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祸Ⅱ:宦官的反杀,窦武陈蕃之死,一把好牌是怎么打成大败局的?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11-08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灵皇帝 建宁元年 公元168年
初,窦太后之立也,陈蕃有力焉。及临朝,政无大小,皆委于蕃。蕃与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征天下名贤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皆列于朝廷,与共参政事。于是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而帝乳母赵娆及诸女尚书,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共相朋结,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
蕃、武疾之,尝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今不诛之,后必难图。”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武于是引同志尚书令尹勋等共定计策。
会有日食之变,蕃谓武曰:“昔萧望之困一石显,况今石显数十辈乎!蕃以八十之年,欲为将军除害,今可因日食斥罢宦官,以塞天变。”
武乃白太后曰:“故事,黄门、常侍但当给事省内典门户,主近署财物耳;今乃使与政事,任重权,子弟布列,专为贪暴。天下匈匈,正以此故,宜悉诛废以清朝廷。”
太后曰:“汉元以来故事,世有宦官,但当诛其有罪者,岂可尽废邪!”时中常侍管霸,颇有才略,专制省内,武先白收霸及中常侍苏康等,皆坐死。武复数白诛曹节等,太后豫未忍,故事久不发。
蕃上疏曰:“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尚书并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一朝群臣如河中木耳,泛泛东西,耽禄畏害。陛下今不急诛此曹,必生变乱,倾危社稷,其祸难量。愿出臣章宣示左右,并令天下诸奸知臣疾之。”太后不纳。
是月,太白犯房之上将,入太微。侍中刘瑜素善天官,恶之,上书皇太后曰:“案《占书》:宫门当闭,将相不利,奸人在主傍,愿急防之。”又与武、蕃书,以星辰错缪,不利大臣,宜速断大计。
于是武、蕃以朱寓为司隶校尉,刘祐为河南尹、虞祁为雒阳令。武奏免黄门令魏彪,以所亲小黄门山冰代之,使冰奏收长乐尚书郑飒,送北寺狱。
蕃谓武曰:“此曹子便当收杀,何复考为!”武不从,令冰与尹勋、侍御史祝瑨杂考飒,辞连及曹节、王甫。勋、冰即奏收节等,使刘瑜内奏。
九月,辛亥,武出宿归府。典中书者先以告长乐五官史朱瑀,瑀盗发武奏,骂曰:“中官放纵者,自可诛耳,我曹何罪,而当尽见族灭!”
因大呼曰:“陈蕃、窦武奏白太后废帝,为大逆!”乃夜召素所亲壮健者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歃血共盟,谋诛武等。
曹节白帝曰:“外间切切,请出御德阳前殿。”令帝拔剑踊跃,使乳母赵娆等拥卫左右,取棨信,闭诸禁门,召尚书官属,胁以白刃,使作诏板,拜王甫为黄门令,持节至北寺狱,收尹勋、山冰。
冰疑,不受诏,甫格杀之,并杀勋;出郑飒,还兵劫太后,夺玺绶。令中谒者守南宫,闭门绝复道。使郑飒等持节及侍御史谒者捕收武等。
武不受诏,驰入步兵营,与其兄子步兵校尉绍共射杀使者。召会北军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令军士曰:“黄门、常侍反,尽力者封侯重赏。”
陈蕃闻难,将官属诸生八十馀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到尚书门,攘臂呼曰:“大将军忠以卫国,黄门反逆,何云窦氏不道邪!”
王甫时出与蕃相遇,适闻其言,而让蕃曰:“先帝新弃天下,山陵未成,武有何功,兄弟父子并封三侯!又设乐饮宴,多取掖廷宫人,旬日之间,赀财巨万,大臣若此,为是道邪!公为宰辅,苟相阿党,复何求贼!”
