种地,剩余时间就是买了一台冒烟的摩托车。经常起早上县城批发一些冻货,到各乡镇集市上卖莱和鱼。一到年根,就批发冻犁卖冻梨。因为大人小孩儿每天都在盼着过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冻梨。

  其实,县城离我家并不算远,骑摩托车也就60分左右。出门行驶上村路,然后直行到北公路,顺北公路一路直行就到了县城水果蔬莱批发市场。每到腊月间,我就骑摩托车进县城批冻梨,和老板谈价,谈妥后。我把摩托车后座和两边搭座放下,装满一胶丝袋的一胶丝袋的冻梨。然后骑上摩托车,人一上去,重量又增加了,车胎压的都是半气。有时上货回来,严寒冷风吹着的冬天,虽然戴着狗皮帽子,但眼睛、鼻子、下巴都冻成冰棍样儿。帽子毛上挂满了一层白白的霜花。棉鞋也冻得梆梆硬儿。骑摩托车到家,腿脚进屋都不好使,缓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然后身子靠在家里滚热的砖火墙上烤儿,直到浑身发热才离开。

  冻梨上货回来后,我要把冻梨冷藏到偏厦的一个打扫干净的地方,底下找些粗圆木垫底,把冻梨一袋一袋码放好,找棉被一样的东西盖好。每天起早把冻梨装到摩托车上赶集出售。为了防止昼出夜伏的老鼠,我还买了巨毒的老鼠药,撒在圆木的四周和木头缝里面。

  那时我还是很佩服自已的毅力。天天二三点钟起来,然后冒着冷风,把偏厦屋门打开,点着油灯掀开棉帘拽出五袋六袋冻梨绑在摩托车上,把卖东西的勾盘称装上(那时还没有电子称)。棉袄,狗皮帽子系好捂严,为了防止脖子漏风,还弄个围脖捂得严严实实,把装钱兜子背好。开始给摩托车打火,由于冬天天冷,有时摩托车用脚揣很长时间才能着火。然后挂二挡三挡开始向集市地点行驶。

  那时我赶集主要去家乡密市县城下面的黑台、太平、青松、永安、红旗矿等农村乡镇市场。这些市场从周日到周六正好轮流排好赶集顺序。先是离家近的乡村集市一黑台。骑到地方,把摩托车放在摊位后面,在自已交完费的两米地方,铺一块塑料布,把冻梨倒成大堆儿。把勾盘称摆好。由于赶大集都是起早,等赶集的人多了起来,卖货就热闹了。把方便袋一分儿,你一斤他二斤,一会就疯抢一光儿。市场上什么货好卖,只要货好价格便宜,有一个人买货都跟着买。买东西挑剔的都是那些农村的老太太老头,买冻梨一个一个捏,看软乎还是硬的。软的有点伤的就扔回大堆儿。我卖货一般不愿卖年岁大的农村老大爷或老大娘,只卖给农村年轻人,既大方又爽快。一称盘一收,过完称交完钱就走人。而农村爱算精明帐的大爷大娘,这也不好那也烂眼了,弄不好还会用嘴损你一顿儿。“上货也不会上?”冻梨有甜的、酸的、细腻的、楂多的、无味的、还有傻大个儿的。不同的顾客,喜欢不同口味的冻梨。拿来的冻梨,也就卖个二个小时三个小时,一袋冻梨有25斤的、30斤的、35斤。我到县城都挑大袋35斤的上货。在集市上卖剩了,就收工回家倒盆里,用凉水缓好和家人们一起吃。

  到了除夕吃了午夜饭后,母亲会去仓房捡回一盆冻梨回屋倒入冷水泡上,解冻。这个过程很漫长,我们围着水盆,两手搭在盆边,四双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盆里的冻梨化冻。当一个个还冒着丝丝白气、表面上裹着一层白霜的黑冻梨在眼前闪现,我和弟弟伸手就去捞冻梨,拿到手了就放到嘴边啃。冻梨酸中带着甜,煞是好吃,把牙冰得又木又疼,冰凉的梨水很清甜,梨水顺着嘴角滴到衣服上,我们也顾不上擦。我和弟弟都能吃冻梨,我吃一个,弟弟能吃俩个儿

  。爸爸妈妈看着我们吃的嘴上脸上眼睛上都喷满了冻梨水,脸上笑着,叮嘱我们少吃、慢点吃,别吃坏了肚子。爸爸、妈妈、妹妹们吃冻梨是不敢这样吃的。尤其爸爸很有耐心,他等盆里的冻梨被一层厚厚的冰包裹住,再敲碎坚冰,把软化的冻梨取出来,用拇指肚按一下,冻梨身上出了个坑,便放心地吃,咬一口汁液四溢。爸爸妈妈在吃的时候,我和弟弟的冻梨也吃完了。盆里的冻梨基本被我和弟弟大部分吃掉了,只剩带冻梨尾巴和小冰茬的清水在盆里。

