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刊网融合研究*

本期聚焦

题目“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刊网融合研究*

作者姚林

来源丨《出版与印刷》2018年第4期P29-34

作者单位丨《北京警察学院学报》编辑部

DOI丨10.19619/j.issn.1007-1938.2018.04.007

基金项目丨北京警察学院2017 年重点科研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2017KZD12)。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梳理了学术期刊与互联网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融合内容,认为期刊与互联网的特性、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研究方式的变迁、学术期刊现代出版传播模式的要求,以及学术期刊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求,都决定了学术期刊必须走刊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学术期刊刊网融合的方式——聚焦用户需求、深化平台合作、坚持开放理念,走合作共赢的新型数字出版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学术期刊;刊网融合;新型数字出版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1]学术期刊是发布学术创新成果、繁荣我国科技文化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学术期刊面临竞争力不强,现代化技术手段使用不充分等困境。伴随着“互联网+”和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刊网融合成为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刊网融合到底指的是什么?与之前的期刊网络化等概念有何区别?为什么要进行刊网融合?在“互联网+”背景下刊网融合发展又有哪些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刊网融合是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刊网融合指的是学术期刊与互联网的融合。传统期刊与互联网曾经各自拥有不同的边界、规范和技术发展路径,近年来,学术期刊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直发展到现在刊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1. 学术期刊与互联网逐渐融合的发展阶段

(1)期刊网络化(1999—2004 年)

1999 年以中国知网全文上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标志,学术期刊开始了网络化之路,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将期刊电子化后上传至网络,使期刊在网络上可以被搜索、被查阅。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出版技术的进步,网络出版成本降低,传播效率提升,传播效果改进,由于网络传播的低成本、高效率、广受众、易检索、无时间和空间约束等特性,越来越多的期刊逐步走上网络化之路。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等数据库平台的推动下,各期刊出版单位积极与各大数据库合作,将期刊电子版上传至数据库平台,扩大了学术成果的传播范围和受众人数,延长了传播时间,提高了影响力。

这一阶段学术期刊还是以纸质期刊为主体,网络化无非是将纸质期刊内容转移到网络上,办刊思路和理念仍然脱不开纸质期刊出版。刊是刊,网是网,刊和网都比较容易被区分开来。

(2)网络化期刊(2005—2010 年)

2005 年互联网博客的兴起为个人交流提供了网络平台,一些学术期刊也开始了网络化的探索。网络化期刊也称为电子出版物、网上出版物。网络化学术期刊由于免去了印刷、发行等环节,其出版周期短,信息传播速度快,使论文能够“即时出版,即时发表”。一些有先见之明的期刊开始将出版主阵地转移至网络出版,网络成为出版的主要载体,纸质期刊的出版数量逐渐减少。笔者将这一阶段称为网络化期刊出版。

2010 年中国知网开始运行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为期刊出版单位优先出版数字化单篇论文提供了契机。期刊出版单位纷纷创建自己的期刊网站,开始运用网上采编系统,有的还开通了优先出版功能,这些技术应用都使网络化期刊成为可能,大部分期刊实现了刊中有网、网中有刊。

(3)刊网融合(2011 年至今)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获取、阅读、使用学术论文的方式也随之变化,数字化阅读替代纸质阅读的趋势日渐明显。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为刊网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也降低了融合的成本,使刊网融合可以真正得到实现。

2011 年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打造了刊网融合平台——“学者在线”。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认真研究分析用户需求,将产品内容从单一的学术论文、动态信息扩充为包含学术论文、动态信息、相关期刊、图书、机构、研究项目、学术会议、学者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群。[2] 比如可以为纸刊受众推送实时的学术会议信息,告知其会议时间、地点,收费还是免费;还可以为受众推送学术项目申报信息,告知项目申报方式、路径等。这些信息都是纸刊难以提供的,但恰恰又是纸刊受众需要的。[3]

目前,对于刊网融合的概念,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和准确的界定。在笔者看来,刊网融合就是期刊+ 互联网,但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深度融合,即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期刊的原创内容优势,扬长避短,强强联合,促进学术期刊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伍宝瑞曾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刊网融合仍然路途遥远、使命艰难。目前,刊网融合尚停留在概念普及和推广阶段,刊网融合的实践也才刚刚起步。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学术界原始创新能力的增强,未来的刊网融合一定会非常成功。届时,刊与网的边界将不复存在,刊与网将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刊即网,网即刊,刊网不分,刊网一体。