使剑士收蕃,蕃拔剑叱甫,辞色逾厉。遂执蕃,送北寺狱。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曰:“死老魅!复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禀假不!”即日,杀之。
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征还京师,曹节等以奂新至,不知本谋,矫制以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加节,与奂率五营士讨武。
夜漏尽,王甫将虎贲、羽林等合千馀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奂等合,已而悉军阙下,与武对陈。
甫兵渐盛,使其士大呼武军曰:“窦武反,汝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营府兵素畏服中官,于是武军稍稍归甫,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
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雒阳都亭;收捕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及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
宦官又谮虎贲中郎将河间刘淑、故尚书会稽魏朗,云与武等通谋,皆自杀。迁皇太后于南宫,徙武家属于日南;自公卿以下尝为蕃、武所举者及门生故吏,皆免官禁锢。
【译文】
1.桓帝时,窦妙被立为皇后,陈蕃出过力。灵帝登基后,窦妙以皇太后身份主持朝政,把大小政事全部交付陈蕃。
[敖注]:
桓帝死了,窦家和士族都迎来了黄金时代
桓帝死于168年1月,窦妙是窦武的女儿,窦武是开国大司空窦融玄孙,邓、窦、梁、马、耿,东汉五大豪族之一;
陈蕃是关东士族领袖,先后担任太尉、太傅,当年桓帝先立采女田圣为后,陈蕃为窦家力争,桓帝不得已立窦妙,故言出过力。
汉灵帝名刘宏,是汉章帝玄孙,桓帝无子,灵帝以小宗继位,十二岁。
2.陈蕃和窦武同心协力,辅助皇室,重新征召名流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进入朝廷共同参政。天下士人,无不翘首盼望太平盛世。
[敖注]:
当时太后临朝,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共录尚书事,故言辅助皇室;
李膺、杜密等人因第一次党锢之祸,被桓帝终生禁止当官,故言重新征召;
刘瑜是汉武帝第四子刘胥的后代,国祚早绝,属于远房宗室;
3.然而,灵帝乳母赵娆和女尚书们,早晚守候在太后身边,和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勾结,奉承太后。得到了太后的宠信,太后多次下诏封爵拜官。陈蕃、窦武非常痛恨。
[敖注]:
女尚书指宫内女官,类上官婉儿;
汉末桓帝为了扩充宦官势力,以便在地方上和士族抢权,允许宦官受义子,曹节收养子曹腾,曹腾收曹嵩,曹嵩收曹操,曹操本家夏侯氏,故曹操时期方面大将多姓曹、夏侯;
4.有次,在朝堂上共商朝政,陈蕃私下对窦武说:“曹节、王甫等人,从桓帝时起,就操纵国家大权,扰乱天下,如今不杀了他,将来更难下手。“
窦武深以为然。陈蕃大喜,激动得起身推开桌席。于是窦武便和亲信尚书令尹勋等人,共同商定计策。
【敖注】:
宦官的权力来自皇帝、太后,若被抛弃则如同落水狗,我认为窦武被陈蕃忽悠了,窦武这是急切的想掌权;
可若没有宦官制衡士族,就算窦武消灭宦官,将来也要独自面对地方士族的侵逼。
5.正好突现日食,陈蕃对窦武说:“元帝时,萧望之败于石显,何况现在有数十个石显!我已八十高龄,只想帮助将军铲除祸害,正可借口发生日食,斥退废黜宦官,以消除天象异变。”
[敖注]:
汉朝讲究天人感应,常将天时异象怪罪到某个人身上,借以打击政敌,故陈蕃由此论;
6.于是窦武禀告太后说:“按照旧日制度,黄门、常侍只在宫内供职,负责掌管门户,保管宫廷财物;
现在却让他们参与政事,掌握重要权力,家人弟子布满天下,专门贪赃暴虐。天下舆论沸腾,正是他们导致的,应该将宦官全部诛杀或废黜,以肃清朝廷。“
窦太后吃惊道:“汉兴以来,按照典章制度,世代都有宦官,只应当诛杀那些犯法有罪的,怎么能够统统消灭呢!“
[敖注]:
时移世异,皇权对地方强势的时候,宦官当然可以权力仅限于宫内;汉末皇权微弱,若不重用宦官渗透接管地方,又怎么能压制得了地方豪族呢?
就这样桓帝都难以接管地方,接管不了地方治权,哪怕是部分地方治权,老百姓受到多重剥削,朝廷就没钱没粮,只肥了中间商。
作为统治者,窦太后明显比她爹更高明,若将宦官彻底清台,又用谁来压制地方士族呢?让自己的老爹出场和地方士族硬碰硬吗?