  时光一晃三十多年就过去了。如今,我从家乡的小山村来到省城20多年。在哈尔滨这个城市,冬季鲜水果在街头小摊超市遍地开花,而且价钱也不贵,倒是昔日稀烂贱的冻梨反倒成了稀罕物,价格反而比鲜梨还贵。前些日子,我在出租屋小区附近的小摊上看到有卖冻梨的,感觉就像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亲切,立即买了一小袋扛回出租屋。自己慢慢品尝和回味过去在家乡赶大集的那段时光,那段贫困却甜蜜的卖冻梨岁月。过去的日子里,也如这冻梨一样,虽然有一丝丝酸涩,但回味起来也是甜中带着酸、酸中带着甜……

(0)

相关推荐

  • 何继元| 奋斗

    奋  斗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何继元(青海) 人的一生都在经意和不经意中渡过的,人到了天命之年往住会念旧乡愁岁月的往事.只有经历了生活的艰辛,才能懂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

  • 川味人间精选之:苦涩的米花糖

    老杜是我在报社工作时的一位同事,后来去做生意,是我认识的不多的商界成功人士.他说他这辈子做的第一桩生意,就是卖米花糖,那一年他刚8岁,上小学三年级. 老杜的家乡在南部县定水乡碧龙观村,虽然地名里又是龙 ...

  • 耐用省心的150摩托车怎么选

    在农村平时骑摩托车在50公里内,有时一次拉3包水泥,还有也要拉一些沙石,上山砍柴,农忙拉稻谷 ,在农村只要用得上摩托车的话都用来拉东西,要求:皮实耐造,不易坏,力气大,以下5款,选哪款好?

  • 比东北话更魔性的,是东北“冻货”!

    ▲ 冰雪的洗礼,让它迎来"梨生巅峰".摄影/渡清映像 -风物君语- 一亿东北银 宁舍炖大鹅 不忘冻水果 山海关以南,河流已经解冻,南方更是春暖花开.此刻关外的白山黑水大地,1亿东北 ...

  • 散文||想家的滋味

    想家的滋味 袁福成||江苏 上  篇 在我读大学之前,从未有过远距离.长时间离家的经历,因而,"想家"一说,也是从上大学之后才开始的. 1978年秋,时年25岁的我,带着跳出农门. ...

  • 宋玉宝:我在哈尔滨卖报纸的岁月

                   · 文化范儿 出品 · 我在哈尔滨卖报纸的岁月 宋玉宝文 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为了宣传抗日主张政策,团结群众,经常秘密出版发行一些报纸,除从特殊渠道发行外,就是上机印 ...

  • 宋玉宝:屯长关玉胜不卖山药粉了

             · 文化范儿 出品 · 屯长关玉胜不卖山药粉了 宋玉宝 在密山市黑台镇农业村五屯,都知道屯长关玉胜卖山药粉. 三年前,山药粉炒得火热,广告金健康做的满大街都是,屯长关玉胜也被销售怀山 ...

  • ​宋玉宝:一名卖歌碟谋生的人

              · 文化范儿 出品 · 一名卖歌碟谋生的人 宋玉宝   一辆倒骑驴,上面铺着一张胶和板搭成的案板,上面摆满自已刻录的流行歌曲碟.一台功放机,一台影碟机,还有两只大音箱,用电瓶发电机 ...

  • 宋玉宝:带着体检报告回家过年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带着体检报告回家过年 宋玉宝 早上打开手机,有一首<回家过年>的歌曲不小心飘进耳朵里: 带着体检报告 让它陪你回家过年 ...

  • 宋玉宝:我被“冤家”定义为英雄

          · 文化范儿 出品 · 我被"冤家"定义为英雄  宋玉宝 10年前我写了一篇人物文章〈冤家变成朋友〉,发在小报上和QQ空间上,人物主角张国华看到了.多年后,我在哈尔滨市 ...

  • 宋玉宝:惊心动魂的历险记者王才民

          · 文化范儿 出品 · 惊心动魂的历险记者王才民 宋玉宝 我听过不少新闻记者老师讲课,该淡忘的都谈忘了.但有一位老记者王才民讲的课,我至今历历在目,他那铮铮铁骨,让人肃然起敬,他生动形象地 ...

  • 宋玉宝:相遇已经成美丽风景

              · 文化范儿 出品 · 相遇已经成美丽风景 宋玉宝 想再给曹老打一个电话,已经不可能了,相遇已经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己经在我们人生的视野里成了背影. 听朋友说,他离开这个世界有几年 ...

  • 宋玉宝:32年的风云岁月,老部长温暖着我的人生

               · 文化范儿 出品 · 32年的风云岁月,老部长温暖着我的人生       宋玉宝  在你人生成长的漫长道路上,有一个人多年如一日地默默关注着你,关心着你的人生,关心着你的生活, ...

  • ​宋 玉 宝:边陲密山小镇有位写花草的灵气女作家

          · 文化范儿 出品 · 边陲密山小镇有位写花草的灵气女作家 宋 玉 宝 2019年1月份的时侯,我在密山市文体局六楼认识一位最善于写花草的农村女作家,她叫孙艺帆.一个很灵气的名字,扬帆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