2. 刊网融合的内容

融合在哪里? 对哪些内容进行融合?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融合。

一是传播方面的融合。在传统出版传播时代,传播效果主要是以发行量来衡量,发行量越大传播效果越好。其实并不尽然,有很多发行并不是以读者订阅为基础,而是出版发行方为扩大发行量而赠阅的结果,虽然赠阅量很大,但受赠方未必会认真阅读,因而传播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刊网融合时代,纸质期刊的发行与互联网上的数字出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将大幅提升期刊论文的传播效果。

二是内容生产方面的融合。刊网融合下,纸质期刊和期刊网络都是内容生产者,网络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承担传播渠道的作用,而是像纸质期刊一样,也是内容的生产者,纸质期刊上所有的内容网络上都有,而纸质期刊没有的内容,如音频、视频等内容,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来生产、传播。

三是经营方面的融合。全球化、市场化条件下的期刊商业运作完全是刊网一体化经营,包括期刊论文选题策划、组稿,纸质期刊的发行和营销、广告推广以及读者、作者、审稿专家之间关系的维护,都可以网上网下一体化进行,充分发挥两方面的优势,促进经营方面的融合。

四是技术与内容的融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如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来推动内容的生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生产效率,专业分工明确,生产不同的产品、生产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技术。内容生产者和技术提供者并不一定都要合二为一,期刊出版单位也不一定要引进、培养网络技术工程师,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外包,达到技术与内容融合目的。

五是人的融合和物的融合。人的融合,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编辑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刊网融合的现实需要,数字编辑是网络时代出版对编辑的必然要求。人的融合指编辑既可以做纸质出版物又可以做网络出版物,掌握两方面的编辑技能,融合两方面的业务能力,不仅具有互联网观念,而且能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物的融合体现在期刊的出版形式,同一种期刊可以有不同的出版形式,它们在内容和功能上相互补充,彼此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3. 刊网融合的变与不变

刊网融合改变了什么?又有哪些不能改变?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学术期刊而言,其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保证了所刊发论文的学术水平,保证了学术期刊内容生产的先进性。刊网融合趋势下依然要加强同行评审制度,这是期刊内容生产的质量保障。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可能在刊网融合过程中有所扩大,但期刊出版单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核心用户仍然是本学科领域内的研究者、关注该领域学科发展的读者和作者等,不能为了扩大自己的服务对象而本末倒置,放松和降低对核心用户的服务标准和水平。因此,刊网融合过程中不能改变的是内容生产机制、核心服务对象等,需要做出改变的有出版理念、出版技术、出版流程、传播渠道、发行方式、出版时间等方面。

刊和网的融合首先是人的融合。人虽然不变,但人的理念要变,也就是出版理念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最重要的理念改变就是价值导向的变化,原来的学术期刊主要目标是做好期刊,打造出高质量的学术产品,即以产品价值为导向。这种导向忽略了用户的诸多需求,比如快速出版、定制化服务等。刊网融合则要求以用户价值为导向,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和互联网思维,在做好期刊的基础上,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牢牢掌握作者资源和读者资源,实现刊网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刊网融合是学术期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刊网融合是学术期刊与互联网的特点所决定的

学术期刊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期刊,其刊发的论文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和专业性。学术论文能否最终刊发,必须经过多次审核和评议,尤其是期刊论文的同行匿名评审制度更是异于其他类型期刊,具有匿名性、专业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基础设施,其本质是互动、联接和网络效应,它重构了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对期刊运作方式有巨大的影响。在信息爆炸和海量文献的背景下,虽然搜索技术提供了精准获取内容的可能,降低了搜寻成本,但是互联网无法解决学术论文的质量问题,质量问题的解决还是有赖于期刊编辑及匿名审稿专家团队的评审工作。

因此,将互联网和学术期刊结合起来的刊网融合方式既能提高学者、作者的工作效率和论文传播的深广度,又能保障论文的学术质量。因此,刊网融合是学术期刊与互联网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是目前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发展模式。

2. 刊网融合是人们阅读习惯和研究方式变迁的应对之策

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阅读学术期刊虽然还算不上主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预见,这将成为学术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中国知网、超星等知识资源库推出的全球学术快报、超星学习通等APP,再到以推送经典学术论文的微信公众号等发展现状来看,人们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学术阅读的习惯正在慢慢养成。对市场趋势变化最敏感的商业公司也对此进行布局,如中国知网推出了全球学术快报APP 和掌上腾云APP,分别针对文献阅读者和期刊出版单位的移动文献查新阅读、移动办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让大家随时随地可以查阅文献和采编论文。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从文献查新检索、研究组成员的沟通交流到论文的撰写、投稿与修改,互联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当然,纸质期刊作为学术论文发表载体的重要性依然存在,但是作者自出版、微信学术公众号等其他潜在竞争仍然不可忽视。在这种趋势下,期刊主体必须选择刊网融合方式,顺应期刊行业发展的潮流,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要积极开拓思路、勇于创新,起到引领作用。