我很难想象窦武能这么傻,唯一的解释是他想篡位,所以想夺取宦官手上的权力,走王莽的路子
但这么急切将宦官清台,到时候必然也会像王莽一样,一旦掌权,将来也不得不倒戈成为打压士族的急先锋,谁上台都要面对这种情况;
7.当时,中常侍管霸很有才干谋略,在禁宫独断专行,窦武请准窦太后,先行逮捕管霸和中常侍苏康等人,都坐罪处死。
窦武又多次上奏太后请求诛杀曹节等人,太后犹豫不决,不忍批准,所以,事情便被一拖再拖。
[敖注]:
处死管霸和苏康,是窦太后对她爹的妥协,可见宦官依附于皇权,其实没有皇帝太后罩着,是很容易拿捏的,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凡是依附和服从他们的都升官封爵,凡是违背忤逆者纷纷被中伤陷害,举朝文武,如同河中浮木,一会东一会西,只知贪图俸禄,畏惧权势,陛下如果不赶快诛杀此辈,定会发生变乱,危害国家,其灾祸不可估量。
请把我的奏章,宣示左右,并让天下所有的奸臣们,都知道我对他们深恶痛绝。“窦太后不肯采纳。
[敖注]:
陈蕃所说的人心不安,其实是士族不安,扰乱天下指的是宦官党羽下沉地方侵夺豪族权力;
但士族这个阶层,属于资产阶级,家财丰厚,具有天生的软弱性,害怕失去,所以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当敌方势力还很强大时,谁也不想当先烈,都想别人先上。
孙权号称孙十万,其实就是军队的构成有问题,也是士族太强的毛病,孙策鲸吞江东,全是笼络的江东豪族,顾陆朱张等等;
以这些势力构成的军队,在自己的地盘上打保卫战是一把好手,因为桌子被掀翻了就没饭吃;但打侵略战去进攻合肥,就不卖力了;
因为合肥打下来不是他们的,或者说没法分,所以不想做出牺牲,或希望别人先牺牲,都这样想毫无战斗意志,被张辽刷战绩。
9.同月,太白金星侵犯房宿上将星,深入太微星座。侍中刘瑜历来精通天文,大恶之,上书皇太后说:“根据《占书》,出现此星象,应关闭官门,否则将对将相不利,奸人近在咫尺,但愿紧急防备。”
同时,刘瑜又写信警告窦武、陈蕃,指出星辰错乱,对大臣不利,应该迅速决断大事。
[敖注]:
这是再次借天象催促窦武赶紧动手;
10.于是窦武、陈蕃任命朱寓为司隶校尉,刘佑担任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窦武奏准将黄门令魏彪免官,任命亲信的小黄门山冰接替,由山冰出面,弹劾和逮捕长乐尚书郑飒,送往北寺监狱囚禁。
陈蕃对窦武说:“对于这些家伙,抓住就应当立刻诛杀,哪还用审问!“窦武不同意,命山冰、尹勋、侍御史祝瑨会审郑飒,供辞牵连到曹节、王甫。尹勋、山冰根据口供,奏请太后准许逮捕曹节等人,奏章交由刘瑜呈递。
[敖注]:
窦武这动作太大了,一下子将这么多关键岗位任命为自己人,还慢吞吞的走程序拷问宦官,早已经打草惊蛇;
这不是政变的手段,政变讲究的就是:快准狠,先抓起来杀掉再罗织罪名,历代政变基本都是一夜之间改旗易帜;
我不知道窦武是傻,还是自信,根本没把宦官放在眼里,总之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11.九月初七,窦武休假,出宫回家住宿。负责主管奏章的宦官收到消息,先行报告长乐五官史朱瑀,朱瑀秘密拆阅窦武的奏章,看后骂道:“宦官放纵犯罪,自然可以诛杀,可是我们又有什么罪过,也要遭到族灭的刑罚!”
