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巷里的文保点(二)】
协和医院别墅
位于东单附近的外交部街59号院,由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中华基金会于1921年建造,是专供协和医院的高级教授们住的高档住宅,市级文保单位。
后来不少中国近现代的医学名家也住过这里,如林巧稚(妇产科)、裘法祖(病理学)、黄家驷(胸外科)等。唐山大地震时这一带是重灾区,连外交部老楼都塌了,可这些别墅却好好的、没事儿。
院区门口有大妈把守,非住户不让进,故只在大门附近拍了几张。(摄于2020年10月29日摄)
朱启钤故宅
位于建国门内赵堂子胡同3号,是朱启钤在二十世纪30年代购置的。当时还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后由他亲自设计督造,建成为一处大型宅院。据朱启钤之子朱海北回忆,院内的彩画及建筑上的做法,完全按《营造法式》进行。所用木工、彩画工都是通过吴灜、王继增聘请的前清造办处的老工匠。朱宅现为东城区文保单位。
北京沦陷时期,被日本人强行购买,抗战胜利后又发还朱家;建国后,朱启钤将此宅献给国家,全家迁入东四八条111号。
朱宅现为某单位宿舍,目测状况不佳。
朱启钤【1872—1964】,祖籍贵州开州(即开阳),北洋政府官员,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民国、日伪、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其经历异常复杂丰富、所涉领域也很多——
1903年,任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后历任北京城内警察总监、东三省蒙务局督办、津浦路北段总办等职。
1910年任邮传部丞参。
1912年7月起,连任陆徵祥、赵秉钧内阁交通部总长,遂成为交通系的要员。
1913年8月,代理国务总理,稍后任熊希龄内阁内务部总长。
1914年,兼任京都市政督办。
1915年,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12月任登极大典筹备处办事员长。
1916年,袁世凯死后,以帝制祸首之一遭通缉,1918年获赦免,8月当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
1919年,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和谈破裂后退出政界,先后寓居津、沪。
朱启钤还创办了北京的第一个公园——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创办了中国的第一个博物馆——古物陈列所【1946年与故宫博物馆合并】。
还曾参与经办中兴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
其他且不论,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应该是1930年时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并任社长,这是研究我国古建筑文化遗产最早的学术团体,囊括了梁思诚(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刘敦桢(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杨廷宝、赵深等一大批古建等方面的专家。
白云观【01】
位于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国保单位。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9年】,原名天长观,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地。金世宗时扩建,并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又再次大规模重修与扩建。
白云观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有“三宝”: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摄于2020年10月29日摄)
白云观【02】
一处院里的铜马【图5】不知道有啥说法,没标牌;白云观旁边就中国道教协会。
智化寺【01】
位于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与小牌坊胡同的交叉处。为明初大太监王振(?~1449年,明朝第一代专权的宦官)于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的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赐名为“报恩智化寺”;是首批全国文保单位。10月30日午后与刘雷兄(华古平台北京领主)一道来寻赏。
智化寺的主要建筑物屋瓦是用黑色琉璃瓦铺就,梁架、斗拱、彩画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的特征;经橱、佛像及转轮藏上的雕刻,道劲古朴,艺术高超。
图2-6:藏殿及其内的转轮藏,转轮藏为庋藏佛教经书的八角形经柜,智化寺的转轮藏雕刻非常精美、罕见。
图7-9:如来殿&万佛阁前的明代铁香炉。
智化寺【02】
图1:如来殿【底层匾额】&万佛阁【二楼匾额】,是中轴线上最大的建筑,殿内供奉如来本尊像,因此得名如来殿;殿为上下两层,四面墙壁上除有门窗地方饰满佛龛,龛内置小漆金佛造像,相传有九千余尊,因此又得名万佛阁。
图2-8:如来殿&万佛阁里的佛像及佛龛
图9:智化殿,是智化寺的正殿,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摄影2020年10月30日)
吕祖阁
位于北京西城区新壁街(西城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处后面),建于清初,是供奉以吕洞宾为主的道观,为市保单位。
主要建筑有钟楼、鼓楼、前殿、中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范围还蛮大的,但现在大部分被居民们“分享”了。(摄于10月26日)
恭王府【01】
位于北京西城区柳荫街,国保单位,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曾先后作为清乾隆时期权臣和珅、清嘉庆时期庆僖亲王永璘的宅邸,1851年清廷赐封此宅邸于恭亲王奕訢,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摄影2020年10月28日摄)
恭王府【02】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当老天爷回收你的时候,你连一根草都带不走!
西什库教堂
因不对外开放,未能进入参观这座发生了太多历史事件的教堂,只在门口拍了几张。(摄于10月31日)
禄米仓
禄米仓为明清两代储存京官俸米的粮仓,位于禄米仓胡同71、73号,北京市市级文保单位。
10月30号在北京朋友刘雷的引带下找到。需要穿过一个院子(国家军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才能看到,不熟悉情况的根本不会知道有这里有这样一处老粮仓。
仓内原有明代历任仓场监督题名碑,其上所刻内容说明名臣海瑞曾为仓场监督,但因没法进入、看不到。该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清初有30廒,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增至57廒,光绪末年减为43廒;民国时改为军服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都,将城内所有粮仓存粮拍卖,粮仓均改作他用;1911年后改为陆军被服厂,现仅存3廒。
现在禄米仓院内陆面高于仓内陆面超过近1米,每廒座开间五间,面阔23米,进深三间,共深17米左右,建筑高度约7米。(2020年10月30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