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银币上的“HAH”
江南银币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底在简称宁厂的“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铸。形制与他省通行的龙洋相同,正面除中心满文外全部为汉字,无外文。次年改版,加注戊戌干支纪年,尔后所造江南光绪银元皆援例办理。然而辛丑年(1901)时,却多出一种加上英文字HAH。按民国四年(1915)宁厂报告书的官方说法,目的是“取信中外”。
江南银币若成色分量精准、货真价实,何需在通行三年后多此一举,有无言外之意?文献记载的字里行间中,有蛛丝马迹可寻。
辛丑的前一年是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宁厂报告书是这样记载的:
“正月,江督鹿(按:应是鹿传霖)以局内亟需整顿……。四月,嗣因北方起衅,洋价日跌,销路稽滞,禀请暂行停铸。九月初一,停铸银元”。
官样文章冠冕堂皇,却未透露为何急需整顿内部;停工归咎义和团动乱,导致银币跌价市场萎缩。虽说十九世纪末因银贱铜贵各地出现钱荒,惟在局势震荡之际现大洋乏人问津,此说有悖常理。百思不解之余,近日重新梳理手边数据,再对照当时外文档案的描述后,茅塞顿开。
在英国钱币学者李察伟德(Richard N.J.Wright)1976年英国皇家集币学会(RNS)年刊所发表之(中国各省龙银)论述中提到:根据英国驻南京领事的商务报告,开铸后宁厂所造银元质量参差,含银低于标准,致市面评价甚低,不受银钱业欢迎,销路迟滞。
庚子年的中国海关〈南京〉报告记载,宁厂因财务困难关闭两次;先在五月初停工,但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按:五月廿一日/1900年6月17日)造成人心浮动,争相以笨重的制钱兑换银元,因市场需求而复工,每曰生产2至4万枚;虽短暂获利但无法扭转颓势,八月底再度关闭。所聘英籍化验师Wharton(按:宁厂报告书中名“华振”。其全名为Frederick Malcolm Wharton)离职返国,海关报告的叙述即其提供。两则记载既彼此对应亦合乎常理,较宁厂报告书避重就轻的说词令人信服。
次年辛丑四月初一(1901年5月18日)江南局重行开工,新聘洋技师H.A.Holmes(报告书中名“霍教习”)为头等化验员到厂,
“银元皆加戳记,以为取信中外之计”,此即江南银币加注HAH的始末;而报告书中使用“计”字,如今看来令人玩味。辛丑全年计生产九个月,制额为壹元2377710枚、贰角47114660枚及壹角7794100枚,伍分不详;以面值计超过12580052元,贰角占约四分之三为最大宗。又据南京海关报告引用6月到职洋技师提供之数据:加上HAH字样后,下半年每工作日平均熔银五万两来制造大小银币;另约有10万枚已制成而银色较差之无英文字壹元银币被收回。按此推算,大元月均量为26万余枚,而无HAH版生产不足月,以复工初期匠艺生疏产额必低,应不及此数,20万枚计姑且合理;也就是说新制成即有半数左右回炉,故全品状态的辛丑;无英文版存世七钱二分相对稀少,颇为珍贵。江南银币的荣景如昙花一现。由于铜元的兴起,仅一年即因利润薄弱在次年(壬寅、1902年)五月底停产,“以后银元一季止铸数日”,验银师的地位已不如前。扩建之新厂及原来的设备都赶工制造铜元,数以亿计。
HAH加字版银币产销先盛后衰,除因铜元畅销及江浙市面有大量鹰洋外,分两不足应也是原因之一。据《民国三年总厂报告》,光绪二十四年的江南壹元成色902.723%。、重库平七钱二分四厘六;二十八年者为902.7%。,虽色足但重仅七钱七厘四;含纯银计少一分五厘,也难怪在各行业的接受度不如信誉卓越的鹰洋。据海关数据,江南银币在南京约可与鹰洋等值,在上海及其他地区就得贴水1%左右。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三月“霍教习因商酌成色,禀请魏督饬加整顿”、五月“每锫一罐计重一千二百两……减铜,加发银十三两…务求银色高足,照旧用霍教习戳名”;显示宁厂故态复萌,否则洋匠何必“禀请商酌”、随后饬令减铜、加银“务求银色高足”上述“总厂报告”也可为佐证。
霍氏离任时间未见明确记载,若以二十七年四月复工时到厂、比照前任签订二年为期,此刻恰满两年;推测洋技师或聘书约满求去,“照旧用霍教习戳名”,用词斧凿斑斑也透露出某种讯息,应是指洋员离职后暂不除名之意,故断定乃此时离任,笔者认为,江南癸卯银币之所以分“无花”及“有花”两版,即以此为界,前者系霍氏在职期间所造,离去后的加上花饰区别。由于每季只开炉造银币一次,而霍氏是在癸卯三月请求整顿,再以多年来的观察,其数量远低于辛丑无英文版,推测无花版或许仅生产一天,很可能是新岁次之初象征性地制作一批。因铸期短产额低,癸卯无花七钱二分成为江南银币名品之一。岁次甲辰的光绪三十年(1904)是江南银币有HAH字样的最后一年,但加上了TH或CH,乙已年起改版使用SY铭记。
有关H.A.Holmes的个人资料,包括全名等目前尚未查出。
由于全力生产铜元,宁厂未另聘外籍化验师。宣统二年度支部以币制厘定,造币权专归总厂,令该厂造册候裁。然又因新国币之大清银币欲在上海发行而恢复,经洽商回聘原英籍化验师华振于宣统三年(1911)五月到厂。故江南光绪银币后来出现的TH、CH及SY等英文,皆非洋技师名氏缩写。鉴于甲辰TH版数量远低CH版甚多,经参照宁厂历年制额,笔者推断前者为甲辰年所造,后者是民国期间大量生产的版本。辛亥革命国体变更后,南京政府财政部在民国元年(1912)二月十日更换关防为“中华民国财政部造币总厂”,将宁厂升格,旋派前清总厂任事的王兼善为厂长,王却在同年4月“条陈津厂为造币总厂理由致财政部呈”中指出,前一年造大清新国币时“该厂所铸壹圆新币,曾由前清度支部考验拾万枚,其中重量出乎公差以外者,实占十分之七,至花纹不清、裂币众多”,沉病之难起可见一斑。王兼善随即辞职,次年2月改名财政部江南造币厂。至民国十七年(1928)6月因电线走火厂房焚毁关闭,宁厂始终未总厂地位。
(本文选自《中国钱币》杂志2016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