于是朱瑀大声呼喊说:“陈蕃、窦武上奏太后废黜皇帝,大逆不道!”便连夜召集亲信的健壮宦官、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歃血为盟,谋划诛杀窦武等人。
[敖注]:
太大意了,根本就不该跟女儿走程序递奏折,要沟通也是用私有渠道,居然还在这个节骨眼上回家休假,这是个人才,心大;
又或许是宦官使出了调虎离山之计,家里出了什么乱子;
朱瑀之所以拆阅奏章,其实就是窦武之前一系列的动作,已经打草惊蛇了;
12.曹节急忙向灵帝报告说:“外面情况紧急,请陛下赶快登上德阳前殿。”并且教皇帝拔出佩剑,做出欢欣奋起的模样,让灵帝乳母赵娆等人护卫左右,收取传信符证,关闭宫门,召集尚书台官员,胁以利刃,命他们撰写诏书,任命王甫为黄门令,持节到北寺狱,逮捕尹勋、山冰。
[敖注]:
宦官使用权力是要倚仗皇帝的,其实是狐假虎威,所以曹节要哄着灵帝装模作样,这都是迷惑外围成员的戏法;
目的就是让人误以为这是皇帝的意思,以团结更多力量,否则宦官根本不足以搅动风云。
灵帝的乳母赵娆是关键人物,灵帝年龄小,和乳母亲,自然什么都听她的,而赵娆和宦官是有相同利益的,只要皇帝掌权,她就能起飞,所以宦官信任赵娆,让她负责护卫皇帝;
在第八段材料中,陈蕃说尚书们扰乱天下,现在宦官们又把刀架在尚书们的脖子上,胁迫他们写圣旨,可见这个时候尚书台也是分裂的,一部亲宦官,另一部分亲窦武;
13.山冰怀疑诏书的真实性,拒绝奉诏,王甫就地格杀山冰,接着又杀死尹勋;释放了郑飒。
随后,王甫率军回宫,劫持太后,夺取皇帝玉玺。命中谒者守卫南宫,紧闭宫门,切断通往北宫的复道。
[敖注]:
山冰是窦武任命的黄门令,郑飒是之前被窦武下狱的长乐尚书;
黄门令是关键职位,手上有禁军,有权持圣旨逮捕大臣,后文讲的:
“王甫率领虎贲、羽林等禁军共计一千余人,出朱雀掖门布防”
这些人就是从黄门令山冰手上抢来的,这是宦官集团控制的第一支部队;
这支部队是亲宦的,平时就归宦官统领,山冰上任时间很短,时间上根本降服不了,一道圣旨下来,山冰就束手就擒了;
14.又派郑飒等人持节率领侍御史、谒者,逮捕窦武等人。窦武拒不受诏,投奔步校尉营垒,和侄子步兵校尉窦绍共同射杀皇帝使者。
召集北军五校尉营将士数千人,驻扎在都亭。窦武对军士说:“黄门、中常侍谋反,努力作战的封侯、重重有赏。”
[敖注]:
北军五校,这是最精锐的常备军,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五营兵,每营八百人左右,大概4到5千兵力;
北军五校是归北军中侯统领的,也就是西汉的卫尉,东汉叫北军中侯,级别降低了,俸禄只有六百石;
从材料行文上看,后文说宦官封周靖为代理车骑将军,率领剩下的北军五校营兵讨伐窦武;
可见窦武调动北军五校走的不是正规流程,而是凭借大将军权威强行调动的,而北军五校也经历了分裂,大部分跟从了窦武。
为什么说是大部分?首先是窦武有数千北军,北军一共就4到5千;其次是后文说周靖和张奂并没有进攻,而是选择政治宣传,可见当时宦官在兵力上并不占优;
而窦武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他不敢命令士兵进攻皇宫,傻子都知道进攻皇宫意味着谋反,士兵是不敢的;
15.陈蕃闻变,率领部属官员和学生门徒八十多人,手持锋刃冲进承明门,一直走到尚书台门前,振臂大呼:“大将军忠心卫国,黄门谋反,为何反说大将军大逆不道!”
当时,王甫出尚书省,正好和陈蕃相撞,听见他的呼喊,斥责陈蕃说:“先帝刚辞世,陵墓还没竣工,窦武有什么功劳,兄弟父子三人同时封侯?
窦武家中天天大摆筵席,饮酒作乐,私自挑选宫中美女陪伴,十日之间,家财累积无数,朝廷大臣这种行为,不是大逆不道是什么?你是宰辅大臣,和他苟且互相结党,还敢前来贼喊捉贼!”
