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学•散文】张季平/四川/一本《美学》课本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世间万物皆有缘。这几十年,我同书结缘很深,且有故事……
今天晚上,灯还是往日那么的亮,天气还是昨天依样的冷,我的情绪,却热烈起来,提起笔,要诉说这个故事。
我们这一代人,说被那个年代耽误了不为过。该读书的时光,上山下乡受教育去了,上班养家糊口的时候,却在课桌前应对考试。当年,拿文凭的成人中专、大专办学机构,发展很快。国家知道我们耽误了学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大家不脱产学习。许多年来,成人教育也确实把万千好学之人的文化专业理论、劳动技能水平逐步提升了档次,推涌了大众的学习热情。再后来,成人教育提高到本科、研究领域,多数人心向往却不能为之了一一上有老、下有小,身心已疲惫,提不起那股精力和热情来。
我刚调入电台文艺部时,在部门主任刘文健的举荐下,加入了成人教育学习的行列。在最后一年的学习里,我的选修课程是巜美学》。
我崇尚美,但对《美学》的理论知识却从未系统的接触过。现在美学成为我的一门功课,自然兴奋异常。可是、可是没有巜美学》课本书可提供。新华书店教材部门的人士很奇怪,为什么我偏偏要选大家都不选的巜美学》课呢?全市只有我一个人,他们忽略了,没进这类课本。开课在即,委实着急,我只有在没有办法中挣扎,想办法,求办法。
那年月,可不像现在,商品有网店卖快递送,而且很便捷,只要有人民币,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猛然,有了主意,我想到了自己的办法!
而且,竟有人真真地实实地帮助我:
《美学》这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光潜。大名鼎鼎的朱先生是北大的教授。我没找出版社,更不敢惊动朱教授。而是花八分钱买了张邮票,寄封平信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信封背面,写了两行字,内容是希望和请求热心人帮助我。
很快,墨香书香簇簇新的巜美学》课本寄到我手中!寄书人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而且竟是我家乡资中县紧相邻的内江市人。
那时候,机关、团体、单位方兴未艾的成教学习潮波及社会,干部、工人争相参加,对挣文凭很有紧迫感,要把荒废了的学业弥補起来,形成热浪般的良好读书风尚。再后来,这风气潜入各家各户,父母们把自己没实现的心愿传递给孩子,支持鼓励子女上名挍、挣高学历,开创了全民性波澜壮阔的读书局面。
我选修课的毕业论文是巜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一致》。论文的指导教师是川大的教授,论文写作和答辩也在川大进行。当台上的老师问及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论文题目时,在作了论文学术性答辩后,我尤其静静地、深情地叙说了我和北大小老乡之间发生的《美学》课本故事。强调,虽然我俩未曾谋面,但我由衷感受小老乡就是一位心灵美好,外在阳光,内涵丰富,内、外在和谐一致,具有社会美学意义的、高尚的人,是自已学习的楷模,是应当推广的品性行为。
当年,我拿到了文凭,第二年评上了职称。我把这些消息告诉了已在中央一家报纸任记者的小老乡。我也读到了他写的消息、通讯和时事评论。他的回信,每次都很简短。看得出,他工作很出色,也很忙。但我们约定,抽时间回家乡欢聚!那怕是一天,半天,见见面也好。
自那以后,因为他忙,我也就去信不多了。可是,不去信,却总牵念着,甚至设想着他的模样举止,精气神韵,猜想着他的繁忙。
再后来,又去过多次信件,都是杳如黄鹤,成了一桩难解之谜。尽管也推理过多类情况的发生,然而,倒不如顺其自然,让这段人生“故事”的人况物境:“定格”在特定的时段里,“保鲜”于回味的记忆中;情致在心灵的崇尚内,美学于社会的传感外。
至今,当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内江小老乡所寄的《美学》书,仍令我“温故而知新”;
虽然,我与内江小老乡未曾谋面,也无照片,但是,更让我感受他的“光彩照人”!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郭宪伟、何永康
副总编:
张永康、李顺治、周晓霞、华 尔
总编助理:
杨爱民 吴贤碧 齐眉儿
执行主编:
胥树东、梁冬梅、张联芹、李朝艳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资中县郁树船香教育集团
理事会成员:
陈志越、唐祥华、蒋大根、王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