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个用药的普遍规律
中医书友会第 1966 期
I导读: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是用药,若想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药证合拍,丝丝入扣。本文作者列举临床常见而且带有规律性的用药特点,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杂议用药
作者/王国三
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是用药。用药包括配伍、剂量、服药时间等等,尤其是药证必须相合。于此,首先要辨明疾病的特点和规律,因为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和优劣,所以欲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药证合拍,丝丝入扣。这方面,内容颇多,试举出临床常见而且带有规律性的用药特点。
1.老龄病人冲墙倒壁之药宜慎用
临床医疗,所治男女老幼多矣,近年来,老龄者尤多。其中经验不少,教训亦颇多。其原因总在老龄病的特点和规律不清。《阴阳应象大论》说:“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年已至此,机体各器官的功能都日趋退化,这是做医生应该了解的自然规律,也是临床治病应该掌握的特点。此外,这个年龄段的患者,虽都有个体差异,但他们的普遍规律是身体弱、气血虚、病程长。自然衰老,加上病情消耗,对此等病的治疗,不能求速功,应该小剂轻投,缓缓调理,方可收全功。冲墙倒壁之药,断当慎用。
一脾胃虚损患者,年逾七旬,常大腹胀满难忍,前医未解“塞因塞用”之理,竟长期使用枳、朴、槟榔、木香等通气药,药后虽一时取效,继则胀满更甚。因过用通破,使气不能固,致成弥漫性胃出血,不得已而行胃次全切术。术后气血更虚,病由脾胃虚损,又至合并肝肾阴虚,此时,延余诊治。见体质消瘦,面色黝黑,两耳轮干枯,日食不足半两,大便量少微溏,舌嫩红无苔,肢末冰冷,脉沉细无力。患者年高体弱,又值出血术后,气血俱虚,大剂进补,于病无益,胃亦难于吸收,当小量调补,又少量频服。处方:西洋参粉6g(冲服),沙参6g,麦冬6g,当归6g,枸杞子8g,川楝子4g,砂仁3g,鸡内金6g。
如此加减调治年余,病势渐渐消去,四末皆温,肢体活动灵活,耳轮转红润,日食三四两,舌质嫩红有苔,脉象已起且有力。至此,病已痊愈。年近八旬的老人,精神矍铄,毫无龙钟老态之象。
该患者发病之初,本非实胀,通破之药当为宜忌。既为虚胀,治疗之法,则宜“塞因塞用”,静药调补,使中气渐复,脾胃健运,上下通调,则胀满自除。若见胀不分虚实,径直破气消胀,对已虚损之脾胃,必有虚虚之祸。临床用药,不知宜忌,致成弥漫性胃出血,实医之为害也。幸而手术修复,虽气血虚衰,肝肾阴虚,但因遵照老龄人的疾病规律和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小剂轻投,缓缓调理,虽年近八旬,终获良效。
2.服药时间亦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
方药和患者病情的各个方面,丝丝入扣,方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先师岳美中嘱告:为医者,要精心致学,在医疗的诸多方面,都要研究得入细,临床应用时,方能得心应手。
服药的时间,多不为人所重视。一般习惯于水煎,早、晚或早、午、晚分服。其实不然,其中有许多关系到疗效的学问。
历代医家,对此有颇深的研究。《伤寒论》桂枝汤服法:“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张仲景严格把握病机,准确掌握服药时间,直至遍身漐漐,营卫调和为度。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根据不同病情,确定不同的服药时间,如“饭后服”“空腹服”“临睡服”等五十余种服药时间,非此不为恰合病机,疗效亦将受到影响。
如因失眠当服安神镇静药的患者,应问明其是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多梦,还是醒得过早。若入睡困难,则宜在睡前半小时服药,药后即卧床休息,待药力发挥,即可入睡。若入睡不难,而睡2~3小时后即醒者,则宜临睡服,卧床即睡,待将要醒来时,药力已发挥作用,此时如果不醒,则继续睡去。否则,不根据病情确定服药时间,譬之睡前数小时即将安神药服下,这时患者正在活动,半小时后睡意产生,此时不睡,第二次睡意则难以再来。
因此,正确决定服药时间,也是提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温氏在《医药报》指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降血压药的服用方法不当有密切关系。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若按常规服药方法,即每日药的剂量按早、中、晚分三次服用,则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按生物钟时辰药理学理论服药的患者。”故而服药时间亦当认真研究,切实掌握。
3.注意药量与身体强弱、病程长短的关系
按临床医疗的一般规律,身体弱者,多病程长,对药的耐受性差,药量宜小,多则于病体有害。体质壮者,病程短且急症多,急症则宜急治,药量宜大,小则于病无益。
药量大小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就失眠而言,常见的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肝郁化火,助心火而阴阳失调所致失眠;心气虚损,神不守舍所致失眠;胆气虚,易惊失眠;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所致失眠等。消除致病之因,失眠自除。但对此等失眠,酸枣仁与相关药配合均有治疗作用。其用量,则根据个体差异各有不同。
我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患者体质稍好,用量可稍大,以18~24g为宜;体质较好,病程较长,时服西药镇静药,对镇静药已有耐受性者,以30g为宜,还要配合介类潜阳镇静药,如紫贝齿、牡蛎等;体质好,病程短,失眠又甚者,宜加大药量,再加潜镇药,如龙骨、磁石等;身体瘦弱,长期失眠,曾服用西药安眠药效亦不佳者,宜调补机体,同时用酸枣仁15~20g为宜;脑力劳动过度紧张,长期失眠不愈者,宜安排其适量体力劳动,同时用酸枣仁30g,龙骨、牡蛎各24g为宜。病人失眠同时心烦较甚者,宜酸枣仁适量加栀子6~10g。如此治疗,大部分失眠患者可获痊愈。此已为临床实践反复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