王甫命令武士逮捕陈蕃,陈蕃拔剑喝叱王甫,辞色愈厉。陈蕃被捕,送往北寺狱囚禁。黄门从官骑士踢踹陈蕃,得意得洋洋道:“死老头!还能裁剪我们的编制人数、克扣拖欠我们的工资不!”当天,陈蕃死于狱中。
[敖注]:
陈蕃带人进宫,其实就是想控制尚书台,控制尚书台以后,发诏命窦武带北军进宫,只有这样士兵们才能打消谋反的担忧,跟着窦武进攻皇宫
士族是最靠不住的,都想别人先上,在这个关键时刻,士族掉链子了,遥想当年,三万太学生指点江山,群情激愤,现在到了牺牲的时候,大部分都没影了;
要不是窦武当过城门校尉,陈蕃这八十人是不可能深入到尚书台的,绝对全死在皇宫门口了。
16.当时,护匈奴中郎张奂正好被征召回京城,曹节等人因张奂新到,不了解政变的内幕,于是假传皇帝圣旨,擢升少府周靖为代理车骑将军、加节,和张奂率领五营校尉余下的将士讨伐窦武。
东方微白,王甫率领虎贲、羽林等禁军共计一千余人,出朱雀掖门布防,和张奂等人会合。不久,全部抵达宫廷正门,和窦武对阵。
王甫的兵力渐盛,他教士兵大声向窦武军呼喊说:“窦武谋反,你们都是皇帝的警备部队,应当保卫皇宫,为什么跟着反贼?先投降的有赏!”
北军五营校尉的官兵素来畏服宦官,于是窦武的军队开始有人投奔王甫,从清晨到早饭时分,几乎全部归降。
窦武、窦绍被迫逃窜,被各路军队追捕包围,两人自杀身亡,被砍下首级挂在洛阳都亭示众;
紧接着,宦官有大肆搜捕窦氏亲族、宾客、姻戚,全部就地诛杀。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被诛灭全族。
宦官又诬陷虎贲中郎将河间人刘淑、前尚书会稽郡人魏朗,说他俩与窦武通谋,两人被逼自杀。
宦官将窦太后迁往南宫,把窦武的家属流放日南郡(越南);三公九卿以下,凡是之前陈蕃、窦武推荐的官员,以及门生旧吏,全部免官,剥夺政治权利终生。
直接写窦武失败的三个主要原因吧:
一、战略错误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啊,窦武打倒宦官,本身就是个权欲熏心之下的错误决定;当时的情况,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争夺,事见:党锢之祸,各个阶级到底在争什么?
东汉帝国此时已经如同一辆没有油门没有刹车一路狂奔的破二手车,中央弱而地方强,走向分裂是迟早的事情,窦武在这个时候去抢方向盘,无异于抢着把挂在篱笆上的黑锅挂在脖子上;
就算抢到了操作权,甚至篡位登基了,他还是要面对尾大不掉的地方,而这个问题现在是由宦官在扛着,窦武这是和宦官集团抢锅;
就算窦武抢到了方向盘,那也不是他想往那边打车子就往那边开的,只要不符合地方豪族利益,你要粮、要钱、要兵,要啥没啥,人家在地方上到处卡你;
西边是羌乱,北边是胡患,南边是荆州蛮夷作乱,这三个地方不仅没有产出,还要大额支出;
东边是富裕的地方豪族,你要是举兵去打人家,人家立刻给你断钱断粮,结坞自保,要不了几天就要饿死人;
30年后董卓入洛阳为啥要迁都长安自保,而不是拥强军碾压东方?就是因为一旦离开关东的钱粮,关西军强而力不可持久,缺乏持久作战的能力啊
所以东汉这么想平定羌乱、胡患其实就是想恢复西北方面的生产,只要这两个地方恢复生产了,朝廷就有力气长久经营东方。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百年羌乱,北境频繁遭到劫掠,我有时候甚至怀疑这之中有豪族与外族的勾结。
在这种时候,窦武就不该去抢这个破车的方向盘,窦武不如在宦官与士族之间做个和事佬裱糊匠,利用自身外戚的身份和国丈之重,维持政治平衡,左右逢源过得且过岂不美哉?
