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吴淞炮台湾和中共四大纪念馆

2020年10月14日,秋高气爽,菊黄桂香,我高兴地参加了真如镇街道侨联结合“不忘初心 同圆梦想”主题教育组织的参观活动,参观了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和中共四大纪念馆。这既是一次生动的学习考察之旅,也是一次愉快的游览观光之行,丰富了阅历和知识,提升了素质和信念。
上午参观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

10月14日上午,风和日丽,参观团一行49人,八点半坐车出发,九点半到达位于上海东北部、宝山区塘后路206号的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接受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后入园。

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是目前上海少数保存完好的沿江湿地之一,两江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存。这里原称杨家嘴,因清政府在此沿江构筑炮台而得名“炮台湾”。作为昔日的军事要塞,这里曾经是鸦片战争、八一三淞沪抗战、解放上海吴淞战役的战场,如今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公园门口的图板介绍了这里的简况(见下图)。

参观团首先在公园西门的迎客小广场上合影留念。

小广场四周的雕塑和浮雕,描绘了炮台湾的历史、风光和地域特色,引人入胜。

随后,我们在这里游览约2.5个小时,欣赏公园风光,参观吴淞炮台纪念广场,游览矿坑花园,观看贝壳剧场,漫步枕江栈道,行走日晖吊桥。

公园风光

炮台湾公园绿化茂密,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中植物359种、鸟类60多种。大家顺着林荫大道漫步,一路看树观花,欣赏缤纷秋色。

树林里花坛花境艳丽,多层次的灌木丛台地是拍照的好地方。

从公园内湖边经过,湖畔绿树婆娑,水静如镜,蓝天白云倒影在水面,与浮萍水草相映成趣,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公园的大草地平坦宽阔,孩子们可以在此亲近自然,贴近大地,踏春溜秋,放飞童心。

公园绿地点缀着一些天然的奇形异石,有的如海底珊瑚,瘦、透、漏、皱;有的像动物野兽,坐、卧、立、蹦,无不栩栩如生,其神、其情、其趣、其奇,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遇到的是一条鱼龙,体型庞大,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曾生活在中生代,约9000万年前灭绝(比恐龙早灭2500万年)。

公园的镇园之宝,南极石,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于2010年2月15日自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中山站附近采集,属于石榴子石片麻岩矿石标本,重约4.05吨,历经了5亿年南极特有气候条件的雕饰。

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主题纪念林“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留学生林。

吴淞亭。

吴淞炮台纪念广场

吴淞炮台历经鸦片战争(1842)、八一三淞沪抗战(1937)、解放上海吴淞战役(1949),新中国成立后,还曾作为海防要塞,在国防上起着重要作用。2009年9月,为讴歌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传统,传承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建成“吴淞炮台纪念广场”。

炮台广场呈坡状,由高台、中轴、斜坡和下沉展点等组成,分为“威严之阵”、“英武之塑”和“下沉展窗”三部分。

1)威严之阵

广场高台耸立着一门清代铁炮(实物),威武雄壮。

高台两侧各是一台部队赠送的海防岸炮,严阵以待。

广场斜坡上排列着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四门火炮(复制品),见证历史。

抗击日军的威慑之炮,曾击伤日军第三舰队司令日本亲王伏见博义,震动日本朝野。

抗击日军的机动之炮,在淞沪抗战中,凭借此炮的机动灵活,屡立奇功。

解放战争的攻坚之炮,是解放军摧毁敌人堡垒,开辟冲锋道路的利器,被称为“胜利功臣”。

解放上海的爱民之炮,为上海完整回归人民,解放军进入市区后弃用重炮,凭血肉之躯换取胜利,这些战炮被称颂为“爱民之炮”。

2)英武之塑

广场中轴斜坡上,是以鸦片战争、淞沪抗战、解放上海战役为主题的三幅玻璃钢浮雕,叙说着“惊醒民族”、“重铸民魂”、“振奋民心”的英雄故事。

3)下沉展窗

广场前方三个下沉式站点,陈列着鸦片战争、淞沪战役、解放上海战役中我方缴获的英军臼炮、日军轻武器、美式冲锋枪(复制品)。

长江口科技馆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介绍河口自然环境、科技应用和人文景观知识为主题的科技馆。建筑面积7707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地下一层,地面二层。外形设计,采用在大地上切口,“撕皮”起翘的设计概念,融合“太极鱼”轮廓,形成与周围山体形态相仿的建筑三维形态。我们因时间不够没去参观。

