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训练:古诗作文,袁枚《所见》见了什么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是袁枚写的《所见》,我们今天要把它写成一篇记叙文。

写记叙文就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分三步走。

第1步:从这首诗里面找出六要素。如果没有明确的,你给它一个合理的推断。

(1)时间是什么时候?

确定它的时间,诗中没有明确的内容。

诗句中出现了蝉,是鸣蝉,就是知了,那就是夏天。夏天范围太大,把它缩小到某一天。一天24小时的范围还是很大,再把它缩小到某一个时间段。可能是傍晚的时候,是牧童放牛回来时候,牛吃饱了,也该回家了。事情发生在傍晚,还是蛮合理的。

我们重点学会怎么推断出一个合理的时间段。这会影响到故事的叙述,或是在景物上受影响,或是在人物、情节上受影响,等等。

(2)地点在哪里?

诗里有一句“歌声振林樾”,说明有一片小树林。

既然牧童骑着牛,应该是在乡间,而且他们肯定走在一条路上,路的两旁有树林,可能是一条穿过林子的路。他们总不会走在武林广场上吧?

树林旁边,也有田地庄稼,可能还有农人在干活。再远一点,也许就是小小村落,袅袅炊烟。我们要去还原这样一幅场景,需要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是我们的经验在起作用,是我们的想象在起作用。

(3)人物有谁?

人物人物,不仅指人,还有物。这里最明确的是牧童、黄牛、鸣蝉,这三者之间构成这个故事的主要角色。

当然也可以增加角色,如果剧情需要的话。我刚才说了,可能旁边还有田地,还有人在干农活。按照你设计故事情节的需要,可以把人物合理地加进去。有人物就一定有故事。

(4)事件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么样,结果又怎么样?

事件的起因是“意欲捕鸣蝉”。至于这个“意”到底是什么,是抓知了玩,是抓知了吃,还是其他,由你自己想——牧童为什么要抓知了,他的动机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牧童去抓知了,我们得还原出事件的整个过程。牧童怎么抓的,最后抓到没有?——记住:起因的因跟结果的果是对应的。起因是想去抓蝉,结果是抓到了或者没抓到。“闭口立”是牧童抓知了过程中的一个状态,是他站在树底下看知了到底停在哪根枝条上,他刚才歌声振林樾,现在不说话了。如果他发出声音,会惊动知了,知了就不叫了,还会跑掉。

第2步:找齐六要素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把它细化,把它还原,要做到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牧童。

把自己当作牧童,去表演,在脑袋里边放电影。

“我”就是牧童。

我骑在一头牛上,这是一头黄色的水牛,还是一头黄牛?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穿过林子的一条路,夕阳怎么样,温度怎么样,有没有风吹来,“歌声振林樾”唱的什么歌。

走在路上,听到了蝉鸣,想去捉一只还是捉一斤,为什么要去捉?是因为好玩,还是因为想吃美味的知了肉,或给弟弟捉一个礼物?

听到蝉鸣时,我是坐在牛背上的。我要去抓知了了,是不是要从牛背上下来?下了牛背,我又是怎么行动的?——走在林子里,站在树底下寻找知了?可能走过去的时候,知了就不叫了。还原事件需要生活经验与想象力。你们有捉知了的经历吗?

我有经验。走在路上,循着知了的叫声,能找到那棵树,找到树上那只在叫的知了。

当你走近了,被知了发现了,它就不叫了。如果你的动静再大一点,比如踢树一脚,知了就急促地“唧”一声,飞走了。它走的时候,你会收到它的礼物,一泡知了尿从天而降,洒你脸上。尿都吓出来了,它有多紧张哪。有时候,夏天走在路上,感觉好像有雨滴落在脸上,很可能就是知了尿。哈哈。

忽然闭口立,这时,你说牧童是坐在牛背上,还是站在树下?——我觉得,还是站在树下好一点。

我站在树下观察,还没有爬上树去。我是爬上树去捉知了吗?这爬树动静会不会太大了?那我是用什么办法捉知了的?——这些经过、结果,都要细想出来。

歌声振林樾。这是一片什么树林,知了的叫声是怎么样的,我站在树下观察的时候看到了什么……,这些内容都是要去还原的。还原了,不一定都要写进作文里,但还原得越逼真、丰富,写起来越有真实感。写作文就是要有真实感。

也可能,牧童不是傍晚回家,而是骑在牛背上,正在林子里放牛吃草呢。这就跟傍晚回家的情形不一样了。

你能够按照自然时间顺序,在脑袋里回忆一下,牧童整个行动过程的线路是怎么样的,像小电影一样在自己脑袋里面放一遍。精细到那只蝉是怎么样的都能够看出来。

第3步:我们还是希望写一篇有一点意义的作文,这个意义是什么?