3. 刊网融合是学术期刊现代出版传播模式的必然选择

从印刷出版到电子出版、数字出版,再到目前令人眼花缭乱的域出版、增强出版等新型数字出版方式,现代出版传播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出版速度加快;二是传播效果更佳;三是形成了互动反馈机制。而这三个方面恰恰是以前学术期刊出版最令人困扰的问题,刊网融合路径的出现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出版速度方面,多数学术期刊为月刊、双月刊或季刊,传统出版模式往往以纸质期刊的发行为主,读者看到相应期刊的周期较长。而刊网融合以后,期刊可以通过优先出版的形式快速出版单篇论文或提前出版后一期或后几期的期刊,出版速度不再受到固定出版周期的掣肘,出版速度大大加快。在传播效果方面,学术期刊的作者群、目标读者群比较集中,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进行精准的目标人群定位,从而实现读者群和作者群的全覆盖,提供精准服务。在互动交流方面,传统出版模式只是单向度的学术信息传递,难以实现学术上的互动交流探讨,而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多种工具,如专业学术论坛、即时通信工具等,作者与编辑、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都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4. 刊网融合是提高学术期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期刊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而学术期刊竞争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学术影响力。提高学术影响力的前提是刊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但这仍然不够,还要提高学术论文的可获得性,扩大其传播范围。这是传统的期刊发行难以做到的,期刊+ 互联网,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弥补纸质期刊出版传播的劣势,将优秀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期刊的传统出版流程中存在几个明显的不足。一是接收作者投稿的阶段效率低下。投稿方式从信件邮寄投稿发展到电邮投稿,再发展到网上在线投稿及互联网采编平台。其中,信件、邮件投稿存在不易管理的问题,工作不细致容易遗漏稿件;在线投稿又需要作者注册账号,填写诸多内容之后才能完成投稿,缺乏人性化。与之相比,“互联网+”提供的互联网技术与工具正在解决之前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例如,中国知网的互联网采编平台不仅给编辑部提供了更佳的工具,也为作者提供了可简单注册、多次投稿的平台。二是在审稿编辑校对阶段,编辑部与审稿人、作者的沟通及时性和高效性不足。原来的沟通工具和手段,如电话、手机和邮件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憾,而互联网提供了好的解决方案,如采编平台的交互模块、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可以使编辑与作者、编辑与审稿专家更便捷高效地交流。三是在出版传播阶段,互联网的优势表现得更加明显。“网络效应”使学术成果的传播效果非同一般,进而使期刊的影响力成指数级方式增长。此外,借助互联网,期刊出版单位可以更好地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互联网技术具有强大的衍生性,各种不同的传播媒介给学术期刊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4] 也对学术期刊起到了引导、宣传、推介作用,提高了期刊的竞争力。

三、我国学术期刊刊网融合发展的途径

1. 聚焦用户需求,切实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期刊的用户简单可以分为两类:作者和读者。从作者的角度来看,都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以最快速度刊发在高质量的期刊上,希望编辑和审稿专家能够积极反馈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在传统模式下,实现这个愿望需要付出较高成本,编辑和审稿专家的时间和精力又比较有限,致使有效的沟通非常之少。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想要快速从期刊上获得自己所关注领域的学术前沿信息,但是学术期刊的生产周期难以保证学术前沿信息的快速更新。刊网融合的背景下,作者和读者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互联网的采编平台,作者可以看到论文所处的出版阶段,而且可以随时与编辑进行有效沟通;通过优先出版,可将作者的论文快速出版,保证其时效性。

2. 深化平台合作,通过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互联网期刊传播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中国社科院图书馆也在国家基金的支持下搭建了类似的免费开放平台。以此为基础,各期刊出版单位应发挥比较优势,强化期刊论文的选题策划、学术价值取向和学术标准的把控。至于期刊论文的传播,这恰恰是期刊传播平台的优势所在。因此,期刊所要做的就是依托合适的平台,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深度合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弥补各自的劣势,使刊和网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走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3. 坚持开放理念,利用最新出版技术手段,走新型数字出版之路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数字出版模式包括优先出版、增强出版、全过程出版、数据出版等形式,它们不再局限于以往纸质期刊内容的数字化传播,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化、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原创学术作品科学价值的知识生产、传播方式。