矿坑花园

矿坑花园是工业遗存的循环利用,这个坑在公园建设之前已经存在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炼钢技术有限,大量堆积的废钢渣里遗留着许多金属,后来将这些钢渣重新挖取提炼,就形成了现在的矿渣坑。公园将矿渣坑按照盆景园的形式进行建设,青石山体、“钢之花”景墙、石屋花园、半亭、鱼骨种植带,处处体现着精巧与美观。

下沉式园林,矿渣石小路,花草簇拥,小亭玉立,小溪潺潺,美不胜收。

最特别的是小溪内的水与溪底的矿渣结合后,因水中铬离子和亚铁离子含量较高,使水体常年保持蓝绿色,令人仿佛走进了九寨沟。

矿坑花园的后半部是“钢之花”景墙,装饰着“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浮雕,形象地描述了采矿、冶炼、成品钢材等炼钢全过程。

贝壳剧场

贝壳剧场依偎在长江之畔,四周绿荫环抱,宛如一枚洁白的贝壳徜徉在绿色的海洋上,是上海地区少有的大型室外观演场所,剧场的台阶可坐观众5000至10000人。

这里也是婚纱照拍摄胜地。

枕江栈道

自贝壳剧场向东,经过谷地生态走廊,去枕江栈道观景。

来到枕江栈道,在江边欣赏水天合一的长江风光,江对面是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

枕江栈道是方便游人徒步观景的设施,也是对湿地环境的保护设施。这是沿江而建的木质架空步道,延绵千米,游人既可凭江远眺,感受波涛汹涌的壮阔,又可驻足停留,品味水上园林景致。

今天风急浪高,江水动辄扑上观景平台,笔者一个不提防,鞋和裤脚竟被浇了个通湿。

日晖桥(湖心摇曳)

在枕江栈道上向南,可以走到滨江湿地,这是长江与黄浦江交汇处的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湿地,也是炮台湾公园的精华所在,可惜规定的集合时间临近了,我们只能在中途匆匆右拐,走向下一个景点“湖心摇曳”。这是一座名为“日晖桥”的吊桥,高悬公园的内湖上,人行其上,摇摇晃晃的,胆小的惊叫不止。

在晃荡的吊桥上看湖光水色,要持稳相机还有点难度呢。

走过日晖桥,已近中午12点,我们返回公园西门,结束这次游览了。笔者查看了公园的游览图,这次因为时间有限,未曾游览的有:滨江湿地、镜湖映影、瀑布溪流、木兰雅苑、长江口科技馆、内湖游船等,有待下次了。

下午参观中共四大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今上海市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召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大会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党的不断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共四大纪念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1468号(近衡水路绿地内),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共上下两层,展览面积1620平方米,由序厅、第一展厅、场景再现厅、第二展厅、影视厅、第三展厅、临展厅、信息查询区、游客服务中心等组成。

序厅

一部3分钟的短片《历史丰碑》,一座主题雕塑《工农联盟》,两旁浮雕《风起云涌》,三者的形式与内容结合,精辟地概括了中共四大召开的前后过程及其影响。

圆雕、浮雕的虚实结合,提升了整个纪念馆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品位。

第一展厅《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分为时局与形势、筹备与召开、发展与高潮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中共四大召开的历程、意义,展示了大量历史资料。

油画《国共合作》

现场再现厅

中共四大会址原为坐西朝东的砖木结构假三层石库门民居,毁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现已不复存在。这里是模拟展出当年会议召开的场景。根据四大代表李逸以及会议书记员郑超麟的回忆,特别征集了陈列物品,并根据他们的回忆进行摆放,力求再现历史原貌。

第二展厅《抓铁有痕铸铁魂——中国共产党早年建设图片史料展》

影视厅

定时播放专题纪录片。

第三展厅《红色足迹——中国共产党在虹口史料陈列展》

包含三部分: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旧址。丰富的图片及展品,全方位展示了虹口的红色文化。

临展厅(二楼展厅)

用于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目前展出的是《根基、血脉、力量之源——党的群众路线百年历程图片史料展》。

四川北路公园

参观结束,走出纪念馆后,才注意到纪念馆所在的绿地是“四川北路公园”。公园里有中共四大纪念馆,还有纪念广场、海派文化中心、市民广场、虹口区党建服务中心、纪念之林、紫霞双阁、夕阳幽篁等。详情请看下图。

市民广场。

街头雕塑《光荣与力量》。

虹口区党建服务中心。

纪念之林。

花坛、花境、小路。

下午三点钟参观结束,大家步出四川北路公园,愉快而归,今天的活动顺利完成。

附注:

1)本文照片左下角署名的是张晔、凤you、芝萍等拍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