写有意思的作文,可以自娱自乐无关他人。但,总要往有意义的作文去前进。作文训练是一种挑战,而不是驾轻就熟地完成任务。我们要在作文训练中拓宽自己写作的道路,增强自己写作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袁枚这首诗,它只是讲了一个状态,这个牧童天真可爱;只写了一个片段,没有写怎么捉知了,结果怎么样。

袁枚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他看到小孩子这样,觉得很可爱,把这一个状态记下来,天真,有童趣。从这里,也可看出袁枚内心也有童真童趣。

我们把这首古诗写成一篇记叙文……此处省略800余字及学生习作几篇,详见QQ群文件《古诗作文,袁枚<所见>省略内容》。QQ群号:258952919或扫下方二维码加入

(0)

相关推荐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比《苔》更好的小诗赏析

    <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一首小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是一首押仄声韵的小诗,从形式上来说是五古,内容上来说是农村牧童一个生活小画面的刻画,生动活泼,天真 ...

  • 关于古诗改写作文400字合集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改写作文400字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 ...

  • 阿雷吟诵讲堂(中)第一课《所见》

    阿雷吟诵讲堂(中)第一课<所见>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行统编三.四年级古诗词的吟唱录制与学习.今天我们要吟唱 ...

  • 改写《所见》(王盛悦)

    清晨,阳光从树林的缝隙中透了进来,照在身上,感觉很温暖,草地上,小草长得非常茂盛,个个都挺着身子,吮吸着露水. 旁边是一个波光粼粼的池塘,上面盛开着一朵朵的荷花,真是各色各样,千姿百态.荷叶宛如一个大 ...

  • 清朝最有意境的诗歌,三言两语之间,让我们返回童年

    童年可以说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光,那时候无忧无虑,无论贫穷子弟还是富家孩子,都能享受一样的快乐.很多诗歌之中,也写到了这样的场景.比如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又比如 ...

  • 牛背上的夏天

    李远见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的盛夏来临,我恰好又读到了袁枚的诗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顿时有一股亲切而又熟悉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那个夏天放牛的情景便也很自然地浮现在眼前. 尽 ...

  • 陆生作:读古诗,学作文,寻隐者不遇,问答体,希望的波折

    寻隐者不遇① [唐]贾岛② 松下问童子③,言④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⑤不知处. 文/陆生作 这首诗太简单了,看一遍就能背下来,它怎么会是一首名诗呢?真奇怪. 就是因为它写得好,所以你看一遍就能背 ...

  • 陆生作:同音字作文训练,一箭双双雕

    训练作文从小处入手,小到一个字.两个字,比如:带和戴.音相同,字不同,意思便有差别,甚至差得十万八千里."王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哟","王老先生有快递,咿呀咿呀哟&qu ...

  • 陆生作:胡诌的作文,实用的作文方法

    陆生作:胡诌的作文,实用的作文方法

  • 陆生作:小学期末作文复习,写人记事篇

    本文作者:陆生作 看图写话,也是写人或者事情为主. 写事情,一定会写到人,因为事情是人做的. 写人,一定会写到与人有关事情,不然你只能写人的外貌. 小学里写作文,最主要的就是把写事跟写人给练好. 写事 ...

  • 陆生作:我教作文有自己一套,但也有学生写得差差差,给修改建议也没什么用

    这一课是学课文<猎人海力布>写故事. 下面是对一篇学生作文的修改建议. 我点评了,他也嗯嗯点头了,然后就没然后了-- 第1点 这里的开头是讲一户人家很穷,但却很勤劳.勤劳跟穷之间有矛盾,不 ...

  • 陆生作:解释型作文的结构与多角度证明

    你们要养成这个习惯--阅读指向写作,读出"作者是怎么写的"就是写作方法.这对你们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记住两句话:意义是故事的本质.作者写一篇作文肯定是有目的的,这个一定要牢记,你 ...

  • 陆生作:怎么写作文?

    ✔ 怎么写作文? 就是一步一步有计划地把消息透露给读者.包括假消息. ✔ 观点来自观察点.看一个观点,要看到它的观察点.观点也是一种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峰岭即观点,也是特点,必有相应的观察点.没有观 ...

  • 陆生作:期中考试作文复习(参考)

    最近几天,有老师家长学生问我:马上要期中考试了,作文怎么复习下?--我也很想帮忙,但我不知道考什么啊.作文考题有万变,唯有以不变应万变.写作是思维,是能力:分数是评价,每个人的眼光不一样,所以分数不等 ...

  • 陆生作:你写作文时遇上了哪些困难?他们这么说,我这么办!

    [一] 做了一个小调查:你写作文时遇上了哪些困难? 七十几个小学三至六年学生参与调查,他们的困难多种多样:开头不会写.结尾写不好.不知道写什么.写不生动具体.字数不够.速度慢.不会列提纲.给了情节就没 ...

  • 陆生作:怎么让作文不再千篇一律

    千篇一律,似乎成了作文的一个漩涡,好多师生都陷在里边. 是什么导致千篇一律?是一刀切的标准答案,是只看表面现象的照猫画虎,是没有自己的观点或不允许有自己的观点表达,是没有想象力. 比如,上面这四幅图& ...