二、时机不成熟
抛开战略错误不谈,就算窦武权欲难耐,非要上台过把瘾,窦武搞事情的时机也是不对的,窦武太猴急了。
直到桓帝死,也就是168年正月,窦武还是城门校尉,桓帝一死,太后临朝,窦武这才骤然以大将军录尚书事;
168年八月份,窦武就展开了对宦官的攻势,这是有多迫不及待?好像自己今年不行动明年就要死了一样,哪怕再经营个一两年,权力稳定性也会好很多。
窦武刚上台几个月,自己脚跟都没站稳;论对北军的控制力,窦武明显高估了自己,虽然能够在北军中争取到大部分支持,但这些人如果是维护正义可以听窦武的,跟窦武造反那是做不到的,并不是死党,而是被胁迫或诱骗,否则最后不会简单到,被一道皇帝诏书就策反了。
论对宫内的掌控,也是一塌糊涂,由于打击面过大,直接导致宦官结成死党,对于尚书台的控制也是五五开,对于黄门令的羽林郎虎贲军体系,也是刚刚接手,来不及消化;
论对士族的掌控,也是一言难尽:
以越骑校尉窦武为城门校尉。武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太学诸生及匄施贫民。由是众誉归之。
窦武多年拉拢士族,多辟名士,将赏赐都分给太学生,最后宫变时刻怎么样?士族的表现稀烂,唯独陈蕃率领八十人,借助窦武任城门校尉的关系进入宫内,企图占领尚书台。
如果窦武利用这些资源阴养死士三千,这事就干成了,士族都是县长夫人,只有确认你能干成人家才会跟投。
利用死士占领尚书台,再由尚书台发布诏书命令窦武率领北军入宫剿灭宦官,包围皇帝太后,岂不是名正言顺?这事拉胯就拉胯在士族身上。
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窦武错在听了陈蕃的忽悠,急不可耐的摊牌,窦太后才刚刚摄政,窦武才刚刚爬上牌桌啊,一上桌窦武就要掀桌子。
如果利用外戚的优势,以及宦官和士族的矛盾,居中协调,借机捞取权力,将自己的权力基础打牢来,利用时间优势多抓点好牌在手上,抓稳来,岂不是更好?
三、操作错误
其实窦武刚上牌桌,相较于宦官,牌就已经很不错了,窦武在操作上的失误,实在是太水了。
干大事而惜命,窦武不停地走程序向太后汇报,要求自己的女儿出面铲除宦官,这是很忌讳的。
窦武无非就是想要个程序正义,不想承担反贼的责任,有想指挥军队进宫剿贼;这是不现实的,太后自己都在宦官手中,怎么可能下令铲除全面宦官?
窦武要想入宫铲除宦官掌握大权,就应该伪作诏书,命令北军随自己入宫清君側。
步兵校尉在自己儿子手上
屯骑校尉冯述是自己的死党(及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
自己曾经长期担任过越骑校尉
可以说,窦武在北军五校,明面上就可以掌控一半的兵力,加上自己的女儿又是太后,只要搞定了大部分高级将领,假传太后诏书是很让人信服的。
加上又担任过城门校尉,对城防系统也有影响力,没有窦武的影响力,材料中陈蕃不可能八十人这么容易突入皇宫;
如果以三千死士声东击西,攻击皇城,吸引宫内宦官注意力,
再假传太后诏书,宦官造反,令北军进入皇宫保卫太后,太后命令自己老爹率军入宫保卫,加上窦武又是大将军,名正言顺只差一纸诏书,没人会怀疑
窦武势力在北军本来就占优势,谁提出异议就杀谁,事情紧急,也没人敢怀疑杀人的正当性。
再走城防系统关系入宫,入宫先以兵力优势控制住皇帝、太后、尚书台,同时控制住宫门要道,再下诏书解除宦官控制的羽林、虎贲等郎官体系武装,宦官就被顺利制服了。
其实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窦武非要拖拖拉拉的又是奏请太后,又是拷打宦官,一晚上就要干完的事情,硬是被窦武拖拉了一两个月。
夜长则梦多,像毫无风险意识,在关键时候回家休假,和打击面过大这种问题,就不提了。
本来窦武抓到手的牌,之后能不能稳定局势暂且不谈,窦武的实力,是足以上台过把瘾的。
结果却把优势局打成大逆风,一个早上被孤立成光杆司令,最后在重重包围中自杀,岂不是让人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