新型数字出版模式是刊网融合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通过这种形式,刊网融合所提供的创新服务不再局限于文献传播服务,其重心将转向为学术、政府机关等机构的核心创新业务和个人创新能力成长提供全过程协同研究与学习平台,以及大数据分析系统。这种刊网融合的模式将突破出版与传播层面,在期刊现有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下,助其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战略性合作机制,涵盖选题、组稿、编辑、出版、传播与发行等各个环节。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刊网融合正处于从感性回归理性的阶段。刊网融合需要明确导向,未来期刊行业的发展必然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可提供更加便利、成本低廉的媒介服务,特别是给传统渠道覆盖不到的领域提供支撑。随着技术的进步,知识服务平台最终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各种新技术和模式会在这一基础设施上进行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从而让知识服务普及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单位,甚至一些新技术的投入将会带来比刊网融合更多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 马化腾. 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J]. 中国科技产业,2016(3):38-39.

[2] 武宝瑞. 析学术期刊刊网融合变革发展新模式[J]. 出版发行研究,2014(10):8-10.

[3] 杨春兰,李文竹. 学术论文数字发布平台: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未来? [J]. 中国出版,2015(3):46-49.

[4] 袁庚申,杨康,高雅静,等. 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18-24.

(0)

相关推荐

  • 杨明:销售期刊电子版的定性和非法出版物的认定

    作者:杨明   副总队长 单位:天津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 摘要 纸质出版物的电子版不一定是法定的电子出版物.在<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框架内,纸质出版物电子版可能构成网络出版物.但,网店 ...

  • sci论文摘要会查重吗

    随着论文文献的不断增加,为了避免别有用心之人抄袭他人文章,杂志社在发表论文前,会在论文文献比较齐全的数据库中对投稿论文进行查重,以确保论文的原创度,进而确保学术的活力.不同的期刊对论文重复率要求是不一 ...

  • 评职称的时候学术专著出书出版与发表论文哪个更有优势

    评职称的时候学术专著出书出版与发表论文哪个更有优势 参过过职称评审的或者看过职称评审文件的老师们都知道,在评职称时除了对学历和工作期限的要求还会要求有一些学术成果,比如:发表论文.学术专著出书出版.专 ...

  • 学术论文不能写成行业工作总结!

    社科学术圈 14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学术性的选题通常表现出几个特点: 争议,对现象的认知有不同立场.面向.价值取向.历史眼光: 开放,思考在论证中推进,不指向确定方向: 超越,理论探索只以现实为思考 ...

  • 一级教师论文发表刊物要求

    一级教师评定条件中,很多单位会有关于论文发表的要求.公开发表论文,要找匹配的刊物,只有刊物研究方向合适还不行,还要在其他方面,达到职称单位认可标准.关于一级教师论文发表刊物要求,如下. 一级教师论文发 ...

  • 评职称学术专著著作出版与发表论文该怎么选择

    评职称学术专著著作出版与发表论文该怎么选择 在评职称的时候,很多作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术专著著作出书和发表论文该怎么选择,因为很多专业晋升职称学术专著著作出书和发表论文是并列条件,两者任选其一就就 ...

  • 评职称发表论文知识点:怎么分辨学术期刊杂志真伪

    评职称发表论文知识点:怎么分辨学术期刊杂志真伪 在我们评职称发表论文的时候对于期刊杂志的真伪该如何选择,很多老师都是不怎么清楚的,不知道也没有关系,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评职称发表论文知识点:怎么分辨学术期 ...

  • 评职称在电子刊号的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能用吗?

    评职称在电子刊号的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能用吗? 参加过职称评审的老师都知道发表论文是的评职称的关键环节,只有发表在正规期刊上的论文才是有效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老师没有注意自己的文章发表到了电子 ...

  • 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公众号怎么做?

    目前几乎所有的学术期刊都开设了公众号,但大多都比较简单,只是把论文放上去,所以阅读量都不太高.WVI值好的有600.500,一般是300左右.据笔者观察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原文阅读型 有一些学术 ...

  • 网络安全技术方向学术论文投稿 网络互联网方向学术期刊

    网络安全技术方向学术论文投稿 网络互联网方向学术期刊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

  • 专著怎么能检索到

    专著怎么能检索到?知网除了收录论文外,还收录专著.只要专著被知网收录了,就能在知网检索到.但并非所有专著都能被知网收录,通常只有具备一定学术价值且公开出版的专著,才更容易检索到. 首先,写出具备一定学 ...

  • 这次真的要说再见了,曾爱过的实体书店

    文/杜辉 再见了书店(主要指实体书店),曾经作为知识.学习.思想.智慧象征的书店,曾经承载了众多人情怀和理想的书店,虽然苦苦挣扎了若干年,虽然一直在想办法自救,但在未来大部分终将离我们而去.当然这种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