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底层的人没有爱情,只有生活

底层生活百态

2011年有一纪录片拍完了,这部纪录片叫《差馆》。差馆是广东话,就是普通话里的派出所。纪录片里的这个派出所,位于广州火车站旁。纪录片里记录的,都是火车站里普通人最真实朴素的日常生活。

这些普通人有小贩、旅客、小偷、离散者,每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各种魔幻现实主义层出不穷地上演。

纪录片里某天晚上,一个衣着寒酸的大爷来报案,说自己的东西被人偷了。警察问被偷了什么,他说自己捡的百多个矿泉水瓶子,被另外一个捡垃圾的人偷走了。

警察哭笑不得,这时候进来一个中年男人,也因为偷东西被抓进来,身边还带着5、6岁年纪尚小的女儿。

他穿的西服皱皱巴巴,在警察问话的时候崩溃痛哭,说自己还是两个娃的爸爸,现在因为经济不景气失业了,老婆也要和他离婚,自己是给孩子偷点吃的。说这些的时候,小女孩就挽着爸爸的手默默流泪。

因为爸爸要被拘留10天,这个小女孩被独自送回家,而两天之后就是除夕。

还有个姑娘,本来已经买了过年回家的票,但这几天不想就这么浪费时间,于是就来车站买点开心果,结果就被执法人抓了。

“你这是第一次被抓吧?啥感觉?”

姑娘眼睛红了,嗫喏地说:感觉钱很难赚。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农民工。

他一进公安局就跑去用热水泡方便面,方便面是从救助站领的,里面没有任何佐料。泡好面他一边吃一边笑嘻嘻地说:我的钱全部寄回家了,就是忘记留车票钱了。

原来,他在广州每个月打工赚 2 千块,他就把钱都攒着,每年过年之前就会把所有钱全部寄回家。然后就跑到救助站蹭吃、蹭住、蹭票。

“你说他自私奸诈,没啥道德感和尊严吧,都不忍心。看他端着那碗无色无味的泡面吃着,也能笑得一脸满足。让人骂不出口,还有些莫名心酸。”警察如此说道。

导演说,这部片子拍完,他才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盲,这些文盲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他们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挣扎,也活得乐观坚韧。他们会钻这个社会的空子,却始终徘徊在穷人线上,成不了成功人士,更没有变成犯罪分子。他们就这样,秉持着仅有的体力脑力和善良,在这个社会底层默默生存着。

曾经有一段视频,里面讲的是一个女子生病了,等公交的时候跌倒在地,公交车来了,她摇摇晃晃站起来,挣扎着上了车。

事后有人问她:你都病成这样了,还挣扎着上班啊?不要命了?她说:“我打了针了,只要还能动,就要去上班。300块全勤奖就到手了。”

视频弹幕里说,看,这就是穷人,目光如此短浅,区区 300 块连命都能拼上。

不过,这的确就是穷人的真实写照——不能说她目光短浅,因为你我都不是她,你我都不知道,她的生活里,300块钱意味着什么。你我不知道,她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300 块,对一些人来说,只是心情好与不好都会花出去的一点消遣,但对这名女子来说,可能就是数不清的加班,还可能是生活里计划好了雷打不动的开销……

这300块钱,对有钱人来说不至于,对她来说就“很至于”。

对待底层的眼界与心态

社会在加速发展,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导致折叠空间不断出现和增加。

也因此,很多不了解社会底层生活状态的人呢,正在逐渐丧失对非本阶层人士的共情能力,越来越不能理解普通人的苦难与哀愁。

生活富足者,从不会知道,另外还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最为基本的生存线和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在摄像头和新闻联播未曾顾及的地方,在那些大众不甚了解的地方,有着太多人们想象不到的辛酸。

有人曾经这样总结过:“从未经历过穷苦生活的人,永远无法真正明白所谓痛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从未经历过借钱的人,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向别人开口借钱的尴尬;从未有过孩子的人,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养育孩子所需要操劳的各个方面。也正因此,人们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真实生活和心理。”

“所以,我们有必要保持一种态度,并尝试着像弱者一样去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倘若做不到以上这两点,就请不要随意评价他人的生活和选择。”

的确如此,如果人没有共情心理,没有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的心理状态,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对方的生活和现状,进而会做出错误的表达与判断。

高高在上的批判,不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只会给大家带来戾气。

GIF

生活在底层的人,没有爱情

爱情对于底层人来说,太过奢侈。情感虽然可以自由发展,但延续它却需要十分丰富的现实条件。

如前文所说,那个带着孩子在火车站偷东西的男子,仅仅因为无法养家,老婆就要跟他离婚,这里面,既没有患难与共,也没有对孩子的责任心。我们却无法去认真苛责这个女人,说她做错了,因为,也许她也认真努力过,也曾为了这个家认真操劳过。

然而,底层生活的操磨,很多时候会让人无法看到尽头,甚至暴躁。

金贵的爱情,往往也消失在这些柴米油盐的折腾里,消磨在孩子的哭闹中,消失在房贷、车贷、学费、生活费的每一分每一厘算计里。

算计着,抠门着,人就会变形,心也如浸在咸菜水中一样,生冷、僵硬、失去最初的活力与新鲜感。

心理学上,把生存资源的稀缺表达为“所拥有的”少于“所需要的”——人如果长时间处在稀缺心态中,就会无可遏制的被拖向贫穷,生活也会进入匮乏恶性循环里。

这是因为,稀缺会产生四种效应:

1.管窥效应

所谓管窥,是指当人专注于某事时,就会忽略其他事,开始像从管中窥看外界。一旦某方面有所稀缺,人在心理上就更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需关注的事上面,而如此一来,就会忽视那些同等重要并且紧迫的事情。

2.借用

稀缺会导致习惯性透支未来资源。比如用花呗、借呗提前购买消费品。

稀缺也导致时间被借用,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明天的事情拖到后天,一直拖就会长期处在稀缺状态里,让人彻底忽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高效率方法。

3.没有余闲

穷人为什么感觉生活特别累?主要是因为日常鸡毛皮方面权衡的思维太多,所以没有余闲。

4.带宽不足

带宽是一个学术词语,就是人的计算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统称。研究表明人平时最多只能关注七件事,如果超过了七件事就会引起负担。

穷人之所以会陷入贫穷陷阱,就在于负担了太多,而无法集中思考最为重要而长远的事情。

所以,想要不陷入稀缺,不重复贫穷生活,就必须要跳出这个怪圈。也只有跳出底层的稀缺怪圈,才能拥有正常的生活。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 Prochaska, J.O., DiClemente, C.C., & Norcross, J.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 1102-1114.

[2]Wilkins, R. and Gareis, E. (2006). Emotion expression and the locution “I love you”: A cross-cultur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30(1), pp.51-7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